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麗萍
【摘 要】家庭指導教師作為家庭教育的重要一環(huán),在現有教學體系中發(fā)揮的作用越來越大,尤其是在父母等家庭成員對兒童教育日益重視的現在,傳統(tǒng)經驗式的家庭教育已經無法滿足社會需要,伙伴組家庭指導教師逐漸成為重要發(fā)展方向。本文以此為核心,對其培養(yǎng)目的、培養(yǎng)過程及過程中存在的問題盡心研究,以期更好地提升教師素養(yǎng),提升教學水平。
【關鍵詞】伙伴組;家庭教育指導師;培養(yǎng)
伴隨中國社會的發(fā)展,兒童的家庭教育也越來越成為社會關注的焦點。在兒童家庭教育中,隨著教育科學化程度的提升,家庭指導師也在逐步受到重視。家庭教育指導師就中國而言,舊式私塾教育可作為其社會淵源,而在現在,教育機構乃至學校中也有相關規(guī)劃師。但在現代教育中傳統(tǒng)模式與市場模式都不能完全滿足家庭教育指導的需要。因此,進行規(guī)范化的家庭教育指導師培訓就變成當務之急,尤其在師生平等的時代里,傳統(tǒng)等級制的家教指導也逐漸被伙伴組所取代。
一、伙伴組家庭教育指導師培養(yǎng)目的分析
(一)知識能力建設
伙伴組家庭教師培養(yǎng)的目的,其中關鍵一環(huán)就是提升兒童的知識能力及接受知識的能力。伙伴組家庭指導教師,首先,作為家庭教育指導教師,應從心理學、教育學等學科角度合理規(guī)劃。就教師而言,在對學生進行指導的過程中,自身知識體系也在經歷合理化的歷程。就學生而言,教師進行家庭教育指導可以有效提升其學習效率,節(jié)約時間,將更多時間投入到社交與自身綜合素質提升的其他方面?;锇榛彝ソ逃笇熍嘤柕哪康囊鄰腿缡?,并且伙伴化的家庭教師指導師在與學生及家長的交往中,深入到學生家庭中,可以更好地理解學生家庭對學生自身知識能力建設的需要。能夠實現有的放矢,可以更合理地安排學生的學習計劃,進而在計劃逐漸實現的過程中,完成對學生學習能力與學習自覺性的建設。
(二)家庭教育規(guī)范建設
家長作為家庭教育的主要指導者,其本身對家庭教育很少有科學的認識。在很大程度上,習慣性的家庭教育對于學齡兒童而言,其產生的效果是多重的。在最近的新聞中,河北有本身知識水平不高家長帶自己女兒,在輸液的情況下參觀衡水中學,在自身知識水平有限的情況下,單純地認為在任何狀態(tài)下學習就是正確的選擇。從其行為中可以看到現有社會中家庭教育規(guī)范性亟待加強?;锇槭郊彝ソ逃笇煹呐囵B(yǎng)目標正是逐漸將不規(guī)范的家庭教育規(guī)范化,少年強則國強,規(guī)范化的家庭教育能夠實現學生科學地學習知識,同時能夠減輕家庭因缺乏合理家庭教育導致的學生心理問題。在現有自發(fā)式家庭教育規(guī)劃占主導地位的前提下,部分學生由于父母不良的教育習慣,導致學生受到不良的家庭教育,逐步影響其為人處世。在北大學生殺母案中,在專家對其事后的分析中,可以看到不良的、缺乏規(guī)劃的家庭教育是導致此惡性事件的重要因素。
(三)社會協調建設
當前社會,社會階層流動在教育因素的比重在不斷提升。但教育不平衡的狀態(tài)也在加劇。北京一高考狀元認為自己在學習過程中得到的規(guī)劃性資源相較于其他教育資源相對落后的地區(qū)要多得多。不同城市中產階層受到的教育資源尚且不同,更不用說鄉(xiāng)鎮(zhèn)農村中存在的教育事實不平等。這些不平等很少是智力因素,很多情況下是教育指導尤其是家庭教育指導的問題。家庭教育指導師的培訓對于此部分家庭而言可以起到有效提升家庭教育水平的作用,能夠減輕因為知識不均等而引發(fā)的階層代際傳遞。有一組統(tǒng)計說明,在近幾年各地的高考狀元中,教師子弟所占的比重逐漸上升,而大學教師家庭出身的孩子更容易接受高等教育。在一定程度上,這是家庭教育的結果,也是家庭教育優(yōu)劣比較的結果。進行伙伴組家庭教育指導師的培訓,可以在整體上延緩此類型的不平等,將教育的社會協調性更好地表性出來,讓社會階層流動在教育層面體現更多更好的社會公平。
二、伙伴組家庭教育指導教師培養(yǎng)過程分析
(一)初級基本知識
伙伴組家庭教師的培養(yǎng),首先需要讓被培養(yǎng)者學習必要的知識。此種類型的知識基本可分為以下幾種類型。首先,教育學知識作為必修科目需要進行深入學習培養(yǎng)知情意行的核心素養(yǎng)。讓被培訓者對不同的家庭教學模式有科學的認識,并在一定程度上有所融合。其次,心理學知識也需要進行必要的學習。馬斯洛的需求金字塔就可以讓被培訓者,通過對自身所要服務對象的基本經濟情況的了解,更好的融入到自身所要服務的家庭中,實現伙伴式的相處,不論是與家長還是所要服務的學生都與其建立類親緣關系式的基本情況。最后,還需要對管理學基本知識進行學習,通過宏觀管理與微觀調節(jié),在具體實踐中對自身所要服務對象所需要的計劃進行動態(tài)調節(jié)。
(二)中期提升訓練
在基本知識學習完成之后,需要在類情境下進行相應的適應性提升。在進行具體的中期提升的措施中,典型就是情境式再現與教學預案的編寫。在編寫完成后,培訓人員對被培訓人員的教案進行修改,修改之后根據微格教學的教學方式。根據不同的實際情況,讓被培訓人員進行相應的模擬處理。處理完成后根據標準進行量化考核。如因為知識體系不同自身企劃與學生家長企劃發(fā)生矛盾時,要根據實際情況與學生家長進行家教計劃的溝通,與一部分家長認為自己子女學習時間越長越好,興趣班報的越多越好,對于家庭教育指導師的意見則是采取可有可無的態(tài)度,而且在具體的家庭教育中,也不理解家庭教育指導師寬嚴相濟的辦法相反對于棍棒之下出孝子的理論十分信奉,尤其在一些低學歷而經濟條件不錯的家庭中此種情況更為普遍。這就需要教師在教案中將自身的解決方案進行論述,將心理學中馬斯洛的需求金字塔與教育學中成人教育與家庭教育的知識相互融合,結合中國人情社會的實際情況。在不影響其基本企劃運作的前提下,與家長以及學生結成學習伙伴,將自身帶入到他們的親緣關系中,提升自己所作計劃在學生以及家長眼中的可信程度。
(三)后期實習指導
在完成相關前中期訓練之后,需要將被培訓者進入實際的教育機構中進行實習。在最初他們可以作為課程咨詢師在家長需要進行課程選擇時根據學生的實際的分數及興趣對家長進行建議及初步規(guī)劃。在逐步的熟悉中,家庭教育指導師逐漸通過語言的親近,如開始對家長們進行親緣性稱呼即類似于“姐”“哥”等,到家長與學生主動與指導師進行溝通相關的家庭教育問題,指導師進而提出意見,如一些家長由于自身工作原因無法對自己孩子進行有效的家庭教育,這就需要培訓者在此過程中進行一定的家庭教育合理規(guī)劃,即對家庭教育進行指導,對家長們需要在何種時間何種地點何種情況采取何種方式進行家教做出建議。在此過程中,以學期為時間單位進行相應的實習效果監(jiān)測。最后學校根據實習情況進行實習效果的分類匯總,并對其中存在諸如理論與實踐結合不緊密,被培訓者與學員之間類親緣關系建設不完善等問題進行專業(yè)指導與提升。
三、伙伴組家庭教師培養(yǎng)中的問題分析
在現有的伙伴組家庭教育指導師培訓中,確實可以使一部分家庭的家庭教育規(guī)范化,但其中也存在一定的問題,其中關鍵一點就是作為指導師對自身提升的體制不完善。在現有的機制中將指導師培育完成后,缺乏對指導師的持續(xù)深入培訓。在最初情況下,指導師很多都是兼職,本身并不是專業(yè)人員,對專業(yè)知識也是一知半解。由于此種人員的存在且現在社會上對指導師的資格證缺乏公共認定,所以社會評價體系缺乏公共性,導致指導師最初在被指導者眼里缺乏可信度,難以融入類親緣關系中,所以需要規(guī)范培訓,提升職業(yè)認可程度。
結束語
綜上所述,本文通過對伙伴組家庭教育指導師的培養(yǎng)目的及培養(yǎng)過程作了研究,認為現有條件下的培養(yǎng)方式已基本成型,但在具體操作中還存在后續(xù)培養(yǎng)機制不配套,現有人員專業(yè)化程度不強等問題需要改進。
【參考文獻】
[1]柳永忠.知情意行:家庭教育指導師的核心素養(yǎng)[J].華人時刊(校長),2018(3)
[2]鳳芹.學落地家庭教育 做自己孩子專業(yè)的家庭教育指導師[J].現代營銷(創(chuàng)富信息版),2017(1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