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磊 張超
摘? 要 《義務教育歷史課程標準(2011年版)》提出“合理利用歷史題材的視頻資料”,在初中歷史課堂教學中,要將歷史影視作品作為一種課程資源加以開發(fā)和利用。從影視作品的含義及其在教學中應用的意義出發(fā),提出影視作品應用于初中歷史教學的措施,有效提升教學質量。
關鍵詞 初中歷史;影視資源;多媒體
中圖分類號:G633.51? ?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1-489X(2019)05-0107-02
1 前言
歷史對初中生來講是較難掌握的一門學科,不但知識廣博繁雜,而且各知識點之間有著千絲萬縷的聯(lián)系。很多初中生學完這一節(jié)內容就會忘記上一節(jié)所講的內容,而且特別容易混淆歷史人物、歷史事件與年代。因此,教師需要采取有效的教學方法,利用好網絡,借助多媒體平臺,搜尋播放相關影視作品,強化學生對歷史知識的理解和記憶,增加課堂趣味,從而達到提升學習效率的目的。
2 影視作品含義
影視作品既包括電影,也包括電視劇和紀錄片,當然,涉及的類型可以是多方面的。教師不單單可以用正史影視進行教學,還可以選擇一些趣味化講解歷史的影視作品進行教學。而且在接觸到的影視作品中,往往包含著藝術想象和虛構。雖然當今的影視作品的歷史性和科學性還不能達到一定高度,但是仍有直接應用價值和潛在應用價值。所謂直接應用價值,主要是指那些專門為了教學而創(chuàng)作的影視作品。這類影視作品的直接價值比較明顯;所謂潛在應用價值,是指那些不是特意為教學而創(chuàng)作的影視作品。所以,并不是所有的影視作品都適用于初中歷史教學。但是,只要教師有極強的甄別能力,一定能從中選擇出適合教學的作品,進而提升初中歷史教學效率。
3 影視作品在初中歷史教學中應用的意義
激發(fā)學生學習熱情? 傳統(tǒng)歷史教學在授課時多選用舊有的教學理念和方式,無法引起學生的共鳴。久而久之,學生就會產生抵觸情緒,嚴重的甚至會產生厭學心理。在舊有教學理念或教學方式的影響下,不但學生的學習興趣會受到影響,歷史教學質量也很難提高。新時期歷史教學中,教師利用多媒體教學的便利,向學生呈現一些生動、形象,與教學內容有關的影視資料,能夠通過刺激學生聽覺、視覺等感官神經的方式激發(fā)學生探究歷史知識的熱情,從而使學生主觀學習歷史的動機逐漸增強,促進學生學習效率的提升。
幫助學生理解課本知識? 初中學生年齡小、閱歷淺,而歷史課很多內容是抽象枯燥的,學生理解記憶起來有一定的困難。尤其是要通過想象獲知的知識,如啟發(fā)教訓、經驗反思類的內容,對學生來說更是難以理解與記憶。如果課堂上可以借助多媒體手段,應用影視作品,學生就可以通過立體生動、視聽結合的影視作品理解體會課本知識,從而將所學知識牢固掌握起來。
有利于重點與難點的突破? 歷史學科一直是初中教學的重點及難點,為了將歷史學科中涉及的難點逐一擊破,讓學生從整體上對歷史有一個全方位、整體的把握,教師需要開動腦筋,精心設計,才能達到這一目的。隨著多媒體技術的逐漸普及,初中歷史課堂教學活動逐漸與影視資源結合,真正達到影視與教學聯(lián)動,讓學生直觀接觸歷史的目的。一般歷史教師在選擇影視資源時,都會考慮其是否與教學內容、學生心理沖突,在不沖突情況下,選擇的影視作品要能夠把原本枯燥、遙遠的歷史人物變?yōu)椤艾F實”,通過生動的畫面瞬間抓住學生心理,增強學生求知的欲望和動力。
符合時代發(fā)展的需要? 現代信息技術的發(fā)展,為歷史學習提供了更為便捷和豐富的信息來源。近年來,歷史題材的影視音像作品大量增加,成為一種非常重要且容易獲取的歷史課程資源。文獻紀錄片一般能夠具體、生動地再現某段歷史,刻畫某些歷史人物,敘述某些重大事件,有助于學生理解和認識歷史,是應重點利用的影視資源。對于歷史題材的影視文學作品,應選擇那些比較接近歷史實際、與課堂內容有著密切聯(lián)系的作品,在使用時應注意進行必要的指導。
4 影視作品應用在初中歷史教學中的措施
慎重選材,尊重史實? 歷史學科從本質上講是一門人文學科,要求學生學會從歷史知識中汲取基本的營養(yǎng),提升自身的綜合能力,而這也是初中歷史教師的責任。作為一名合格的歷史教師,應該在教學過程中盡量還原歷史場景,告訴學生真實的歷史事實,即使有的歷史事實存在爭議,那么也必須向學生講清存在爭議的原因。
教師在選材過程中不要為了選而選,而是要真正站在歷史的角度,堅持嚴肅的態(tài)度對待篩選影視資源作品這個工作。在選材過程中,教師要注意所選的作品是否尊重歷史,有沒有違背歷史真相、胡亂編撰的問題。當前,有很多影視作品賣座,但是口碑偏低;也有的口碑好,也賣座,卻嚴重脫離歷史事實。對這樣的作品,教師都需要避免。
以前些年很火的《尋秦記》為例,這部劇雖然很熱播,但是該劇的內容違背了歷史事實:秦始皇焚書坑儒是歷史上不可磨滅的印記,但是故事中將焚書坑儒這件事張冠李戴,認為是因為項少龍所引起的。類似這種荒唐的故事還有很多。再如,我國抗日題材的電視劇非常多,這是教師講授中國近代史抗日戰(zhàn)爭部分最好的影視題材;但這些電視劇質量參差不齊,有的甚至出現很多夸張、雷人的虛構場景,因而被網友稱為抗日神劇。這些抗日神劇把敵人描繪得過于弱智,不僅是對歷史的歪曲,更是對浴血捍衛(wèi)家國的先輩們的不敬。這些不符合歷史事實的連續(xù)劇嚴重影響了觀眾對歷史的判斷,會使觀眾的歷史觀扭曲。作為歷史教師,一定不能將類似的電視劇引入課堂,而是要告誡學生以此為戒,本著嚴謹、尊重的態(tài)度去看待歷史事實。
合理分配,把握時間? 將初中歷史教學與影視作品相結合是現階段初中歷史教學的有益嘗試,但是還有很多不足之處,如不能改變教師本身的作用。因此,教師要合理分配、把握時間,實現影視資源利用的最優(yōu)化。初中歷史課堂一般為45分鐘,有的學者提出,教師在整堂課所花費的組織影視教學的時間不應該超過30分鐘。教師不能將整堂課的時間都用來進行影視資源的教學,而是需要留給學生充分的思考和鞏固基礎知識的時間。
以“五四愛國運動和中國共產黨的成立”一課為例,教師可以將整堂課分為以下幾個部分。
第一部分用時五分鐘,主要是學生對基礎內容(五四運動和中國共產黨成立各自的時間、地點、影響)等進行了解。
第二部分用時15分鐘,由教師根據這節(jié)課的教學目標,講述這兩個事件的具體內容。
第三部分用時15分鐘,讓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觀看影視作品《我的一九一九》,并思考“巴黎和會中國外交失敗的原因”以及揭示“弱國無外交”的啟示。
第四部分用時10分鐘,主要是讓學生回顧整節(jié)課的教學內容,并做幾道課后習題,夯實基礎。
這樣的環(huán)節(jié)搭配讓課堂節(jié)奏緊湊、生動有趣,做到講練結合,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
描繪情景,突破重難點? 教學重點是學生必須掌握的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教學難點是學生不易理解的知識或不易掌握的技能技巧。在一般情況下,使大多數學生感到困難的內容,教師要大力想出各種有效辦法加以突破,否則不但這部分內容學生聽不懂、學不會,還會為以后理解新知識和掌握新技能造成困難。在歷史課堂教學中,對于重難點知識,教師可以嘗試使用多媒體播放相關影視資料,給予學生更加直觀的印象,從而讓學生在印象中產生記憶,強化對重難點知識的記憶。教師可以選取一些近幾年上映的、學生比較感興趣的影片,激發(fā)學生對深層歷史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
如在突破“了解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召開的史實,認識中國共產黨成立的歷史意義”這一重難點時,中國共產黨誕生的歷史意義屬于抽象概念,對于以直觀思維為主的學生而言較難理解。教師可以組織學生觀看《開天辟地》《建黨偉業(yè)》等影片,通過影視資源,讓學生直觀地了解中國共產黨成立的歷史背景和經過,理解書本上黨的誕生“開天辟地”“煥然一新”的歷史結論。
重視學生,滲透情感? 新課程改革的核心目標就是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打造“自主、合作、探究、靈動”的課堂教學。初中階段的大多數學生心智還不成熟,喜歡形象、生動、具體的事物,對課本內容難以產生深刻體會,也不會喜歡口號式的情感滲透模式。所以,在該階段,教師除了利用影視資源進行基礎的教學之外,還需要重視學生,進行情感上的滲透。
如在講授“中國人民站立起來了”一課時,本課所涉及的年代距離現在較遠,學生對這段歷史有所了解,但又很不全面。新中國的成立是中國現代史上的偉大事件,也是20世紀世界偉大的事件之一,教師可以為學生播放開國大典的紀錄片,讓學生觀看畫面,感受當時的情境,并在進行視覺感受的同時,體會當時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時的激動人心的場面,激發(fā)學生的愛國熱情,也加深學生對這一段歷史史實的理解,同時培養(yǎng)學生熱愛祖國、熱愛中國共產黨的情感。
5 結語
總而言之,集聲音、圖像、色彩于一體的影視資源能夠以直觀的形式將課本上的知識立體化、形象化,將影視資源融入初中歷史課堂,可以極大地活躍課堂教學氛圍,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與熱情。因此,教師要合理選擇與應用影視資源,發(fā)揮影視資源的優(yōu)勢,加深學生對歷史知識的理解和記憶,不斷提高初中歷史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任娜.新媒體時代初中歷史影視教學研究[J].廈門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4(4):92-96.
[2]薛雷.影視作品在初中歷史教學中的應用[J].四川省干部函授學院學報,2014(1):91-94.
[3]李莉.歷史影視資料在初中歷史教學中的應用[J].才智,2014(26):98.
[4]昝金國.大膽、巧妙、謹慎:影視資源在初中歷史教學中的運用[J].學周刊,2014(2):143.
[5]王巍.影視作品在歷史教學中的應用[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14(7):57-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