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湛棟
摘 要:張齊賢,北宋著名政治家,曾官至宰相。對張齊賢的相關研究不勝枚舉,但其相關家庭成員的資料及研究卻寥寥無幾。近來新獲的墓志資料對研究張齊賢家族之世系有重要的史料價值。此外還有相關文集、正史以及出土文獻等史料的相互結合,對張氏家族女性情況的論述有舉足輕重的作用。
關鍵詞:張齊賢家族;考證;家族女性
北宋名相張齊賢家族世系的相關研究,大都集中于現(xiàn)存有墓志資料的男性,而對該家族中女性及所見相關問題的研究至今還未見。筆者將根據(jù)出土墓志資料《宋故朝奉郎守少府監(jiān)前知婺州軍州事兼管內勸農(nóng)使柱國南陽縣開國男食邑三百戶賜紫金魚袋張公墓志銘》[1](以下簡稱《張子立墓志》)、《宋故朝奉郎守殿中丞分司西京上輕車都尉賜緋魚袋張公墓志銘》[2](以下簡稱《張子元墓志》)、《宋故延安郡太君楊夫人墓志銘并序》[3](以下簡稱《楊氏墓志銘》)、《大宋右侍禁焦君夫人張氏墓志銘》[4],補充對該家族女性的研究。對張齊賢家族的研究,傾向于對男性仕宦及其世系的考證,而對其家族女性梳理及其婚配情況卻少有提及。本文擬分宗誨、宗禮兩支對張齊賢家族的女性做出論述。
1 張齊賢及其先世之女性
孫氏,張守一之妻。關于孫氏之名號,《張子立墓志》中有:“曾祖守一,累贈中書令、冀國公。曾祖母晉國太夫人孫氏?!盵1]而《張子元墓志》則有:“贈太師、尚書令、冀國公守一,秦國夫人孫氏,大王考妣也?!盵2]從上對比可以發(fā)現(xiàn),其曾祖母孫氏于兩篇墓志中的名號不一,而《宋史》記載:“齊賢母孫氏年八十余,封晉國太夫人?!盵5]9154由此可以判斷,應以《張子立墓志》中對其曾祖母的名號記載為準。太宗皇帝對齊賢之母也親款有加,曾賜其母詩云:“往日貧儒母,年高壽太平;齊賢行孝侍,神理甚分明?!盵6]236又有手詔:“張齊賢拜相,不是今生,宿世遭逢;本性于家孝,事君忠;婆婆老福,見兒榮貴?!盵7]36
崔氏,張齊賢妻,關于其名號,《張宗誨墓志》[8]有:“母崔氏,秦國太夫人。”《張子立墓志》記載:“祖母秦國太夫人崔氏。”[1]而《張子元墓志》中卻為“晉國夫人崔氏”[2]。筆者認為,這可能是《張子元墓志》的撰者張仲武于撰寫之時,將其高祖母孫氏與其祖母崔氏的名號顛倒所至。
柴氏,張齊賢妻,為其“晚年所娶”[6]?!端螘嫺濉罚骸埃ㄈ首谔焓ィ┒炅?,故司空致仕贈中書令張齊賢妻臨淮郡夫人柴氏上齊賢《文集》,仍言孫男子奭進士登第,歷官兩任,乞為末品京官。詔與奉禮郎?!盵9]由柴氏上齊賢之《文集》,并為其子張子奭乞官,推測齊賢當時應已去世。又因《續(xù)資治通鑒長編》載:“初,左領軍衛(wèi)將軍薛惟吉不能齊其家,妻柴氏無子,惟吉有子安上安民,素與柴氏不葉。柴既寡,盡蓄其祖父金帛,計直三萬緡,并書籍綸告,以謀改適。右仆射張齊賢定娶之。”[10]1157由此可知柴氏之前夫為薛惟吉,惟吉死后,張齊賢娶柴氏為妻。至道二年(996)三月“戊戌,右領軍衛(wèi)大將軍薛惟吉卒”[11]694,而齊賢當時為54歲,也算得上是“老來得妻”了。
2 張宗誨家世之女性
呂氏,張宗誨之妻?!稄堊谡d墓志》中有:“夫人呂氏,封馮翊縣君;以次子讓例恩,追封東平郡君。”[8]呂氏生男七人,女三人,有一女嫁給了崇儀副使馬成美,兩女早亡。
白氏、寇氏,張子皋之妻?!稄堊痈弈怪尽份d:“初,公在雍,喪配,萊公意以女歸之,而未成也。萊公罷相,始婚于寇氏。”[12]張子皋喪白氏之后,寇準將其女許配于子皋。之后,子皋之女嫁給了進士李希甫。
3 張宗禮家世之女性
郭氏,張宗禮之妻?!稄堊恿⒛怪尽酚涊d:“母封萬壽縣太君郭氏?!盵1]這一句話涵蓋了張宗禮之妻的姓氏、名號。另外,郭氏教子有方,子元“以萬壽君耆耄,有庭闈之戀,因求便官,以奉旨甘,得監(jiān)西京水南倉”[2],又有子立“皇祐三年上書,以萬壽君年老,乞知西京留守御史臺,以便旨甘”[1]。郭氏年老,張子立、張子元皆請求罷官侍母,可謂孝順有加。然而,不久之后郭氏卒,時間應定格于皇祐三年(1051)之后。
陳氏,張子奭之妻。《張仲綰墓志》①中有關于其母陳氏的記載:“母壽安縣太君陳氏,有宜家令德善教諸子?!?/p>
馮氏,張仲綰之妻?!稄堉倬U墓志》有載:“其所娶馮氏先伯緒亡?!辈w乃張仲綰之字。馮氏生三男三女,除其長女嫁給郢州京山縣主簿林永余之外,其子女皆早卒。
吳氏,張子立之妻?!稄堊恿⒛怪尽份d:“公先娶吳氏,駙馬都尉元扆弟之女,生二男三女,吳氏先公二紀而亡。再娶楊氏,太常少卿日華之女,生三男三女,封益昌郡君?!盵1]吳氏為當朝駙馬吳元扆的女兒,但其先于張子立“二紀”(即二十四年)而亡,“嘉祐五年(1060)歲在庚子十月十八日,夫人楊氏與諸子奉公之喪,歸葬于河南府河南縣之冷泉村袝于英公之塋,從夫人吳氏之舊壙,禮也”。由此可推,吳氏應卒于仁宗景祐三年(1036)。上述史料意為張子立先娶吳氏,生二男三女之后又娶楊氏。又有《楊氏墓志銘》[3]中記載:“子男五人,長仲隆,鳳翔府扶風縣令。次仲隨,朝散郎、通判唐州。次仲孺,解州軍使推官。次仲咨,博州高唐縣令。次仲裕,河中府臨晉縣令。女六人,長適太子中舍梁宗詠,次適太常寺太祝薛縜,次適左藏庫副使焦世昌,次適朝奉大夫姚穎,次適右朝散郎、都水監(jiān)丞魯君貺,次適朝奉郎王逢。”由此可知,吳氏所生之二子為仲隆、仲隨,三女“長適太子中舍梁宗詠,次適太常寺太祝薛縜,次適左藏庫副使焦世昌”[3],第三女墓志見《大宋右侍禁焦君夫人張氏墓志銘》[4]。
楊氏(詳見《楊氏墓志銘》[3]),張子立妻。楊氏為太常少卿、三司鹽鐵副使楊日華之長女,其于張公子立卒后的第三十二個年頭“元祐五年(1090)十二月戊午,以疾終于西京嘉善坊之第,享年八十三。遂以明年三月乙酉合祔焉”[3]。楊氏之名號,“初封金華縣君,后進封益昌郡君,以子加封延安郡太君”[3]。楊氏生三男三女,根據(jù)上文所引墓志資料可知,親生母親為楊氏的三男有仲孺、仲咨、仲裕,三女“長女嫁與朝奉大夫姚穎,仲女適右朝散郎、都水監(jiān)丞魯君貺,三女嫁朝奉郎王逢”[3]。此外,楊氏還有孫男二十四人,孫女十九人,曾孫十二人,雖然有二子三女不為楊氏所生,可“夫人鞠養(yǎng)勤甚而誨之,皆使有立”[3],這也就是楊氏子孫滿堂,人丁興旺的原因之一吧。
吳氏、王氏,張子元之妻?!稄堊釉怪尽酚涊d:“公始娶吳氏,又娶王氏,皆先公而亡?!盵2]又有四男一女,四男為仲熊、仲顏、仲弼、仲謨,女一人,嫁給了前晉源縣主簿劉絳。并且有孫男四人,孫女六人,子元卒時其孫皆幼。
4 結論
本文根據(jù)新發(fā)現(xiàn)的墓志資料對張齊賢家族的女性情況做了相關梳理并輔以考證,填補了張氏家族對女性研究的不足。
參考文獻
[1]郭茂育,劉繼保.宋代墓志輯釋[M].鄭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16:186-189.
[2]郭茂育,劉繼保.宋代墓志輯釋[M].鄭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16:170-171.
[3]郭茂育,劉繼保.宋代墓志輯釋[M].鄭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16:324-325.
[4]曾棗莊,劉琳.全宋文(第九三冊)[M].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2006:214-215.
[5](元)脫脫.宋史[M].北京:中華書局,1985.
[6]劉正剛.歷史文獻與傳統(tǒng)文化(第18輯)[M].濟南:齊魯書社,2014.
[7]葉夢得.石林燕語[M].北京:中華書局,1984.
[8]曾棗莊,劉琳.全宋文(第二八冊)[M].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2006:113-117.
[9]徐松.宋會要輯稿[M].北京:中華書局,1957.
[10]李燾.續(xù)資治通鑒長編[M].北京:中華書局,2004.
[11]錢若水.宋太宗皇帝實錄校注[M].范學輝,校注.北京:中華書局,2012.
[12]曾棗莊,劉琳.全宋文(第二八冊)[M].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2006:118-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