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麗君
【摘 ? ?要】在每個人的一生中,都會接受一定的教育。他們所受的教育能影響其今后的生活,也能影響整個時代的發(fā)展。人們在社會中生活,其個人的思想和能力能直接決定社會的面貌。也就是說,教育是支撐時代發(fā)展的因素之一。因此不同領域的人都將其關注投到教育領域中,他們也對教育充滿了期待。
【關鍵詞】小學語文 ?寫作 ?教學方法
中圖分類號:G4 ?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9.17.204
新時代的到來賦予了生活新的意義,生活中的大多數(shù)事物都具有了新的發(fā)展意義。在教學領域也不例外,同樣要求教學工作不斷以“新”的方式往前發(fā)展,即要求教師們革新自己的想法以及使用新奇的教學法,因為學生才是學習的對象。而現(xiàn)在的學生不同于過去年代的學生,處于新時代環(huán)境中的學生都比較喜歡新奇的事物,且對待學習的態(tài)度也發(fā)生了一定的變化。面對新時期的學生,教師就應該采用能吸引他們學習的教學法,這樣不僅符合新時代的工作要求,還能滿足現(xiàn)在學生的學習要求。
一、教學寫作的技巧
教學工作是一個過程,其并不是一直保持不變的,相反教學工作應不斷變化,并且要依據(jù)教學內(nèi)容和教學對象發(fā)生變化。我們都知道,近些年教學內(nèi)容也發(fā)生了一定的變化。因此每一位教師都應摒棄過于陳舊的想法,并且拒絕使用老套的教學法。在小學時期,語文是一門重點教學學科,因為語文學習中會包含字詞方面的內(nèi)容,而每一學科中都會涉及到字詞的使用。毫不夸張地說,字詞的使用能支撐著每一個學科的教學和學習。從教學的方面來說,教師是以文字的方式進行教學的,無論是教師口頭講解知識還是板書在黑板上的筆記,都需要用到相關的字詞。從學習的方面來說,學生也是通過聽來學習知識的。因此學生們只有學好語文,才能更好地促進其他學科的學習。
很多教師都會認為小學語文教學工作較簡單,但其中也包含了不少教學內(nèi)容。在小學語文中會涉及到字詞句、不同形式文學作品的學習以及寫作學習等內(nèi)容,但很多教師都會略去寫作部分的教學,或是不知道該怎樣教學寫作。寫作是語文學習的一大板塊,同時也能反映學生的語文學習情況,學生對語文學習的掌握情況能直接通過寫作反映出來,寫作是語文內(nèi)容的輸出形式。曾有教育行家說到:“不會寫作的學生都沒有學好語文”。這句話有它一定的道理,并且也說明了寫作的重要性。因此每一位小學語文教師不僅要將寫作植入教學中,還應搞好寫作教學。但很多教師甚至總是草草地教學寫作,這導致學生的寫作能力得不到提高。教師需要明曉的是,寫作也需要一定的“技術含量”,也就是說,學生的寫作需要一定的方法。很多小學語文教師都用簡單的目光去看待寫作,他們認為寫作并不需要任何的方法。如果讓學生們憑空去寫作,我相信他們文章的質(zhì)量一定不理想。學生們練習寫作相當于練習一些數(shù)學題,良好的方法不僅能取得極佳的練習質(zhì)量還會節(jié)省學生的時間。
很多學生的寫作質(zhì)量極低,甚至有些學生認為寫作就是一件“苦差事”,產(chǎn)生這種現(xiàn)象的原因就是,學生們并沒有掌握寫作的方法。鑒于此,每一位語文教師都應該教學生一些寫作方法。當學生們掌握寫作方法時,他們才知道該怎樣應對寫作。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前一定要深入研究寫作的教學,這樣才能使其教學更有說服力。小學語文教師應利用課余時間仔細研討寫作技巧,以便給學生提供極佳的寫作技巧。小學語文的寫作內(nèi)容一般分為這幾類:寫景類、寫人類、寫事等不同種類,針對不同內(nèi)容的寫作內(nèi)容應采用不同的寫作方法。教師可以采用分類式的教學,在備課時語文教師需明了寫作內(nèi)容的種類,并準備充足的資料。除了寫作內(nèi)容的不同,還存在文章形式的不同。針對不同形式文章的寫作,也應該采用不同的寫作法。同樣地針對不同體裁的要求,教師也應該教授不同的技巧。當然小學語文寫作方法何其多,教師應有針對性地教學,如依據(jù)寫作要求和學生的接受情況,而采用適合于學生學習的方法。如有必要,教師可以要求學生將所學的方法進行整理和記錄。
二、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
寫作方法是寫作的“導航燈”,它能使學生們輕松地寫作,但要想很好地執(zhí)行寫作教學,還應該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要想寫好一篇文章,豐富的素材內(nèi)容也是不能缺少的元素。而我們會發(fā)現(xiàn)很多小學生的文章內(nèi)容都較貧瘠,給人一種干癟的感覺,這是因為很多小學生和生活的接觸較少,他們的見識阻礙了他們的寫作進程。很多小學生的知識只源自于課本,并沒有任何獲得知識的途徑,并且在壓力較大的情況下,很多教師的教學速度也較快。這導致很多學生甚至都沒有好好體會課本內(nèi)容,這樣就會影響學生素材的積累。如果將一篇文章比作一棟房子,則素材就好似這棟房子的磚瓦,也就是說,素材的質(zhì)量和豐富程度能直接決定寫作的質(zhì)量。而素材的積累需要學生們具有較強的觀察能力,在觀察中發(fā)現(xiàn)寫作的內(nèi)容。當學生的觀察能力提高,他們就會將生活中的許多內(nèi)容轉(zhuǎn)換為素材。
在我教學小學語文時,曾遇到過這樣一件趣事。有一次我給學生布置寫小動物的作文,即讓小學生寫一個他們最喜歡的動物。但完成效果令我既想笑又失望,甚至很多學生都不能正確描寫動物的特征。有些學生對動物比較陌生,他們甚至說不出一兩個他們所熟悉的動物,而有的學生卻從未認真觀察過身邊的小動物,他們甚至都不清楚小動物的真實樣貌。有學生寫到他最喜歡的動物是小雞,并且在文中出現(xiàn)了小雞有四只腿的描寫。面對學生們對小動物外貌的錯誤描寫,我開始明曉觀察力對于一個學生寫作的影響。當文章中出現(xiàn)不真實的語句描寫時,就會嚴重降低此篇文章的質(zhì)量。因此在平時的工作中,小學語文教師要將培養(yǎng)學生觀察力視為一項工作。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力,就應該給予學生觀察的機會。學生觀察物體不僅可以在上課時進行,還可以在課外進行。比如在講《秋天的圖畫》這篇課文時,教師就可以在課上給予學生觀察的機會。即教師引導學生觀察秋天的景象并且觀察秋景和其他季節(jié)景象的不同之處,讓學生們在觀察中了解秋天的面貌。如果時間允許,教師也可以給學生一個寫作的機會,即讓學生以自己對課本上秋景的觀察為依據(jù),寫一篇關于秋天的文章。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寫作是最不能被略去的一個板塊。在教學寫作時,教師應給學生講解最適宜的寫作技巧,同時教師也應該給予學生觀察的機會,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力,以此提升學生的寫作水平。
參考文獻
[1]房麗芹.談小學語文寫作教學[J].中華少年:教學版,2012(10):176-176.
[2]蔣改紅.小學語文寫作教學之我見[J].神州旬刊,2012(7):53-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