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桃 張虹明
摘 ?要:生長在日益現(xiàn)代化的城市里的孩子,從小幾乎很少有機會能接觸到植物的生長過程,更別說親自參與。在小學階段開展科學種植不僅能豐富孩子們的課余生活,還能在城市中開辟一片綠色原野,為孩子們打開城市里的綠色之窗。
我校在契合“生態(tài)教育”理念的前提下,為孩子們提供了一塊歡樂種植園。在種植園中,孩子們通過自己選擇蔬菜種類、翻土、播種、親自參與蔬菜成長過程中的管理以及收獲等過程,不僅體會到了生命成長的樂趣,更培養(yǎng)了節(jié)約糧食,愛護勞動成果的意識。
關(guān)鍵詞:科學種植;實踐勞動;生命成長
一、活動主題背景分析
重慶市巴蜀小學所倡導的社會大課堂、學校中課堂、家庭小課堂組成的大中小課堂一樣,無論是哪個場所,對于孩子們來說都應是開放的課堂。我校是一所剛成立三年的民辦學校,現(xiàn)在正以嶄新的步伐向更高的目標快速邁進,我們應該依托鄉(xiāng)土地域環(huán)境和文化資源,以培養(yǎng)學生愛國愛家的情感、增強社會責任感、提高實踐和創(chuàng)新能力為目的而開展實踐性較強的教育活動。另外,植物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guān)。我們應該用自己勤勞的雙手在美化生活環(huán)境的同時,培養(yǎng)對自然科學的濃厚興趣。因此,想要培養(yǎng)學生熱愛家鄉(xiāng)故土的情感、服務社會的熱忱、以及在實踐中探究的能力,開設植物栽培課程具有非凡的現(xiàn)實意義。
二、活動內(nèi)容分析
在校園內(nèi)部開辟菜地,讓學生親自體驗種植、耕耘、收獲的全部過程是小學校園蔬菜種植活動實踐研究的最終目的。在實踐探究的過程中,通過讓學生親自參與栽種、鋤草等活動,讓學生體驗勞動的艱辛,收獲成果的喜悅,從而鍛煉孩子的動手能力,最終達到培養(yǎng)孩子熱愛勞動的習慣以及提高孩子綜合實踐活動的能力的目的。
三、學生情況分析
基于我校目前僅有小學低段與中段的學生,并且很多學生生長在城市里,對種植基本無接觸,因此種植活動的難度與深度不宜要求過高,應符合低、中段孩子的身心特征,重體驗,重感受,重參與,讓每個孩子都能在種植過程中感受生命成長的奇妙變化,感受到大自然的力量與神奇,真正體驗到課本上的“春種秋收”與“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讓孩子們從小從自己的勞動中體會到糧食的珍貴與來之不易,學會節(jié)儉。
四、活動流程設計
五、學生活動記錄
1.翻土
為了給蔬菜苗一個舒適的家,孩子們紛紛拿起勞動工具,將一塊塊肥沃的土地翻了個底朝天,將下面有營養(yǎng)的新土翻了上來,為蔬菜苗的成活提供了條件。
在翻土的過程中,同學們體會出,只有不急不躁,將土翻得細細的,澆上水變得潤潤的,這樣種子的發(fā)芽率最高,發(fā)芽周期最短。
2.播種
在將土翻好之后,同學們將新鮮、稚嫩的菜苗輕輕的放在挖好的小坑里,并輕輕的用泥土將菜苗的根部覆蓋。
通過播種同學們得出,撒播種子的蔬菜一定要將新土翻出來,并且在撒播之后要立即澆水,這樣蔬菜的成活率是最高的。同時,能夠在種子上拌上一定量的防蟲農(nóng)藥以及基肥,這樣蔬菜的成長就會更加順利。
而育苗類蔬菜則需要將土翻細之后將菜苗根部埋進土里,并輕輕用較細的土粒將根部輕輕蓋住,澆上40mL清水,這樣基本上48h后就能觀察到菜苗成活。
3.記錄與管理
待蔬菜苗種植好之后,每個班級通過投票選舉的方式選出全班最受信任的小朋友擔任本班的蔬菜護衛(wèi)隊隊長,一名文筆優(yōu)美且文字功底最強的小朋友擔任蔬菜記錄員,全班小朋友在蔬菜護衛(wèi)隊隊長的安排下輪流參與蔬菜園的管理,定期對菜園進行除草、澆水、施肥等工作。
4.收獲
功夫不負有心人,在同學們的積極參與和認真管理下,蔬菜園的蔬菜終于成熟了。孩子們看到自己親自種植的蔬菜成熟了,更是興奮不已。
六、活動成果展示
經(jīng)過這次活動,孩子們不僅收獲了蔬菜,且在這個過程中體會到了生命成長的樂趣。這對于城市的孩子來說,無疑是將來成長過程中一筆巨大的財富。同時,孩子們還將自己親自種植的綠色無污染蔬菜帶回家,做成了餐桌上一份份可口的菜肴。
七.結(jié)論
通過本次活動,孩子們在種植園中的整個種植過程中,通過自己選擇蔬菜種類、翻土、播種、親自參與管理蔬菜的成長以及收獲蔬菜等過程,不僅體會到了生命成長的樂趣,豐富了對植物以及大自然的認識,更培養(yǎng)了節(jié)約糧食,愛護勞動成果的意識。
參考文獻
[1] ?吳筱泉.'種植類'主題綜合實踐活動開發(fā)與實施的實踐研究[J].綜合實踐活動研究,2017(4).
[2] ?葉武平.小學數(shù)學與信息技術(shù)深度融合的實踐與探索——以小學園藝種植綜合實踐活動為例[J].福建教育學院學報,2016,17(8):11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