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源
摘 要:數學學科著重培養(yǎng)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課程教學內容相對比較復雜。由于培智學校學生群體特殊,數學教學與常規(guī)學校存在細微差別,旨在通過初步認識簡單的立體圖形、簡單的統(tǒng)計表和統(tǒng)計圖、小數加減法等基礎數學知識,對智力障礙學生群體思維能力進行訓練和培養(yǎng)。簡要論述培智數學教學情況及生活化情景模擬教學法的應用,使智力障礙群體學生具備基礎的數學知識及能力。
關鍵詞:培智數學;生活化;情境模擬
培智數學主要服務于智力障礙這一特殊群體學生,課程內容相對比較簡單,實用性強,目的在于提升該群體學生的智力水平,使其具備基本的生活技能及自理、社交能力等,能夠與正常人正常交流與溝通。常規(guī)數學課程教學內容及方法,對于正常的學生來說,效果較好,但在培智數學教學中,適用性不強,效果甚微。數學教師要依據培智數學課程特點及要求,將生活化情境模擬融入數學課程教學,為該群體學生營造良好的數學學習環(huán)境,降低課程難度,增強教學的有效性。
一、培智數學教學現狀
眾所周知,培智數學教學已經發(fā)展了很長一段時間,但由于培智學生的智力障礙、個性發(fā)展有差異,倘若仍然沿用傳統(tǒng)數學教學模式,很難達到良好的智力培養(yǎng)效果,對智力障礙群體學生的成長和發(fā)展非常不利。多元網絡社會,對個體思維能力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培智數學也應從培智學生熟悉的實際生活切入,使課程內容更加直觀、生動、形象,為智力障礙群體學生創(chuàng)設良好的生活化學習情境,幫助他們將課程內容、知識點與生活實際相結合,將數學知識應用到生活中,具備基本的生活常識、交際能力等。
二、生活化情境模擬教學法的應用
1.創(chuàng)設生活化情境,培養(yǎng)學習興趣
培智學生思維不夠靈活,而數學課程又過于抽象,需要具備一定邏輯思維能力,才能夠熟練掌握。數學教師要依托生活化情境模擬,優(yōu)選學生感興趣的事物、內容等,增強課堂吸引力,使學生主動參與其中。數學課上,教師要依據文本內容,對生活化教學情境加以創(chuàng)設,引導學生在數學中接觸生活,在生活中學習數學,體現培智數學標準中的用數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數學來源于生活,又應用于生活。課程實踐中,注重生活、教材、游戲三者之間的聯系,既要注重生活情境創(chuàng)設,還要兼顧數學課堂整體性和連貫性,以此培養(yǎng)學生智力,豐富其生活經驗。該背景下,要強調情境創(chuàng)設方式,既可以優(yōu)選多媒體課件,還可以把實物帶入課堂,動手設計小游戲等,幫助學生集中注意力,培養(yǎng)其興趣[1]。
例如,在學習“圓柱、圓錐和球體的初步認識”時,通過多媒體向學生直觀展示水杯、鋼管、漏斗、甜筒、筆尖、籃球、玻璃珠等物品,或者將這些物品直接帶入課堂,便于學生直接了解,增強課堂趣味性。除此之外,教師還可以帶領學生自制圓柱、圓錐體等,幫助他們更好地領悟課堂教學內容,為后續(xù)課程學習奠定良好基礎。
2.巧用生活化情境,豐富文本內容
在培智數學教學中,始終將課堂教學內容與學生的實際生活緊密相連。課程實踐中,結合班級學生特點及數學課程學習要求,創(chuàng)設出生動、有趣的生活情境,吸引學生參與其中,以具體的形象為載體,幫助學生切實感知數學課程內容及相關知識點,使他們感受生活與數學學科之間的關系,并在日常生活中,對相關知識靈活運用。
例如,學習“電子計算器的認識和使用”時,每人準備一個計算器,向學生簡單介紹數字鍵、小數點鍵、清屏鍵等功能,指導他們動手操作熟練后,在班級內,創(chuàng)設“商場購物”情境,將學生分為A、B兩組,安排A組學生扮演消費者,B組學生扮演售貨員,為B組學生每人分發(fā)一個計算器,指導他們分組練習。假定一名A組學生買了1本筆記本、2支鉛筆、1個文具盒,已知,筆記本、鉛筆、文具盒售價分別為3.5元、1元和10元,指導B組學生用計算器算出應收多少元。通過這種方式,反復練習,趣味性強,學生興趣濃厚,也使課堂教學內容更加簡單,豐富文本內容的同時,增強數學學科的實用性。
3.借用生活化情境,突破重難點知識
數學課程內容較抽象,對培智學生來說,理解難度比較大,倘若不借助生活化情境,學生很難理解相關數學概念、知識點等,也增加了數學教師的工作負擔。所以在數學課堂教學中,涉及一些重難點知識時,數學教師要依據具體教學內容、特點等,靈活融入生活化情境,增強課堂教學直觀性和趣味性[2]。具體課程實踐中,教師要依據課程背景及學生特點,將形象思維應用到數學課程教學中,使之慢慢過渡到抽象思維,便于學生靈活掌握數學課堂知識,并鍛煉自身的動手操作能力。
例如,學習“簡單的統(tǒng)計表和統(tǒng)計圖”時,教師從學校實際情況出發(fā),詢問每一個學生的年齡,已知學校內45名學生的年齡都在10~18歲之間,上課之前讓程度好點的學生利用課余時間先統(tǒng)計一下10歲的有幾人、11歲的有幾人,以此類推,完成上述工作后,指導學生在練習本上畫出條形統(tǒng)計圖,降低課堂難度。這一過程中,不僅能夠培養(yǎng)學生的動手能力,還能使其在參與過程中,對條形統(tǒng)計圖有全面的認識。無獨有偶,數學教師還可以依據折線統(tǒng)計圖、扇形統(tǒng)計圖特點,給定具體生活情境,指導培智學生學習,達到良好的課堂效果。
綜上所述,培智數學與常規(guī)數學課程教學存在差別,對學生提出的學習要求并不是很高。數學教師要依據課程背景、內容及智力障礙學生特點等,對課堂教學內容、方法等進行優(yōu)選。將生活化情境模擬教學方法融入數學課程教學中,使抽象、復雜的數學知識直觀、形象地展示在學生面前,豐富數學課程知識的同時,增強課堂趣味性,激發(fā)培智學生的數學課程學習興趣,鼓勵其將教材重難點一一攻克,掌握簡單的基礎數學知識,并在生活中加以應用。
參考文獻:
[1]魏永紅.生活化情境模擬教學法在培智數學教學中的應用[J].中國校外教育,2016(12):128.
[2]周興露.生活化教學法在培智數學教學中的運用[J].新課程(下),2016(2):2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