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惠瑋
腰椎間盤突出癥是由于多種因素影響導致脊柱某一腰椎間盤發(fā)生變性,局部纖維環(huán)破裂后導致髓核向外突出,可壓迫相鄰組織,產(chǎn)生腰腿疼痛、麻木等癥狀,嚴重者可導致感覺障礙、癱瘓等,影響患者勞動能力與生活質量[1]。臨床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多采取康復訓練、牽引、推拿等保守治療,中醫(yī)治療該疾病的方法較多,針刺是中醫(yī)中常見的一種療法,可有效緩解患者疼痛,改善腰椎功能,具有確切的臨床療效[2]。本研究旨在探討毫火針聯(lián)合康復訓練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的臨床療效?,F(xiàn)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選取我院收治的84例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收治時間2017年1月—2019年1月,按隨機數(shù)字表法分成對照組(42例)與觀察組(42例),其中對照組男24例,女18例;年齡58~79歲,平均(68.67±3.24)歲;病程1~12年,平均(6.47±0.54)年。觀察組男23例,女19例;年齡59~78歲,平均(68.71±3.28)歲;病程1~12年,平均(6.45±0.52)年。2組一般資料相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經(jīng)我院倫理委員會批準,入選患者均簽署知情同意書。
1.2 診斷與排除標準診斷標準:1)西醫(yī)診斷標準:符合《“腰椎間盤突出癥的康復治療”中國專家共識》[3]中相關標準,腰椎旁固定痛點,馬尾神經(jīng)麻痹。2)中醫(yī)診斷標準:符合《中醫(y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4]中血瘀證或寒濕證的診斷標準,血瘀證主癥:腰痛如針刺,痛有定處;次癥:腰部板硬,旋轉仰俯受限,舌質暗紫,可見瘀斑,脈弦澀、緊。寒濕證主癥:腰腿疼痛伴有冷感,靜臥不減,陰雨加重;次癥:活動不利,肢體發(fā)涼,舌苔白膩,脈沉緊。排除標準:1)腰椎腫瘤、腰椎滑脫或骨折者。2)合并心肝腎功能不全及造血系統(tǒng)疾病。3)精神異常。
1.3 治療方法對照組僅接受康復訓練,1)急性期要求患者絕對臥床,取仰臥位,放松全身,腰部自然接觸床面,屈曲膝關節(jié),腘窩下墊一軟枕。2)恢復期訓練:撐腰鍛煉:站立位,雙腳分開與肩同寬,十指相扣,緩慢抬起雙臂至完全伸直,在此過程中緩慢吸氣,感覺腰部肌肉受到牽連,維持10 s,緩慢放下手臂并呼氣,20次/d;搭橋運動:仰臥位,屈膝,雙臂自然放置身體兩側,緩慢抬起臀部,以頭頸部、雙手、雙足支撐床面,維持10 s,臀部緩慢回歸床面,30次/d;小燕飛法:俯臥位,雙上肢背伸,腹部支撐床面,頭部與足部抬離床面,維持5s,30次/d;倒退行走:由家屬陪同,單手扶住欄桿,緩慢退行,10~20 min/次,1次/d。觀察組在上述基礎上,聯(lián)合進行毫火針針刺治療:取俯臥位:腹部以柔軟物體墊高,使腰部抬高,保持進針部位皮膚平坦,沿患者腰腿疼痛處進行標記,采用北京中研太和醫(yī)療器械有限公司生產(chǎn)的無菌一次性毫針(規(guī)格:0.35 mm×25 mm、0.35 mm×40 mm),常規(guī)消毒施針者手指及患者進針穴位,左手持止血鉗夾捏酒精棉球,點燃后靠近病灶上方5 cm處,右手持毫針于火焰中外層進行燒針,待針體燒紅2/3,快速找準穴位刺入,一插到底,不留針身,熄滅火焰,留針5~10 min,間隔1 d針刺一次,一個療程10次,休息2 d,開始第2個療程。
1.4 觀察指標1)比較2組治療前與治療1個月后腰椎功能與疼痛程度,腰椎功能采用日本骨科協(xié)會下腰痛評分表(JOA)[5]進行評估,評分范圍0~29分,評分越高說明腰椎功能越好;采用視覺模擬評分法(VAS)[6]評估其疼痛程度,評分范圍0~10分,評分越高說明疼痛程度越嚴重。2)比較2組治療前及治療1個月后炎性因子水平,分別在治療前后采集靜脈血3 ml,離心取上清液,采用酶聯(lián)免疫吸附法檢測白介素-6(IL-6)、腫瘤壞死因子-α(TNF-α)。
2.1 腰椎功能及疼痛程度相比對照組,觀察組治療后JOA評分較高,VAS評分較低,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炎性因子相比對照組,觀察組治療后IL-6、TNF-α水平均較低,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1 2組JOA評分與VAS評分對比 (例,
注:與同組治療前相比,1)P<0.05
表2 2組患者炎性因子對比 (例,
注:與同組治療前相比,1)P<0.05
中醫(yī)學認為,腰椎間盤突出癥歸屬于“腰腿痛”“痹證”等范疇,其病機為風寒濕邪,病因為跌撲損傷、內傷或外感病邪,導致氣血凝滯、阻痹筋脈,腎氣不足,腰府失養(yǎng),致使腰膝不堅、疼痛,中醫(yī)治療該疾病時運用經(jīng)絡辨證論治指導針刺,以通經(jīng)止痛、補肝益腎、舒經(jīng)通絡等為原則。
康復訓練是腰椎間盤突出癥的常規(guī)保守療法,可通過活動關節(jié)與肌肉,促進血液循環(huán),避免神經(jīng)根粘連,改善代謝功能及神經(jīng)功能,促進受損部位恢復,加快代謝廢物排出,避免長期壓迫神經(jīng)引起神經(jīng)損傷與組織缺血壞死,同時還可增強腰腹部肌肉與韌帶的柔韌性與張力,改善腰椎穩(wěn)定性、肌肉與關節(jié)的協(xié)調性。近年來,毫火針作為一種新型針灸方法,因結合毫針纖細微痛與火針內火灸的優(yōu)點而廣泛應用于臨床。本研究對我院收治的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采取2種治療措施,結果顯示,觀察組治療后JOA評分高于對照組,VAS評分及IL-6、TNF-α水平均低于對照組,表明康復訓練聯(lián)合毫火針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可有效改善腰椎功能,緩解疼痛,減輕機體炎癥狀態(tài)。毫火針是在毫針與火針基礎上發(fā)展而來的,取二者之長,避二者之短,毫針纖細痛感微弱,借助火力可激發(fā)陽氣,達到與針灸類似的內火灸作用,具有溫經(jīng)散寒、活血化瘀、活絡通經(jīng)的功效,可通利足太陽經(jīng)、足少陽經(jīng)、足陽明經(jīng)之氣,達到止痛作用[7]?,F(xiàn)代醫(yī)學研究表明,毫火針針刺陽性筋結點與穴位,可促進相應經(jīng)脈血液循環(huán),加快炎癥吸收與水腫消退,疏通松解粘連組織,進而緩解腰腿部疼痛[8]。
綜上所述,在康復訓練治療基礎上,聯(lián)合毫火針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可促進腰椎功能改善,減輕疼痛程度,降低炎癥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