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思維品質是學生英語學科核心素養(yǎng),也是初中英語教學的一項重要任務。本文基于初中英語閱讀教學實踐,探討了指向思維發(fā)展的初中英語閱讀教學策略。
【關鍵詞】初中英語;閱讀教學;思維
【作者簡介】聶靜瑤,云南省昆明市第一中學西山學校。
思維品質是學生英語學科核心素養(yǎng)之一,它對于提高學生英語學習效率、幫助學生習得英語閱讀技能具有重要意義。初中階段是學生英語思維品質發(fā)展的重要階段,教師要強化思維發(fā)展意識,并基于學生思維品質發(fā)展的需要優(yōu)化初中英語教學設計,在多樣化閱讀學習活動中引領學生思維不斷升級。
一、善用標題,發(fā)展想象思維能力
標題往往是一篇文章的題眼,透過標題我們能夠從整體上感知文本內容,或者文本傳達的思想,語言訓練點等。教師要善于運用文章的標題,引導學生對文本內容進行猜測,從而讓學生帶著問題、帶著期待進入文本,使學生的想象思維得到較好的發(fā)展。
例如“Unit 4 Wheres my schoolbag”,這單元的標題就比較獨特,我們在引導學生圍繞“角色扮演對話”展開閱讀學習活動時,可以先引導學生借助文本插圖,對文本內容進行猜測,在猜測活動設計時,要緊扣文本語言訓練點,即引導學生運用“Wheres……”與“Its……”問答的形式展開。
由于緊扣單元主標題引導學生展開猜想活動,不僅有效激發(fā)了學生閱讀興趣,調動學生想象力,從而促進學生想象思維能力的發(fā)展。不僅如此,學生在猜想的驅動下進入閱讀學習,閱讀的針對性和目的性得到有效的加強,強化學生閱讀學習的思維指向意識,并調動學生閱讀期待。猜想活動又與語用緊密相關,在促進學生想象思維發(fā)展的同時又培養(yǎng)學生語用能力。
二、巧設情境,發(fā)展比較思維能力
英語教學實踐表明,生動的情境更容易調動學生閱讀學習思維,而且也為語言運用搭建了場景,成為發(fā)展學生思維能力的重要路徑。在初中英語閱讀教學中,我們要善于巧設閱讀教學情境,利用學生熟悉的生活化現(xiàn)象,或者學生感興趣的視頻、圖片等,引導學生進行比較性學習,從而促進學生比較思維能力發(fā)展。
例如“Unit 6 Do you like bananas?”中“Sports Star Eeats WELL!”的閱讀教學設計,我們可以先展示學生一日飲食片段,創(chuàng)設與文本內容和場景相似的情境,再引導學生將自己的一日飲食情況和“Sports Star”的飲食進行比照。
這個環(huán)節(jié),既利用學生日常飲食視頻創(chuàng)設情境,利用情境創(chuàng)設材料的生活化特征,縮小學生和情境之間的距離;同時,在開展閱讀學習活動時,又運用比較方式引導學生開展學習活動,從而有效促進學生比較思維能力發(fā)展。
三、拓展維度,發(fā)展發(fā)散思維能力
發(fā)散性思維是學生閱讀學習的重要能力,也是學生進行閱讀學習創(chuàng)造的重要能力。目前,不少英語教師在設計閱讀教學時,對于閱讀材料的挖掘角度相對狹隘,需要我們進一步拓展文本閱讀資源挖掘的維度,讓學生的思維從單一化走向多元化,從而發(fā)展學生發(fā)散思維能力,讓學生的閱讀思維能力得到較好的解放。
如“Unit 2 This is my sister”,在閱讀教學中,圍繞“This is……”語言訓練點,我們可以引導學生以物主代詞“my”為基點,嘗試運用所學的其他物主代詞進行語言交際,例如“This is his sister”“ This is her sister”等。不僅如此,還可以對“This”進行置換訓練。
這個環(huán)節(jié)的教學設計,以文本為輻射點,并基于思維拓展的角度,引導學生開展發(fā)散性思維活動。不僅促進學生發(fā)散性思維能力發(fā)展,又促使學生調動閱讀積累,對各類物主代詞進行整合,從而達到復習舊知的目的,在新舊知識融合中提高學生思維的系統(tǒng)性和嚴密性。
四、圍繞主線,發(fā)展歸納思維能力
文本是作者思維的結晶,體現(xiàn)出創(chuàng)作者思路、情感等歷程。在傳統(tǒng)閱讀教學設計中,不少教師過于注重語法和語言等訓練,往往忽視文本結構的梳理,從而忽視了文本的思維發(fā)展效應。這就需要教師轉變文本設計思想,深入解讀文本內容,能夠根據(jù)文本結構特點,抓住文本主線,引導學生在主線的幫助下,將文本串聯(lián)起來,提高閱讀教學的有效性,并促進學生歸納思維能力發(fā)展,提高學生閱讀概括技能。如“Unit 4 Wheres my schoolbag?”,在教學“2b”閱讀內容時,我們可以引導學生圍繞誰更加“tidy”這個主線,引導學生對文本進行閱讀,從文本中找出能夠說明“Kate”和“Gina”兩人哪一個更加“tidy”的事實。
這個環(huán)節(jié)的設計,由于緊扣“tidy”主線,使學生的學習活動主題鮮明,并且優(yōu)化了文本歸納的方式,讓學生從傳統(tǒng)單一化的歸納活動,轉向從文本求證,無形中收到歸納文本內容的效果。不僅如此,還借助比較式閱讀,強化學生閱讀的針對性。
五、精設追問,發(fā)展批判思維能力
問題是開展閱讀學習的重要載體,教師要善于優(yōu)化問題設計,將零碎化的問題進行優(yōu)化組合,從而提高問題之間的連貫性和嚴密性,使問題不斷推向深入,從而在精設追問中,發(fā)展學生批判思維能力。如“Unit 2 This is my sister”中“My Family”閱讀教學設計,我們可以圍繞人物關系追問:第一幅圖畫和第二幅圖畫分別有哪些人物?第一幅圖畫和第二幅圖畫中,每一幅圖畫中人物之間是什么關系?圖畫間的人物之間又是什么關系?
通過追求,學生不僅從整體上了解文本內容,而且養(yǎng)成閱讀發(fā)問的習慣,并進行有針對性的提問。
如果將英語閱讀比作一場旅行,那么思維能力就是這場旅行的方向標,引領學生在英語閱讀的路上領略獨特的風景。
參考文獻:
[1]邢喜愛.基于思維品質提升的初中英語閱讀教學[J].文教資料, 2017,4.
[2]黃麗麗.思維品質:初中英語閱讀教學的聚焦點[J].中學生英語, 2019,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