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嘉惠
摘 要 信息技術運用于幼兒園日常教學,已成為教育發(fā)展的必然趨勢。相對于其他大眾傳播媒介,影視媒介以其聲畫并茂、形神兼?zhèn)洹⑼ㄋ滓锥忍攸c,為幼兒提供了一種適合其年齡特點的文化形態(tài),以影視為載體的文化,全方位地集中濃縮再現(xiàn)了社會生活,用影視表現(xiàn)出來的事物,具有一目了然、容易接受的特點,對幼兒有著巨大的吸引力。優(yōu)秀的影視資源,能集敘事、表意、藝術表現(xiàn)于一身,集中了主題表達、構圖、造型、燈光、色彩、表現(xiàn)力夸張等諸如此類的潛在的學習資源和表達靈感或火花或要素或價值,寓教于樂地再現(xiàn)在幼兒的面前,易于征服幼兒的視覺與聽覺,并使其大腦產(chǎn)生強烈的共鳴與持久的記憶。
關鍵詞 影視主題活動;折房子游戲;幼兒教育
中圖分類號:G6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7661(2019)15-069-02
大家都有這樣一種經(jīng)驗,幼兒階段的孩子特別喜歡動畫片、動畫電影,每每有新片,幼兒總是會迫不及待地要求家長帶著去觀看。這一階段的幼兒形象直觀思維占主導,色彩鮮明、情節(jié)趣味的動畫題材的影視作品正順應了此特點,這些影視作品將教材從單一文字載體變?yōu)榧靶?、聲、光、色”于一體的生動、直觀的多載體形式,由單純的學科形式變?yōu)榫C合藝術表現(xiàn)形式。它為幼兒提供豐富的精神食糧和“成長維生素”,更是有效地為課程服務、為教學服務。因此,我們嘗試著以影視作為載體,以動畫電影作為切入點,與幼兒園的課程相融合來開展主題活動《蓋房子》。
一、活動背景
《三只小豬蓋房子》的故事大家耳熟能詳,很多孩子都知道這個故事,故事中三只可愛的小豬與生活中的小朋友們并無二致,他們在家人們的呵護下,無憂無慮地成長。當突如其來的困難降臨時,他們有的懶惰成性、得過且過;有的粗心大意、自以為是;有的卻聰明智慧、勤勞勇敢……幼兒在熟悉故事情節(jié),了解三只小豬蓋房子的過程中,接收到了故事所傳遞的正能量,了解到團結他人的重要性,他們明白了懶惰、粗心、自以為是的害處,體會到做事馬虎的后果,懂得做事不能圖省力,同時也學會了相互合作、齊心協(xié)力、互助互愛的優(yōu)良品質。
《三只小豬蓋房子》的故事內容比較簡單,但是在故事當中有一個較為突出的元素——房子。現(xiàn)代社會的孩子,從一出生接觸到的就是高樓大廈,對于故事中的草房、木房、磚房沒有經(jīng)驗,也沒有體驗,認識不深,在平時的生活中更是很難有機會去加深認識。而這個故事就是一個有利的契機,通過故事情節(jié)的發(fā)展,幼兒可以認識到草房、木房、磚房這三種房子的特點,同時激發(fā)出對這世界上各種各樣的房子的探索興趣。在這一活動中,帶著幼兒一起去了解房子的發(fā)展和變遷;對比古代的房子和現(xiàn)代的房子,發(fā)現(xiàn)不同的材質的房子的特點;一起尋找世界上造型奇特的房子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建立于興趣之上的課程內容,能促使幼兒更加積極、主動地學習。孩子們也很想像故事中的三只小豬一樣,一起來合作蓋新房子。于是我?guī)е變阂黄鹕塘?、討論,一起收集材料,開啟“趣玩房子”之旅。
二、活動實錄
瑞士心理學家皮亞杰強調學習的主體性,實踐性,創(chuàng)造性和社會性,特別重視情景教育。從現(xiàn)代的兒童發(fā)展觀,學習觀,課程觀和教育觀出發(fā),構思一種能使幼兒真正成為課程的主體的幼兒園課程,是新世紀對優(yōu)質幼兒教育追求的熱切期望,是以“兒童發(fā)展為本”的教育理念,是每一個學前教育工作者應承擔的責任。幼兒是課程的主體,是學習的主體。
(一)從模仿到創(chuàng)造
1.觀看視頻,激發(fā)興趣
幼兒嘗試建造房子需要一個過程,需要知識經(jīng)驗的儲備和累積。我們帶著幼兒觀看動畫視頻《三只小豬蓋房子》,在“草房”、“木房”、“磚房”的情境中,幼兒引發(fā)了對房子的興趣。
2.課件學習,認識有趣的房子
以幼兒的興趣為基礎,利用課件《有趣的房子》,我?guī)е⒆觽円黄饘Ρ攘斯糯ㄖ同F(xiàn)代建筑的不同,了解房子的變遷與發(fā)展;一起欣賞了世界各國富有特色的建筑;一起發(fā)現(xiàn)世界上造型各異的獨特建筑;借助宣傳片《廈門風光》,進一步激發(fā)幼兒的興趣,發(fā)動家長帶著孩子們走上鼓浪嶼島,一起領略鼓浪嶼上“萬國建筑”的魅力;一起觀看大班哥哥姐姐的搭建活動……在這一系列的活動中,孩子們心中的“房子”逐漸成型。
3.動手嘗試,花式建房
有了這些經(jīng)驗做基礎,幼兒開始嘗試著自己來搭建房子。他們先用身邊的各種玩具材料來搭建房子,積塑、積木、花片等都是孩子們搭建房子的材料。但孩子們并不滿足于用這些材料來搭建,在逐漸熟悉搭建方法后,他們又動起腦筋來,找來日常裝玩具的大大小小的筐子、盒子拼搭組合在一起,建起了房子。孩子們還自發(fā)地收集了許多瓶子、罐子、盒子、紙筒、紙板等廢舊材料,在日常游戲活動中組合進行搭建,建造出各式各樣有趣的房子。
(二)從平面到立體
在活動過程中,我們秉承著這樣一個思路,即是讓幼兒盡可能多地去發(fā)揮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盡量為幼兒創(chuàng)造條件,讓他們更加自由和自主地發(fā)揮,富有個性化地發(fā)展。因此在幼兒創(chuàng)作房子方面,我們?yōu)橛變禾峁┝瞬噬珮撕炠N、彩色折紙、彩色卡紙、彩色塑料袋以及各種紙盒、紙箱等材料,讓幼兒運用粘貼、折剪、繪畫、裝飾、組合等制作方式,從平面到立體的制作出各式各樣的房子,幼兒甚至設計制作了可以穿在身上的“移動的房子”。要制作出多樣的房子,就需要多種材料的支持,材料還要多樣化,且要方便幼兒操作。
1.標簽貼房子
我們提供了各種顏色的彩色標簽紙,這種材料的特點就是即撕即貼,方便取用且顏色繁多,幼兒根據(jù)自己的想法和創(chuàng)意,可多樣選擇和搭配,粘貼創(chuàng)造不同造型的標簽貼房子。
2.拼貼房子
幼兒用節(jié)日的賀卡、美術作品拼拼貼貼,組合成了漂亮的房子,別有一番趣味。
3.折紙房子
彩紙在孩子們的巧手下,也有了有趣的變化:折出幾座房子的形狀拼貼成畫、用不同形狀的彩紙折好拼貼成高樓大廈、折出紙球作為房子底座后再折出不同的形狀當屋頂、在紙球上進行裝飾做成螃蟹房子……孩子們用彩色紙折出不同的東西,加以裝飾,再進行組合后也能制作成有趣的房子。
4.紙袋房子
生活中常見的紙袋子也化身為創(chuàng)作的材料,在紙袋上用剪、貼、畫等方式進行裝飾和改造,再結合即時貼、紙杯、紙盤、毛根、夾子、吸管、冰棒棍、水果網(wǎng)、毛球、彩色膠帶、貼紙等多樣的輔助物進行拼貼,孩子們制作出了漂亮的紙袋房子。
5.紙盒房子
以紙盒為底,在紙盒上用剪、貼、畫、鏤空挖洞的方式進行裝飾制作房子,還能將大小不同的紙盒進行組合拼貼,孩子們將平凡的紙盒變成了立體的房子。
6.立體房子
生活中的筷子、冰棒棍、紙卷芯、紙筒、紙皮都能成為制作房子的材料,粘貼、拼插、排列、剪貼后也能成為立體的,富有造型的房子。
7.塑料袋房子
幼兒剪去塑料袋的底邊,再在塑料袋上用剪貼的方式做出門窗、陽臺、樓梯、電梯、窗簾等物,做好的房子可以穿在身上,同時還可以用折紙帽子或是小紙盒等當房子的屋頂,從而制作成“可以移動的房子”。
幼兒在與材料的互動過程中更進一步,更深層次地認識了房子,也建造出了多樣的房子。事實證明,他們的想法和創(chuàng)意是豐富多彩的,在多種材料的支持下,他們創(chuàng)作出了許多漂亮、有趣的房子,可謂創(chuàng)意多多。
(三)從動畫到現(xiàn)實
活動的課程除了體現(xiàn)幼兒的主動性外,還要注重幼兒的實踐性?!度恍∝i蓋房子》故事中的三座房子特點鮮明,在房子的建造和創(chuàng)造過程中,都可以讓孩子們親身參與到其中,如何讓動畫情景再現(xiàn)在孩子們的生活中,增加趣味性呢?
1.自制再現(xiàn)房子
為了將房子再現(xiàn)在日常的游戲活動中,孩子們興致高昂,我們找來了大紙箱,找來了鐵網(wǎng),撿來了臺風“莫蘭蒂”留下的樹枝切成片,還發(fā)動家園的力量收集了一捆捆的稻草……
幼兒在區(qū)域活動中學扎稻草,將稻草扎成一束束,再用穿插稻草的方式,將一束束的稻草穿插固定在貼網(wǎng)上,最后用雨傘當屋頂,雨傘上鋪上扎好的稻草,一座稻草屋就完成了。
有了一次成功的經(jīng)驗,孩子們更加投入,參與到木房和磚房的建造中,他們用卷報紙制成紙棍進行粘貼,再涂染顏色、描畫木紋的方式建木頭房子;用畫磚紋、粘貼飲料盒制成的磚塊等方式建磚頭房子。
在孩子們的商量、互助下,三座房子建了起來,這些房子既可以作為孩子表演、游戲的場景,還能作為孩子平時互動的私密空間,能讓孩子真正地融入到其中。
2.從室內到室外
在紙上、在桌面上、在區(qū)域中、在教室里建造房子都沒有在自己建好的房子中游戲來得真實有趣。根據(jù)孩子們的需要,我為他們提供了更多的稻草、鐵網(wǎng)、圓形紙筒、大大小小的紙箱、大型炭燒積木和鑲嵌類的波菲小鎮(zhèn)積木,孩子們在操場上、在花園里用這些大型的材料自主地搭建起了草房、木房和磚房,并在搭建好的房子中模仿小豬和狼,玩起“三只小豬”的游戲,真實地再現(xiàn)了動畫電影中的情景,讓三座房子融入到大自然中,讓課程真正地回歸到幼兒的生活中。
三、活動價值
幼兒在建房的過程中干得熱火朝天,但是除了會“建”房子之外,還應該鼓勵他們大膽地與房子做游戲,用情節(jié)和情境來吸引他們的注意力,引發(fā)他們游戲的興趣。角色的擔當可以讓幼兒感受到游戲的快樂,結果會有大大的不同。通過游戲化活動的過程讓幼兒體驗了快樂,成為活動的真正主人,在積極的互動中去學習和實踐。幼兒的發(fā)展是在多種活動的互動過程中進行的,是在顯性和隱性的環(huán)境中誘發(fā)的,任何目標的達成不是“外加”的,而是根據(jù)其自身發(fā)展的特點,在多種教育活動過程中,通過幼兒的自我建構而實現(xiàn)的。在整個活動過程中,應該更傾向于讓幼兒充分地“動”起來,讓他們在不斷的操作和互動中去積累經(jīng)驗,同時懂得運用這些經(jīng)驗去解決生活中的難題。
以動畫資源為媒介,與幼兒園領域及游戲進行整合,讓幼兒在看電影、讀故事,聊內容、做手工、演情節(jié)等游戲活動過程中,以全新的學習方式,去感受和獲取,以生動的畫面、逼真形象的配音,感人肺腑的事實和真實的體驗活動對幼兒進行熏陶,潛移默化地教育幼兒。影視主題活動的開發(fā)與實踐可以為幼兒搭建了“讀、看、編、做、演、玩”的展示平臺,創(chuàng)設生動有趣的問題情境,吸引幼兒的注意力,激發(fā)學習興趣。在《三只小豬蓋房子》這一主題活動中,幼兒在趣玩房子的過程中獲得更多的快樂和更加自主的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