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華鋒
摘要:在初中的教學體系中,物理知識相對來說比較抽象.為了使教學效果有明顯提高,且能夠活躍課堂的教學氣氛,調(diào)動各成績階層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可以在物理教學中實施分層遞進的方法,使學生養(yǎng)成較好的學習習慣和自學能力.本文就分層遞進法在初中物理教學中的應(yīng)用做了詳細研究.
關(guān)鍵詞:初中物理教學?分層遞進法
隨著新課標的不斷深入,學校越來越重視學生綜合素質(zhì)的教育.初中階段的教學目標,主要是以培養(yǎng)學生形成一個正確的思維邏輯和正確的學習態(tài)度為主的.因此,在初中物理教學中,我們可以采用分層遞進的方法,對學生的綜合素質(zhì)進行培養(yǎng).分層遞進法,簡單來說就是根據(jù)學生的成績差異、學習態(tài)度差異等對學生進行分層,在完成學生的分層之后,教師就可以有針對性地對各個層次的學生進行教學,使得不同層次的學生的學習水平都能夠得到明顯提升.
如何對學生進行分層,是一個很值得教師思考的問題,因為在分層過程中很容易傷到學生的自尊心,所以教師可通過測評或自評的方式進行分層,以免學生有標簽感,另外還需要考慮學生的學習態(tài)度、學習興趣、專注力等方面,通過多方面的綜合評估,將學生分為三個層次:基礎(chǔ)較差,反應(yīng)不夠靈敏,對物理學科興趣較低,上課不集中注意力聽講,不愛動腦,不愛發(fā)言,不愛參加教學的集體活動,不能及時完成課后作業(yè)等的底層學生;學習有一定基礎(chǔ),對物理學科有好奇心,上課大部分時間可以認真聽講,參與教學活動,并完成課后作業(yè),有一定的求知欲,不過自覺學習能力較差,缺乏學習的主動性的中層學生;有良好學習基礎(chǔ)且上課認真聽講,能積極參與到教學活動中,并高效率完成作業(yè),有較好的學習方法,對物理學科有很強興趣的高層學生.
1.對教學目標進行分層.
首先,教師在教授新課程內(nèi)容前,需要對自己的教學內(nèi)容進行深入分析,然后根據(jù)學生的高、中、低三個層次,將教學目標分為三個層次,使各個層次的學生都能夠參與到教學活動中,同時,教師還需要針對不同層次學生的差異,創(chuàng)設(shè)一個專屬每個層次的發(fā)展區(qū),根據(jù)不同的教學目標,給學生設(shè)置一些問題,讓學生通過解答問題,來掌握學習知識.通過設(shè)計不同的教學目標,使各個層次的學生都能夠有與其能力相當?shù)呐δ繕?,從而使每個層次的學生都能夠提高物理學習的積極性,增加對物理學科的興趣.
2.教師要對各層次學生進行分別指導.
不同層次的學生,對于物理知識的掌握度不一樣,比如教師給學生講解物體的變速運動,低層次的學生在課堂教學中有可能只掌握了勻變速運動,而高層次的學生可能就能掌握非勻變速運動等.因此,每個層次的學生所遇到的問題也不盡相同,教師如果還是統(tǒng)一地對學生進行指導,那么就會導致底層學生聽不懂,而高層學生則聽了之后沒有意義.針對這個情況,教師就需要針對各個層次,對學生進行不同的指導,同時,將同層次的學生再分為若干個小組,讓其小組內(nèi)部對自己所遇到的問題進行討論、分析,教師則需要在學生討論的過程中,進行巡查,以確保能夠及時對學生進行相應(yīng)的點撥.
3.教師要給學生布置分層作業(yè).
教師需要根據(jù)學生的層次,將課后作業(yè)同樣也分為三個層次,給低層次的學生布置難度較小的習題;而中層學生則布置一些較為有難度的習題,同時可以布置一些難度高的題作為中層學生的擴展訓練;對高層學生則可以布置些難度高的習題,同時,還需要布置一些相應(yīng)的預習題,讓高層學生能夠預習一部分的知識.通過實行這樣的分層布置作業(yè),使學生都能夠高效率地完成與自己能力相關(guān)的習題,從而調(diào)動了他們學習物理的積極性,也增強了他們學習物理的信心.
通過分層遞進的方法,實現(xiàn)每個學生對知識的高效率掌握,使學生能夠?qū)ξ锢韺W科產(chǎn)生興趣,從而更好地完成物理學科的學習,同時,教師的分層不應(yīng)該是固定不變的,教師需要隔一段時間對學生進行一次新的分層,給低層次學生一些希望,同時給高層次學生一定的壓力,使得所有學生都能夠積極學習物理.
參考文獻:
[1]鐘華.初中物理力學內(nèi)容的復習建議[J].理科愛好者(教育教學版),2014,6(2):101-102.
[2]李永列.淺淡初中物理教學中如何進行學困生轉(zhuǎn)化[J].時代教育(教育教學版),2009,(3):154-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