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帆
摘 要:漢語拼音是小學低年段語文的重要教學內(nèi)容。利用繪本展開語文教學,是極其重要的研究領域。如何讓繪本有機融入拼音教學中,是一個值得研究的方向。“繪本拼音教學法”的開創(chuàng)者——林樂珍,對此作出了重要貢獻。在前人的基礎上,探討了繪本拼音教學的含義;對繪本拼音教學的價值進行了分析;最后提出利用繪本進行拼音教學的具體化行動策略。
關鍵詞:小學語文;繪本;拼音;趣味教學
統(tǒng)編教材漢語拼音編排最有特色的地方是情境圖。每課都有提示拼音字母音和形的場景圖畫,借助具體事物幫助學生建立字母的音和形之間的聯(lián)系。情境圖中包含的“故事情境”,不但引出本課要學的字母和音節(jié),還要發(fā)展學生的觀察能力、表達能力。
核心素養(yǎng)的提出,落實到拼音教學中,就要讓拼音學習和學習經(jīng)驗相結(jié)合,指向生活中的實際運用。那么,繪本拼音作為鮮活生動的學習材料,對于“避免機械操練,充分利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jīng)驗,在語境中學習,在語境中運用”具有重要意義。
一、“繪本拼音教學”的含義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實施建議中指出:漢語拼音教學要盡可能有趣味性,適宜多采用活動和游戲的形式,應與說普通話、識字教學相結(jié)合,注意漢語拼音在現(xiàn)實語言生活中的運用。
所謂“繪本拼音教學”,就是借助繪本這個載體,實施漢語拼音教學。具體來說,它主要包含四個方面:以繪本為基礎,讓拼音教學的過程具象化;以故事為體裁,賦予教學內(nèi)容意義化;不求同步,在承認差異的前提下進行教學;追求統(tǒng)整,變單純的漢語拼音教學為兒童生活的綜合運用。
二、“繪本拼音教學”的優(yōu)勢
統(tǒng)編教材主編溫儒敏強調(diào):教材作為用于教學的材料和文本,應當服務于一線教學實踐,滿足教學需要,可以改動和調(diào)整。那么,使用繪本輔助拼音教學,相比于單純使用情境圖有什么優(yōu)勢呢?
1.繪本自身攜帶獎勵機制,讓學生“愛學”
興趣是推動認知的內(nèi)在力量,可分為直接興趣和間接興趣。學生對學習材料和學習過程本身感興趣,是直接興趣;通過學習得到老師的表揚、家長的稱贊、同學的認可,是間接興趣。繪本包含豐富多彩的圖畫,自帶感染力,賦予抽象枯燥的拼音學習以趣味性。學生的學習過程不再是機械重復的操練,而是幫助繪本主人公——胖圓解決遇到的各種問題。
2.拼音知識被賦予生命活力,讓學生“能學”
學習困難的學生,不完全是學習愿望和學習能力有問題,而是他們的“模式識別”有欠缺,常抓不住學習材料的關鍵特征。在繪本拼音教學中,胖圓的經(jīng)歷,構(gòu)成生動的教學情境,漢語拼音符號不再是干癟而蒼白的,個個都是靈動跳躍的元素?!皟善匆艄?jié)”手拉手幫助胖圓過河;“三拼音節(jié)”協(xié)助胖圓跳出山谷。繪本讓拼音的關鍵特征得到強化與凸顯,更有利于識別關鍵特征。
3.學習指向廣闊的應用場景,讓學生“會學”
如果說,“愛學”是主動性,“能學”是能動性,那么,“會學”就是創(chuàng)造性。介母在三拼音節(jié)中的拼讀規(guī)律,擬聲詞進行歸類拓展,都屬于指導未來學習和生活的遷移。學生學習拼音,需要舉一反三,在某個語境中認識了會讀是不行的,能遷移到其他語境中,才是創(chuàng)造性的學習。
三、“繪本拼音教學”的策略
繪本拼音教學有諸多優(yōu)點,那么,怎樣在課堂教學中,既保持語文教材的主體地位,又最大限度地發(fā)揮繪本的優(yōu)勢,是值得思考的。筆者認為,找準教學的“點”是非常重要的。
1.內(nèi)容選取上,教材情境和繪本故事需找到“切入點”
語文教材中的情境圖,是經(jīng)過教材專家層層把關審定的學習材料,具有內(nèi)容的經(jīng)典性、圖片的簡潔性、應用的廣泛性等諸多優(yōu)點。如果在繪本拼音教學中,把語文教材拋置一邊,完全投入到繪本的學習上,顯然是不明智的。在教材情境和繪本故事間需選取合適的“切入點”。
比如,學習韻母《ɑ o e》時,教材的情境圖是美麗的湖面上有白鵝,岸上有公雞,有唱歌的小姑娘。繪本編排的是《胖圓學滑冰——ɑ o e》,里面有“一聲平,滑冰道路寬又平;二聲揚,加快速度滑上坡;三聲拐彎,滑過山谷先下后上;三聲降,好像在玩滑滑梯?!边@是學生首次接觸單韻母的四聲,是教師需要花時間重點講授的內(nèi)容。而課本中理解四聲用的是一輛小汽車,較缺乏趣味性。那么,在教學中,引導學生學習四聲,我選取的“切入點”是繪本中的兒歌,既生動有趣,又利于理解。
2.重點設定上,拼音知識和閱讀體驗需找到“平衡點”
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tǒng)一,是語文學科的基本特點。拼音是漢語學習的利器,工具性毋庸置疑;繪本故事具有豐富的內(nèi)涵,是人文性的重要載體。夯實拼音知識是教學的基本要求,兼顧閱讀體驗是教學的品質(zhì)追求。
比如,學習聲母《j x q》時,教材的情境圖有母雞、氣球、西瓜,內(nèi)容直指拼音知識的學習。繪本有《大灰狼想吃雞——j q x》,學習聲母的同時,講述了一個有趣的故事:胖圓去母雞家做客,大灰狼想吃小雞,小雞太瘦,大灰狼想把它們養(yǎng)肥再下手,就經(jīng)常送美食過去,沒想到,后來小雞們非常喜歡大灰狼,大灰狼最終放棄了吃小雞。在教學時,拼音知識的學習是重點,但新奇有趣的故事更吸引了孩子們的注意力。教師進行教學設計時需注意平衡。
3.教學方法上,教師引導和學生自學需找到“結(jié)合點”
課堂中,教師是主導,學生是主體。學生現(xiàn)有的學習水平,是教學的出發(fā)點和落腳點,學情分析顯得尤為重要。限于低年級的孩子認知水平,大部分學習內(nèi)容還是“以扶為主”,重視指導;但過度指導不利于能動性的發(fā)揮,給予學生學習的自主權(quán),“適當放手”有利于學生更高效地展開學習。
比如,學習復韻母《ɑi ei ui》時,教材中出示了三個復韻母的四聲、兩個詞語、一首兒歌。繪本中編排的是《胖圓是個膽小鬼——ɑi ei ui》,講述了膽小的胖圓身上發(fā)生的一連串神奇的經(jīng)歷。教學時,對復韻母ɑi ei ui的四聲稍作指導,學生能比較準確地讀,單韻母的四聲練習已經(jīng)做了鋪墊。但是,后面出現(xiàn)“白開水”這個詞語的拼讀,對學生是有難度的。復韻母、單字、詞語,難度不同,需要指導。在“扶”和“放”間找“結(jié)合點”,做到心中有數(shù)。
4.評價機制上,分課評價和階段評價需找到“統(tǒng)整點”
繪本拼音教學是基于核心素養(yǎng)的教學,旨在促進學生的自主發(fā)展。評價的方法同樣要利于學生的自主發(fā)展。關注真實情景的問題解決,是評價的重點;關注到每個孩子的學習,讓不同層次的孩子都能學有所獲,是評價的難點;關注學生的綜合運用,提供可視化的評價體系,是評價的終極目標。
比如,教材在《語文園地三》的“用拼音”板塊,設置了拼音字母表和小練習。繪本最后編排了《神奇的拼音船——拼音綜合評價》,系統(tǒng)地復習了所有的拼音字母,同步地進行拼讀檢測。在教學時,樹立強烈的評價意識,制訂完整的評價系統(tǒng)。評價目標不僅讓它對學生平時學習有激勵作用,而且在階段學習完成后,拼讀水平的整體提升有顯性直觀的感受,在此過程中收獲成功的喜悅。在分課評價和階段評價中找到“統(tǒng)整點”,進而建立符合實際的評價體系。
拼音教學是小學語文低段的重要教學內(nèi)容,這方面的研究基礎非常深厚。而利用繪本進行拼音教學,現(xiàn)階段仍是一個初創(chuàng)性的研究領域。筆者相信,堅持思考,勇于實踐,大膽地嘗試運用繪本開展拼音教學,定能早日創(chuàng)設出新穎、有趣、高效的拼音教學課堂。
參考文獻:
林樂珍.胖圓游歷記:繪本拼音教學法[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8-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