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時代與科技的不斷進步發(fā)展,教學要求也越來越嚴格,要求各個高校加強對學生的課程思政內容教學,通過簡單易懂的知識結構構建起學生學習的橋梁,形成全方面育人,全方位教學的目標。本文就如何在高職“三維模型設計與制作”課程中加強課程思政的教學展開了研究,并分析其中遇到的困難加以切實可行的方法提高教學質量。
關鍵詞:高職教學;三維模型設計與制作;課程思政
一、引言
在高職院校中開展課程思政內容,對學校對教師來說都是一個大難題。畢竟思政的教學枯燥乏味,一味地傳授書本知識只會讓學生產生厭煩心理。但換一個角度想,能夠把課程思政巧妙的帶入到課堂中,老師在傳授的過程中也能接受到一些新的看法與觀點,學生能夠更加靈活的應對每一類問題,面對社會中出現(xiàn)的困難也是游刃有余的。
二、高職課程思政教學中的困難
(一)無法與授課內容結合。高職《三維模型設計與制作》課程主要通過實踐與藝術相結合,學生在自己動手的過程中,就會發(fā)現(xiàn)制作中的問題與困難,從而尋找方法解決問題[1]??墒钦n程思政的內容屬于文科性質,本課程屬于實踐操作性質,兩者本就是不同的道路,結合起來的困難也就相對更大。
(二)無法將學生帶入課堂。《三維模型設計與制作》實踐操作過程中,許多學生由于難題未解,操作不熟練達不到效果,會很輕易地放棄學習這門課程。而高職院校中引導啟發(fā)產生學習氛圍是非常重要的,純理論思政的學習讓他們對課堂沒有興趣,導致沒有耐心與探索力會帶來更嚴重的問題。
(三)無法將思政靈活運用。有一句俗語:沒有學習不好的學生,只有教不好的老師??赡軐嵺`中也會發(fā)現(xiàn)這樣的問題,有的同學難以集中精力,有的同學根本沒有興趣,這都是與教師的授課方式方法相關。思政內容與《三維模型設計與制作》課程本就是相反不相干性質的內容,學習起來更加困難,教師就更應該注重授課方式的改變,將課程思政內容靈活運用。通過講授主要專業(yè)課的同時適當引入思政內容,讓學生了解時事政治,學習起來更加便捷。
三、高職課程思政教學的解決措施
(一)改善教學方式
課程學習中,教師的授課方式極為重要。課程思政的授課過程中要適當引入思政內容,通過圖片,視頻,音頻等方式讓學生對這門課產生濃厚的興趣。教師必須靈活解決這些問題,改善自己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根據(jù)時代與科技的發(fā)展注入新時代的元素,提高高職學校教學質量,提高學生的身心素質。
(二)確立思想目標
確立正確的思政目標,才能將學生帶入一個全新的世界,保證教學設計的正確性與教學目標的完善性。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不忘初心,方得始終”。中國共產黨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這個初心和使命是激勵中國共產黨人不斷前進的根本動力。在高職教學的過程中思想目標也應如此確立,當代青年人是時代的榜樣與領軍者,就應該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踏實學習專業(yè)知識加之以時事政治內容,認真分析當代局勢,保證能夠在不忘初心的基礎上達到目標并砥礪前行。
(三)加強基礎設施建設
基礎設施的建設在高職學習中同樣重要,不僅可以讓學生在課程的過程中掌握基礎專業(yè)知識,還能夠將思政內容輕松的掌握于心。柳州鐵道職業(yè)技術學院校內建立的“黨員教育示范基地、新時代文明實踐所”和“黨建文化長廊”,為開展“課程思政”實踐教學改革提供基礎。學生面對基礎設施的改善可以提高對本門課的學習興趣,以更高的警覺性與耐心力面對學習中遇到的困難。
(四)開展知識論壇
思政內容的學習過程中,學??梢酝ㄟ^開展知識論壇讓學生們暢所欲言,交流自己觀察時事政治所得到的心得,同時將《三維模型設計與制作》課程中的困難和難題與課程思政結合起來[2]。學生們可以通過交流學習,學到自己遺漏的部分,同時也可以在交流的過程中發(fā)展自身的不足適當加以改善。學校也可以邀請專家人物進行知識講座,柳州鐵道職業(yè)技術學院也建立了“課程思政”建設研究中心、禤福英思政名師工作室和思政課“愛·知·行·信”教學團隊等平臺來協(xié)助課程的順利實施。
四、結束語
綜上所述,高職“三維模型設計與制作”課程思政教學中遇到的困難也是比較多的,但只要教師與學校能夠加以措施研究,一定能夠改善學生的學習方法,加強學校的教學水平。高職的教學中,課程思政內容是非常重要的,時代在不斷發(fā)現(xiàn)進步,思想也應該隨之而改變,只有這樣,學生才能夠掌握技術與知識,加強自己的工作實力,提高教學質量水平。
參考文獻:
[1]何勇.現(xiàn)代學徒制下高職課程思政教學體系的構建路徑[J].教育教學論壇,2019(19):53-54.
[2]王麗霞.現(xiàn)代學徒制下高職課程思政教學體系的構建路徑研究[J].時代金融,2018(18):316-317.
基金來源:1、首批柳州鐵道職業(yè)技術學院課程思政示范課立項項目“三維模型設計與制作”階段性成果。2、本論文為2019年度柳州市職業(yè)教育立項課題“工匠精神視域下高職數(shù)字媒體藝術專業(yè)(VR方向)的技能人才培養(yǎng)研究與實踐”(項目編號:LZZJS2019C010)階段性成果。
作者簡介:李慶祥(1984-),男,漢族,籍貫河南安陽,柳州鐵道職業(yè)技術學院,風景園林碩士,職稱為講師,研究方向為藝術設計、虛擬現(xiàn)實(VR)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