趙學文
【關(guān)鍵詞】 小學語文;習作評改;策略
【中圖分類號】 G623.24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9)14—0065—01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重視對學生習作修改的評價,不僅要考察學生修改習作內(nèi)容的情況,還要關(guān)注學生修改習作中的態(tài)度、過程和方法。引導學生通過自評和互改,取長補短,促進相互了解、合作,共同提高寫作水平?!蹦敲矗鯓又笇W生進行有效自評和互改,進而提高學生的習作水平呢?在實踐中,筆者嘗試著以讀為本,吸引學生主動參與“對話式評改”模式,頗有成效。下面,筆者簡述一下“對話式評改”模式的具體做法及操作流程。
一、自讀自評,自我評價
引導學生完成習作之后,讓學生像讀課文一樣大聲讀自己的文章,多讀幾遍,讀給自己聽。借助聲音,憑借語感,幫助自己發(fā)現(xiàn)作文中需要修改的語言問題,比如:語句是否通順,用詞是否恰當?shù)鹊?。邊讀邊改,并以“作者心語”“自我感言”“自我推薦”等形式,對文章展開自評。為避免“語句通順,條理清楚,中心突出”等套話,引導學生以“說心里話”的方式談談自己選材時的所思所慮,說說自己習作中的得意之處以及習作過程中遇到的棘手問題。這樣的自評,不僅能激發(fā)學生的寫作成就感,消除學生怕寫作文的心理,樹立自信心,還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習作后主動修改的良好習慣,而且為教師的點評指導提供了必要的線索,是彰顯學生個性、提高學生習作水平的自評。
二、互讀互評,小組評價
在習作評改中,教師可采取小組評議、同桌互評等形式,讓學生大膽地互批互改,共同提高寫作能力。評改時,學生交換朗讀他人的習作,組與組之間交叉評改。各小組內(nèi),首先拿到作文看第一評改人,第一評改人對自已拿到的第一篇作文負全責。第一評改人批完后交第二評改人,以次類推,每篇作文由組內(nèi)成員輪流批閱一遍,并按要求注意相關(guān)內(nèi)容(包括作文題目、作者、評改日期、評改人、錯別字、語病、主要優(yōu)缺點、內(nèi)容、語言、結(jié)構(gòu)、書寫程度等)。每篇作文限時10分鐘評改完。然后,各組推選出本組范文,由組長執(zhí)筆,全體組員共同討論,給范文寫出評改意見(評語),準備宣讀。一個學生就是一個評改小老師,這樣的做法喚起了學生參與的熱情,使他們成了習作評改的“主角”。
三、生讀師評,教師點撥
學生互批過程中,教師在各組間巡回輔導,一方面幫助學生解決評改過程中遇到的各種疑難問題,指導推選范文和擬寫評語;另一方面隨時發(fā)現(xiàn)并訂正學生評改中出現(xiàn)的問題。對于典型問題,引導學生展開討論。當分組互批結(jié)束后,由組長在講臺上朗讀本組范文并闡述本組評改意見及得分。再讓下面的學生議論評語是否恰當、中肯,得分是否合理。然后進入教師點評環(huán)節(jié)。教師點評是當堂評價,要以肯定小組意見為主,也要注意多用積極向上、充滿鼓勵的評語善待范文的作者。只有這樣,學生的習作勁頭才會越來越足,不至于在一味的批評中喪失信心。經(jīng)過分組互批、范文點評后,學生批閱了本組的作文,又聽了幾篇范文及評語后,基本上掌握了作文的寫作要求及評改情況,對如何寫評語也有了感性認識。然后由第一評改人,依據(jù)評改標準及范文評語,給自己負責的文章寫出評語,并參照考試的評分標準,得出該文的分數(shù)。最后,學生將作文本收交教師。教師在仔細審閱后,應總結(jié)出這次寫作及評改的情況,集中精力針對學生習作中的典型問題進行講評。既評習作,又點評學生合作交流情況,還要結(jié)合實際情況教給學生評改作文的方法。簡單來說就是:總結(jié)經(jīng)驗,肯定成績,指出問題,改進方法,以供下次寫作及評改時借鑒。
四、再讀再寫,以評促寫
上述環(huán)節(jié)結(jié)束后,小組長把作文本交給作者。作者認真閱讀“評改意見”及評語,認真分析習作中存在的問題,再次修改,并在此基礎上再讀再寫,完成本次習作活動。這樣,作文教學的過程就擴展成了“寫作—評價—再寫作”,使學生嘗到了評改的甜頭,提高了修改能力,同時促進了學生對寫作規(guī)律的認識:“好文章不僅是寫出來的,更是改出的!”此外,教師還可以設計“優(yōu)秀習作展示園地”,將各小組推薦出的優(yōu)秀習作張貼出來,鼓勵學生向校報投稿,讓學生感受成功的喜悅,激發(fā)學生的習作興趣。
這種作文評改模式,不再是教師“一統(tǒng)天下”,而是學生全程參與,每一位學生既是評價者,又是被評價者;學生既嘗到了當“老師”的甘苦,又培養(yǎng)了欣賞、評價作文的能力,從而提高了作文水平,何樂而不為?
編輯:張慧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