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平
摘要:要想實現(xiàn)翻轉課堂的順利實施,首先需要教師課前對教學目標進行有效的設計。本文從布魯姆分類法出發(fā),分析探討了大學英語翻轉課堂的教學目標設計。
關鍵詞:翻轉課堂;布魯姆分類法;教學目標設計
引言
2016年教育部頒布的《大學英語教學指南》要求大學英語在注重發(fā)展學生通用語言能力的同時,還應進一步增強其跨文化交際能力等其他能力。1然而,大多數(shù)學校的大學英語教師都面臨著課時少、任務重的現(xiàn)狀,翻轉課堂模式的出現(xiàn)順應了信息時代教育改革與發(fā)展的趨勢,它基本擺脫了教學時空的限制,有助于教學的高效。筆者從2018學年開始在大學英語教學中實施翻轉課堂模式進行教學,而要實現(xiàn)翻轉課堂的順利實施,首先離不開教師課前對教學目標的有效設計,本文將從布魯姆分類法出發(fā),分析探討如何科學設計大學英語翻轉課堂的教學目標。
一、 理論概述
翻轉課堂教學模式是通過網絡教育技術手段實現(xiàn)教學的時空自由,開展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模式,其重點在于如何合理設計整體教學去實現(xiàn)讓學生在課外自主學習完成知識的輸入、讓教師在課堂上組織教學活動完成知識的內化與輸出。2大學英語翻轉課堂教學模式以學生為主體,本質是讓學生課外自主學習、實現(xiàn)語言輸入,課堂上則開展各種活動、實現(xiàn)語言輸出。教師不再僅僅是知識的傳播者,而將變成學生學習的指導者,需要以學生為中心來設計教學的空間,幫助他們探索知識并構建知識。
布魯姆分類法是為學生設定的不同教育目標和技能的分類,是由芝加哥大學教育心理學家Benjamin Bloom于1956年提出的。 該分類法已更新,包括6個級別。
1. Remember記憶:從長期記憶中檢索、識別和回憶相關術語、概念、事實、方法、理論等所學知識。
2. Understand理解:通過解釋、例證、分類、總結、推斷和比較等方式,從口頭、書面和圖形信息中構建所學知識的意義。
3. Apply應用:執(zhí)行或使用程序執(zhí)行或實施,即將所學概念、理論、方法等知識運用于新的具體情景中去解決問題。
4. Analyze分析:通過區(qū)分,組織和歸因將學習材料分解為各組成元素,確定各元素之間的關系及其與整體結構或目的之間的關系。
5. Evaluate評價:通過檢查、批評、鑒別等手段,根據(jù)標準,對概念、方法、理論等所學知識的價值或意義予以判斷。
二、布魯姆分類法在大學英語翻轉課堂教學目標設計中的應用
筆者所授教材為《新編大學英語綜合教程》(第三版)1-4級,每個單元的教學內容分為4個部分:Preparation(課前活動),Reading-Centered Activities(閱讀活動),F(xiàn)urther Development(擴展活動),Translation and Writing(翻譯寫作活動)。
筆者首先需要根據(jù)每個單元的主題與每個部分的教學內容定位總體的以及具體的教學目標才能合理布置教學任務、組織課堂活動,才能科學設計整體教學和指導學生學習。根據(jù)布魯姆分類法可以設計總體教學目標如下:第一,記憶包括對詞匯、語法、篇章知識、課文內容、翻譯寫作等知識的識別記憶;第二,理解即能夠領會單元的主題、課文的主旨或文化內涵、作者的情感或態(tài)度等;第三,應用包括將所學的詞匯、語法、篇章知識、課文內容運用于實際場景;將所學的翻譯或寫作理論用于實踐等;第四,分析是對所學內容較高級別的掌握,如分析課文中的觀點、立場和隱含的意義,賞析其語言特點或分析其結構特征等;第五,評價指學生能夠對所學知識的價值或意義做出判斷,如讀說明文時,能評價其應用價值,或通過分析議論文,對其語言和思想內容進行深度的思辨性評析等;第六,創(chuàng)造是最高級別的教學目標,指學生能夠以所學知識或主題為基礎進行創(chuàng)新,如能就相關主題或話題提出自己的觀點并充分論證,或能與他人進行對話或討論,或對他人的觀點、推理、論證方式能做出恰當?shù)姆磻驮u論。
筆者再以該教材1級5第3單元More than Words 第2部分的課文Communication Without Words為例分析在翻轉課堂模式下如何用布魯姆分類法制定具體的教學目標。第3單元的主題是交際方式,重點是非語言交際方式。課文Communication Without Words通過例證法,分析了非言語性交際方式,主要是肢體語言的文化差異對交流的影響。根據(jù)單元主題與課文內容,筆者設計的具體教學目標按6個級別排列如下:
By the end of this part, the student will be able to
1. recite the definition of body language; recall key words and phrases;
2. explain why speaking a foreign language is sometimes difficult; summarize the cultural differences in body language;
3. apply what she/he has learned about the cultural differences in body language in solving real problems such as how to avoid such misunderstandings;
4. analyze the influence of cultural differences in body language on communication;
5. compare the cultural differences in body language between China and U.S.; relate the significance of cultural awareness;
6. design a conversation dealing with the cultural differences in body language and role-play it; formulate suggestions on cultivating cultural awareness.
學生需要發(fā)展英語綜合運用能力,而能夠調動他們學習積極性的是使用英語完成各種有趣的教學任務、解決各種實際的問題。就教學過程而言,語言輸出比語言輸入對英語學習的內驅力更大,因為輸出驅動不僅可以促進學生對新語言知識的運用,還可以激發(fā)學生對學習新語言知識的欲望。4作為大學生,大部分已經掌握了基礎的詞匯、語法和篇章知識,所以在設計具體的教學目標時,不僅需要考慮學生的英語水平還要考慮教學目標的輸出驅動性,因此除了記憶和理解水平的目標之外,需要多設計其他更高級別的目標,以此來激勵學生課前自主學習的主動性,實現(xiàn)課堂上知識的輸出與內化。
結語
翻轉課堂模式符合互聯(lián)網+時代大學英語教學發(fā)展與改革的方向,給教師帶來前所未有的挑戰(zhàn)。面對這些挑戰(zhàn),教師需要學會科學地設計整體教學,布魯姆分類法給大學英語翻轉課堂教學目標的設計提供了思路,結合教學任務、課堂活動、課后測評等其他環(huán)節(jié),有助于翻轉課堂的順利實施,提高教學質量和效果。
參考文獻:
1. 王守仁.《大學英語教學指南》要點解讀 [J]. 外語界,2016,(3):2-10.
2. Mazur, Eric. Peer Instruction: A User's Manual [M]. Upper Saddle River, NJ: Prentice Hall, 1997.
3. 胡芳. 布魯姆分類法對大英隱性分層課堂提問的啟示 [J]. 湖北工業(yè)大學學報2013,(6):79-82.
4. 文秋芳. 輸出驅動—輸入促成假設: 構建大學外語課堂教學理論的嘗試 [J]. 中國外語教育,2014,(2):3-12.
5. 應惠蘭主編. 新編大學英語綜合教程 (第三版)1級 [M]. 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