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琳,項俊華,李金德
(廣西大學行健文理學院,廣西南寧 530005)
管理學與組織行為學學者羅賓斯在其著作中提出, 當代企業(yè)管理當中需要做精心的組織設計以求達到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 這正是對于團隊精神與團隊意識的強調。 一項工作或一個項目的完成往往需要各種學科,各種知識,各類人才,各種文化的交叉,需要依靠團隊的力量和智慧,需要競爭,更強調合作。 工作中需要通過團隊協(xié)作形成整體力量的匯集和放大效應,避免出現(xiàn)以自我為中心,造成力量相互抵消的局面,否則容易形成一盤散沙, 具備團隊精神的人具有更大的競爭力, 大學生是否具備團隊協(xié)作能力和團隊意識已經(jīng)成為用人單位在人才招聘時必然會考慮的因素。
當代大學生大部分都是獨生子女, 一人獨大的家庭環(huán)境之下,習慣了以自我為中心,從小嬌生慣養(yǎng),缺少互相協(xié)作的精神,缺少對身邊的人的關心與尊重。他們往往較為自私,獨立生活能力差,與宿舍同學矛盾重重,不能適應群體的生活,與社會對人才的要求格格不入。而獨立學院的學生在這些方面則表現(xiàn)更甚,他們更加現(xiàn)實,更加自我,缺乏感恩之心。面對榮譽和利益,不愿與人分享,不想付出卻又期望得到回報。他們性格上比較開放,喜歡結交朋友,但由于種種自私、自我等性格上的弱點,又缺乏真正意義上可以交心的朋友。他們更關注自己,對身邊的人漠不關心,所謂的團隊精神和班級榮譽對于他們來說,更是事不關己。
強調團隊意識和團隊合作,并不是否認個人價值、個人智慧。 一個人的聰明才智只有與團隊的共同目標一致時,他的價值才能得到最大的體現(xiàn)。具備團隊意識,善于進行團隊合作的人才, 在學習和工作中才能夠最大限度實現(xiàn)自己的價值,只有每個人都人盡其才,才能更有效地為自己所在的組織、社會乃至國家創(chuàng)造價值。
作為一所獨立學院,其辦學定位為應用型本科,目標是培養(yǎng)綜合型應用型人才, 進行素質教育和團隊意識的培養(yǎng)對于獨立學院的人才培養(yǎng)目標來說顯得尤為重要,但是在目前教育教學安排當中,對團隊意識的培養(yǎng)相較于專業(yè)知識來說仍然顯得不那么被重視。 在這樣的背景之下, 對如何培養(yǎng)獨立學院大學生團隊意識進行研究, 探索提升獨立學院大學生團隊意識的教育方法具非?,F(xiàn)實的意義。
拓展訓練是現(xiàn)今企業(yè)對員工進行團隊意識訓練和合作能力培養(yǎng)常用的方法, 是來源于西方國家一種新興的教育方式,是一種以團隊游戲為主,以體能活動為導引,以心理挑戰(zhàn)為手段,以提高心理素質為目的,通過拓展訓練能夠完善參與者的人格, 進一步達到提高團隊意識的目標。這項活動兼具挑戰(zhàn)性和趣味性,考驗成員的體力、耐力和毅力,考驗成員之間的溝通、協(xié)作與智慧, 在共同完成挑戰(zhàn)的同時提升團隊成員之間的情感,感悟團隊合作的重要性。
國內外研究表明, 拓展訓練對提高學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和學生的綜合能力素養(yǎng)具有顯著的價值, 在國內普通高校討論將拓展訓練作為“第二課堂”、選修課或體育課形式進行引入的學者也有一些, 但是對于拓展訓練對獨立學院大學生團隊意識的培養(yǎng)研究上幾乎找不到相關文獻, 在獨立學院中對這項活動作為一種學生培養(yǎng)活動進行探討也寥寥無幾, 且均未從數(shù)據(jù)上進行研究,僅是在理論上做了探討。其中學者張海報指出拓展訓練在踐檢驗中取得了一定的成功, 但想要達到提升心理素質和團隊意識的效果需要足夠培訓量的累計。目前在獨立學院開設的拓展訓練課程,由于師資和課程設置等因素的限制, 一般選擇在周末一次性完成,無法確保一定的持續(xù)性,無法達到一定培訓量的累積,往往難以達到預期的效果。 因此,該文采用持續(xù)性的拓展訓練在獨立學院中開展實驗研究是一個具有現(xiàn)實意義的探索。
以獨立學院大一同一專業(yè)的兩個班級作為研究對象,對其實施同質性檢驗,檢驗同質性通過的前提下,一個班作為實驗對象, 另一個班級作為對照對象。 其中,兩個班級的班主任、輔導員和任課老師等影響變量均相同。
團隊認同是團隊成員對整個團隊一體感的反映,也是團隊成員對團隊價值的感知程度的反映, 體現(xiàn)了團隊成員對團隊的依附性和重視性, 可以作為團隊意識認知部分的一個因素測量。該文選取陳悅明、葛玉輝和宋志強(2012)翻譯Baron&Kenny(1987)的《團隊認同》問卷,該問卷包含2 道題目,其內部一致性信度為0.85,表明問卷具有良好的信度。 問卷計分方式可以計算總分或平均分。
Bollen&Hoyle(1990)提出了感知凝聚力的概念,并制定了感知凝聚力量表,該量表共6 道題目,包括情感部分“歸屬感”和行為部分“士氣感”兩個分量表,量表的信度為0.893,信度良好。 該文采用該量表對團隊的感知凝聚力進行測量。 該量表的計分方式是計算每個分量表的總分或平均分。
該研究嘗試采用這兩個量表作為團隊意識的代表進行測量,由于量表題目不多,在該文的測量中均按總分進行計算和比較。
在開展實驗之前完成實驗班和對照班進行團隊認同和感知凝聚力的初始測量, 對兩個班的數(shù)據(jù)結果進行獨立樣本檢驗, 確定兩個班級在這兩個因素上具有同質性。對實驗班級進行為期一年的持續(xù)性、針對性的拓展訓練,在完成訓練量的累計以后,測量實驗班級與對照班級在團隊認同和感知凝聚力上的差異。 在有效的數(shù)據(jù)基礎上, 檢驗持續(xù)性拓展訓練對推動獨立學院學生團隊意識的兩個指標是否存在正向遷移的效果,進而論證持續(xù)性拓展訓練對這類學生的團隊意識是否存在以及存在哪部分的提升作用。
步驟一:開展拓展訓練前,先對兩個班級進行團隊認同和感知凝聚力的前測,并用Excel 錄入前測數(shù)據(jù),運用SPSS 18.0 對實驗班級和對照班級進行前測數(shù)據(jù)分析。
表1 團隊認同及感知凝聚力在實驗班和對照班的前測結果比較(x±s)
由表1 可知,在前測中團隊認同、感知凝聚力中的士氣感、歸屬感三個指標P 值均大于0.05,代表兩個班在這三項指標上前測結果無顯著差異, 即兩個班級在這三項指標上前測結果具有同質性。
步驟二: 經(jīng)過為期一年四個階段的持續(xù)性拓展訓練后, 再次收集團隊認同及感知凝聚力的后測數(shù)據(jù)進行獨立樣本檢驗。
表2 團隊認同及感知凝聚力在實驗班和對照班的后測結果比較(x±s)
由表2 我們看到,經(jīng)過一年四個階段的實驗后,實驗班和對照班在團隊認同的均值上P=0.009〈0.05 表現(xiàn)出了顯著的差異,其均值差為1.10,實驗班顯著高于對照班, 可見拓展訓練對實驗班的團隊認同水平的提升產(chǎn)生了顯著的作用。 但是, 在感知凝聚力兩個分量表“歸屬感”和“士氣感”的后測中,“歸屬感”P=0.611,“士氣感”P=0.489,兩個指標在實驗后的未產(chǎn)生顯著差異,可以認為這一年四個階段拓展訓練對提升獨立學院大學生感知凝聚力當中的士氣感和歸屬感無顯著效果。
該文通過對獨立學院大學生進行一年為期四個階段的拓展訓練實驗, 對參與和未參與實驗的兩個班級在團隊認同和感知凝聚力上的變化差異進行研究,得出該次實驗對提升獨立學院大學生的團隊認同水平有顯著效果,而對感知凝聚力的“歸屬感”和“士氣感”兩個變量無顯著的影響。 根據(jù)兩份問卷測量的心理指標不同,也可以總結為,拓展訓練對獨立學院大一學生的團隊意識在情感和行為上未顯示明顯的影響, 但在認知上有顯著的提升作用。
心理學方面的研究表明, 認知的持續(xù)積累才能產(chǎn)生情感的變化,從而帶動行為變化,該研究所進行的為期一年的拓展訓練, 對獨立學院大學生在團隊意識認知方面的改善和提高起到了顯著的作用, 但需要獲得情感和行為方面的提高, 仍然需要持續(xù)地進行拓展訓練,根據(jù)大學生成長的實際需要,不斷調整項目和課程安排,保持他們的新鮮感和積極性,以求達到量變產(chǎn)生質變的效果。
為了獲得一個持續(xù)性的積累, 帶來團隊意識情感和行為的顯著變化, 僅靠課題研究的實驗是遠遠不夠的,希望通過該研究為拓展訓練作為實踐類課程或“第二課堂”引入校園提供一定的數(shù)據(jù)基礎和理論支持,尤其是像獨立學院這類強調應用型人才培養(yǎng)的高校,通過持續(xù)性的拓展訓練,提升大學生團隊意識,磨礪其心理韌性,更有效地適應社會對人才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