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小蘭
(甘肅省第二人民醫(yī)院,甘肅 蘭州 730000)
類風濕關節(jié)炎(RA)是一種病因未明的慢性以炎性滑膜炎為主的系統(tǒng)性疾病。目前確切發(fā)病機制不明,其基本病理改變?yōu)榛ぱ?、血管翳形成,并逐漸出現(xiàn)關節(jié)軟骨和骨破壞,最終導致關節(jié)畸形和功能喪失[1-2]。病程長、遷延不愈的疾病和關節(jié)的疼痛變形、經濟負擔、家庭支持系統(tǒng)逐漸退化等,使其生活和心理上承受了巨大的壓力,使患者失去自信,導致社交障礙等心理變化,易出現(xiàn)抑郁、焦慮以及長期堅持治療依從性差的問題。因此,患者的心理及家庭支持情況尤為重要。本文旨在分析RA患者綜合應用羅伊適應模式與紐曼系統(tǒng)模式(以下簡稱羅伊—紐曼綜合模式)后對患者不良情緒的影響,對RA患者的心理護理方法的改進提供科學依據(jù)和應用參考,現(xiàn)報道如下。
收集本院2016年6月至2018年6月收治的110例RA患者的資料,將研究對象按照隨機數(shù)字表法分為研究組(55例)和對照組(55例)。研究組患者年齡 45~75歲,平均年齡(60±2.5)歲;對照組患者年齡 43~75 歲,平均年齡(59±2.5)歲。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本次研究所選取的患者均為無心、肝、腎嚴重疾病、無其他系統(tǒng)感染性疾病的RA確診患者,其治療和護理方案均取得所有患者同意;無法清楚表達自己內心感受者和既往有精神病史的患者及家屬不作為研究對象。
1.2.1 評價方法(1)焦慮自評量表(SAS)由Zung于1971年編制,用于評價焦慮患者的主觀感受,其中低于50分為無焦慮,50~59分為輕度焦慮,60~69分為中度焦慮,69分以上為重度焦慮。(2)抑郁自評量表(SDS)由 Willianm 和 W.K.zung于 1965年編制,能有效反映抑郁狀態(tài)的有關癥狀和變化,可用于衡量抑郁狀態(tài)的輕重程度。低于53分為無抑郁,53~62分為輕度抑郁,63~72分為中度抑郁,72分以上為重度抑郁。
1.2.2 干預方法 所有患者的治療方法均為RA常規(guī)治療,對照組采用常規(guī)護理措施,研究組在此基礎上應用羅伊—紐曼綜合模式護理措施。
(1)對于RA患者的常規(guī)治療:主要強調患者教育及整體和規(guī)范治療的理念。①適當?shù)男菹?、理療、體療、外用藥、正確的關節(jié)活動和肌肉鍛煉等對于緩解癥狀、改善關節(jié)功能具有重要作用。②藥物治療:常用的藥物治療為非甾類消炎藥(NSAIDs)、改善病情抗風濕藥、生物制劑、糖皮質激素、植物藥制劑等。③外科治療:經過積極內科正規(guī)治療,病情仍不能控制,為糾正畸形,改善生活質量可考慮手術治療,但并不能根治,故術后仍需藥物治療。常用的手術主要有滑膜切除術、人工關節(jié)置換術、關節(jié)融合術以及軟組織修復術。
(2)常規(guī)護理:①急性期關節(jié)腫痛明顯,且全身癥狀較重的患者,應臥床休息,不宜睡軟床墊,枕頭不宜過高。給予腫痛關節(jié)按摩并輔以熱水療、蠟療等。②注意關節(jié)的保暖,避免潮濕寒冷加重關節(jié)癥狀。③增加營養(yǎng)、糾正貧血。④緩解期的患者應加強活動,在指導下進行功能鍛煉。⑤對于關節(jié)活動受限、生活不能完全自理者做好生活護理,增強舒適感。⑥培養(yǎng)患者自理意識。
(3)羅伊—紐曼綜合模式護理措施:①評估階段。按照羅伊適應模式進行患者一級評估,又稱行為評估,通過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評估RA患者生理方面、自我概念、相互依賴和角色功能4個方面的適應性問題;二級評估又稱影響因素評估,包括評估該患者的主要刺激、相關刺激、固有刺激[3],結合紐曼系統(tǒng)模式,評估RA患者的主要壓力源、機體處于防御線的水平以及相應壓力下患者所具備的反應[4]。
②明確護理問題。結合羅伊—紐曼綜合模式,與患者及其家屬溝通,共同確定存在的護理問題,針對各患者的壓力源及防御水平,制訂三級預防[5-7]護理干預措施,為下一步實施干預提供基礎。
③干預階段。通過心理疏導、支持等,減少壓力源的作用強度,從而減輕其抑郁、焦慮情緒,以個別交談的方式進行,入院前、后各一次,每次15~30分鐘。向患者及其家屬耐心解釋RA相關治療方法、手術治療后的療效、預后及心理作用對對照組患者病情的發(fā)展及轉歸的影響,從而調動患者應對壓力源的積極性,使患者的內外系統(tǒng)達到平衡并維持穩(wěn)定。
④評價階段。對患者入院前后的病情和心理狀態(tài)進行比較分析,同時由經過培訓的護理人員對患者進行焦慮自評量表(SAS)和抑郁自評量表(SDS)調查,發(fā)放時間分別為干預前及干預后,卷前告知被調查者,解釋研究目的和意義,在征得被調查者同意后填寫,所有量表要求采用統(tǒng)一指導語,要求RA患者及其家屬在10分鐘內完成問卷。
所有數(shù)據(jù)均采用SPSS19.0軟件進行處理和分析,計數(shù)資料采用頻率和百分比表示,比較用χ2檢驗;計量資料采用(±s)表示,比較用t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干預前兩組患者焦慮總分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兩組患者的焦慮總分相比,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見表1。
表1 干預前后兩組患者焦慮情況比較(±s,分)
表1 干預前后兩組患者焦慮情況比較(±s,分)
時間P干預前干預后研究組 t 49.98±8.44 43.51±7.40對照組49.69±8.26 49.45±7.97 0.183-4.052 0.855<0.01
干預前兩組患者抑郁總分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兩組患者的抑郁總分相比,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見表2。
表2 干預前后兩組患者抑郁情況比較(±s,分)
表2 干預前后兩組患者抑郁情況比較(±s,分)
時間P干預前干預后研究組 t 58.55±7.94 49.38±6.31對照組59.29±7.09 59.22±7.10-0.519-7.680 0.605<0.01
伴隨醫(yī)療衛(wèi)生的發(fā)展,健康觀念和醫(yī)學模式在近一個世紀發(fā)生了巨大轉變。羅伊適應模式由羅伊在1970年提出,并在近幾年引入我國臨床,趙博倫[7]提出羅伊適應模式在人群、環(huán)境和文化的差異性中仍具有很好的適應性和實踐指導性。羅伊適應模式將人作為一個適應外界環(huán)境的系統(tǒng);相應的,紐曼系統(tǒng)模式同樣把人看作與外周環(huán)境互動并相對平衡的開放系統(tǒng);在羅伊適應模式中,“刺激”在某種程度上與紐曼系統(tǒng)模式中的“壓力”[8-10]相似,當施加給患者的刺激或壓力大大超過承受程度,即刻引起無效性反應,導致系統(tǒng)失去與外界環(huán)境的平衡。護理人員則是通過評估并制訂相關的干預措施,通過三級預防推進護理措施的落實,從而提高RA患者的適應力。
RA在老年發(fā)病時(>60歲),其發(fā)病非常迅速,且病程較短,屬極其危重狀態(tài),在患者入院接受治療時,患者對于RA引起的關節(jié)畸形疼痛、活動受限甚至死亡等產生焦慮、抑郁情緒,造成惡性循環(huán),使患者面對該疾病所承受的刺激及壓力更大,極易出現(xiàn)情緒消極、心理抑郁等精神癥狀[11]。因此,良好的心理護理顯得尤為重要?,F(xiàn)國內文獻已開始對各類疾病應用羅伊—紐曼綜合模式進行護理,并分析其應用效果[12]。本研究表明,將羅伊適應模式與紐曼健康系統(tǒng)模式進行結合,在RA發(fā)病一個月內,可顯著減少患者的合并癥,減輕焦慮、抑郁情緒,加強患者應對刺激或壓力源的適應力,對于改善病史長的患者的心理狀況、降低合并癥發(fā)生率有明顯意義。但由于患者住院時間有限,此綜合模式的遠期效應尚未可知,可通過隨訪,對RA患者及其家屬的心理狀況及生活質量進行進一步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