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海龍
摘 要:基礎教育改革要求教師在教學活動開展中引導學生轉變傳統的學習方式,使其在“自主學習”中獲得自主學習能力的發(fā)展?;诖耍⒆阄锢斫虒W實際情況,充分發(fā)揮導學模式設計校本作業(yè),以此調動學生的自主學習積極性,使其在有針對性的學習內容引導下充分發(fā)揮主觀能動性,構建高效的物理教學。主要就如何設計有效的校本作業(yè)進行詳細說明。
關鍵詞:高中物理;導學模式;校本作業(yè);設計對策
本校所提出的導學模式與傳統的學案導學教學模式有著較大的差距,其強調為學生的學習服務,最終目標是引導學生在自主參與中“會學”“創(chuàng)學”。而我們所提及的校本作業(yè)與導學案有著異曲同工之妙,其是指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合作探究、驅使學生全面發(fā)展的學習作業(yè),將如何調動學生的自主學習積極性,如何引導學生獲得有價值的知識與技能作為重難點,是學生會學、創(chuàng)新和自主發(fā)展的主要途徑。由此可以看出,設計有價值的校本作業(yè)是實現導學模式有效應用的基礎。那么,我們要如何設計高中物理校本作業(yè)呢?
一、知識與能力并重
高中物理校本作業(yè)的最大特點當屬凸顯了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主導的這一教學理念。在高中物理教學活動開展中,教師需要立足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借助校本作業(yè)的設計來引導學生充分發(fā)揮其主觀能動性,幫助其自主建構物理知識主體框架。在設計校本作業(yè)的時候,教師需要立足學生的物理學習實際情況,結合教學大綱和教學內容,根據所使用的教材特點和教學要求,實事求是地站在學生的角度設計出符合其學情的作業(yè)材料。這份作業(yè)材料既要使學生獲得有價值的物理知識,又要彰顯對學生物理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特別是在物理教學活動開展中,學生既要從整體上掌握所學知識,又要從中獲得自主學習能力的提升。
如,在校本作業(yè)引導下,學生可以自主地借助教材內容,對力的概念產生感性的認知,同時,知道力的三要素、分類等內容,為在課堂教學中扎實地掌握新知內容打下堅實的基礎。由于本內容的教學重點是力的物質性、相互性、同時性以及方向性,在教學活動開展中,為了使學生在基礎知識掌握的基礎上獲得歸納總結能力的發(fā)展,我在校本作業(yè)設計中同時提出了以下問題:
1.力的圖示是什么?
2.力的示意圖又是什么?
3.力的圖示及其示意圖之間有何異同之處?
如此在知識與方法并行的校本作業(yè)探究過程中,學生可以實現知識與技能的同步發(fā)展。
二、體現過程與方法
現代教育教學活動的開展要求教師引導學生將所學的知識轉變?yōu)樽陨淼哪芰?。在高中物理教學活動開展中,物理知識是基礎,物理能力是關鍵,情感態(tài)度是靈魂。對此,在設計物理校本作業(yè)的時候,教師同樣要對過程與方法給予充分的重視,引導學生在經歷知識生成的過程中,掌握物理學習方法,借此驅使學生運用有效方法對物理知識進行再次探索,真正激發(fā)學生的物理探究興趣,使其享受到物理探究學習的樂趣。以“平拋運動”該內容教學為例,在設計校本作業(yè)的時候,為了增強學生對基礎知識的理解,我設計出了諸多的極具實踐性的作業(yè)內容,充分利用平拋與自由落體實驗器、平拋物體的閃光照片、刻度尺等材料,引導學生自主動手操作,在體驗物理實驗過程中,積極探索平拋運動的特點。在實驗之后,學生需要自主地根據實驗現象填寫實驗記錄、實驗數據等,以此在完整的實驗報告分析中找出操作過程中所存在的問題,進而在課堂教學活動開展中,由教師引導,進一步探究平拋運動的特點,從而立足本質把握平拋物體的運動特點。在學生自主動手操作的過程中,我會將本次實驗步驟展現在校本作業(yè)之中,同時附上實驗表格,以此使學生在歸納總結中掌握物理學習方法。
三、自主、合作、探究
校本作業(yè)的設計是以學生的自主學習為依據的。在高中物理教學活動開展中,教師需要對學生的主體性給予充分的尊重,將物理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立足學生的物理學習實際情況和物理教學情況,堅持做到:學生能自主學會的,教師堅決不插手,學生存在困難的,發(fā)揮小組合作的優(yōu)勢,引導其在合作探究中掌握有價值的物理知識。通過對所執(zhí)教班級學生的物理學習實際情況進行觀察我發(fā)現,大部分學生的物理基礎是較為薄弱的,單憑個人的力量是無法自主完成學習任務的。對此,我會在借助校本作業(yè)的基礎上,在課堂中對學生加以點撥,然后鼓勵學生以小組為形式,就所講述的內容進行總結、分析,探索新的問題,在師生積極互動中加深對所學知識的理解。以“機械波”該內容教學為例,通過對本節(jié)課教學內容的分析,我將機械波的形成過程及其描述作為重難點知識。為了突破重難點知識,我設計這樣的校本作業(yè):
1.為什么介質中的某一點所發(fā)生的震動可以朝著各個方向傳播呢?
2.一片樹葉漂浮在水面上會隨著水的上下震動而上下震動,那么這片樹葉會不會隨著水波的向前傳播而向外遷移呢?
3.機械波與機械震動二者之間有何異同?
在該校本作業(yè)的引導下,我鼓勵學生以小組為形式合作探究,并在問題解決過程中引導其總結出質點的震動方向與波的傳播方向有關的內容。如此不僅可以使學生享受到合作學習的樂趣,還可以在掌握基礎知識的基礎上,獲得物理學習方法的提升。
總之,在高中物理教學活動開展中,教師要在學生主體性的基礎上,在知識與能力并重、過程與方法并重等引導下設計出有價值的校本作業(yè),并采取多樣化的方式對其加以運用,以此激發(fā)學生的物理探究興趣,使其在自主、合作、探究中獲得有價值的物理知識,為其物理思維能力、學習能力的提升打下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李仁.學案導學在高中物理課堂探究教學模式的理論分析及實踐應用[J].黑龍江科技信息,2016(19):157.
[2]郭翔東,郭相成.學案導學高中物理課堂探究教學模式的理論與實踐研究[J].中國校外教育,2015(16):64.
編輯 李燁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