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婷
摘? 要:目前,高中語文的重要任務是落實新版《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培養(yǎng)學生的人文素質、可持續(xù)發(fā)展能力,發(fā)展他們的核心素養(yǎng)。在當下的高中語文課堂中,存在一些不利于學生健康發(fā)展的教學方式,這些方式來自于錯誤的教學觀和教學策略。人性化教學策略將學生當成真正的人,注重培養(yǎng)學習能力、涵養(yǎng)情感,有利于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促進他們學以致用,從而提高學習的效率。但是,人文性教學策略還沒有得到應有的重視。為此,本文針對高中語文教學中人文性教學應用相關策略進行了有效探討和分析,以供參考。
關鍵詞:高中語文;教學;人文性教學;策略分析
【中圖分類號】G633.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8877(2019)29-0099-01
在高中語文教學的探索過程中,出現了很多富有時代性的主張,鮮明反映了提出者對于語文教育的不同理解。一些主張已經煙消云散,化為歷史。在有生命力的教育主張中,高中語文教學要具有人文性無疑是比較顯眼的,它讓高中語文教學回到教育的終極原點,回歸本真。語文教學要能培育學生正確的價值觀、正確的情感需要語文教學本身將學生當成真正的人去對待。人文性教學策略就是為了讓學生在對傳統(tǒng)文化有更多了解的基礎上,孕育他們的人文情懷。筆者以教學內容為出發(fā)點,就如何運用人文性教學策略提出幾點建議。
1.提倡以人為本,凸顯學生主體地位
在高中語文教學中進行人文性教學策略的實踐,就要以人為本,重視學生的主體地位。在高中語文改革大潮中,我們發(fā)現語文教學有個階段過于注重具體文本知識的教學,讓學生死記硬背相關的教學內容,學生學習興趣缺失,學習效率不高。高中學生與初中學生相比較,更加具有活力,他們有自己比較明確的愛好和興趣,他們更加樂意去接觸新鮮事物,學習能給他們帶來樂趣的內容。這樣的學生狀況需要高中語文教學能更加注重從學生的實際出發(fā),在教學中,盡量滿足學生的學習發(fā)展的需要。高中語文教學應該讓更多的學生有更多的機會去分享自己的觀點和學習收獲,讓學生之間進行互評,讓課堂教學活起來。
教師在對學生整體狀況了解的基礎上,針對學生的興趣愛好、學習習慣,給予不同學生不同的教學任務,讓他們能在自身基礎上得到最好的發(fā)展,拓展自己的學習視野。教師可以在基本知識得到解決的大背景下,引進討論、辯論、角色扮演、讓教學活動更加豐富,讓學生在課堂中得到學習帶來的快樂,讓他們在自主體驗中獲得情感上的充盈和能力上的提升。
高中語文教師要放下架子,和學生拉近心理距離,了解學生對于知識的需求狀況,制定合理的教學策略去實現自己的教學目標,讓學生真正有所得。
2.提高人文素質,培養(yǎng)可持續(xù)發(fā)展能力
提高學生的人文素質,培養(yǎng)他們在未來社會中的可持續(xù)發(fā)展能力是高中語文教學的重要目標。人文性教學無疑是有利于這一目標得到實現。高中語文老師要深入包括人文性教學在內的新的教學理念,讓自己的課堂成為學生健康發(fā)展、持續(xù)發(fā)展的舞臺。
例如,教師在講解《竇娥冤》這節(jié)課內容的時候,教師要善于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讓學生能進入到竇娥所在的那個時代。有的老師在教學中,讓學生先回憶竇娥蒙冤的一些細節(jié),形成整體認識。教師向學生介紹背景知識,讓學生的認識得到修正和深化,更對當時黑暗社會的殘酷有更深了解,也更同情竇娥,從而產生合理的正義感和同情心。學生在教師的引領下,逐步進入劇本,人文性教學策略渾然天成地實踐在教學實踐中。教師引導學生去分析、去總結,教師引導學生學會分享,形成共同的情感。教師讓學生在學習課文的過程中,增長知識、深化認識、升華感情,形成情懷。
我國的漢語教學資源非常豐富,教師要充分挖掘、利用這一寶庫,讓人文性教學策略有根,扎入學生心靈深處。教師要讓學生不但能學到具體的知識,認識到古人的思想和我國優(yōu)秀的傳統(tǒng)文化,更要讓他們能將這種知識內化為自己的一部分,讓自己成為優(yōu)秀文化的傳承者,讓現在所學能在未來工作中有所用。
3.提升學習品味,培養(yǎng)學生學科核心素養(yǎng)
生活不應該只有茍且,也應該有詩和遠方。高中語文教學在面臨高考壓力的時候,教學的方式和手段與理想化的教學過程往往會有一定程度的扭曲,一些高中語文課堂異化為背、寫的過程,學生和教師都痛苦不堪,整日為分數而奔波。學了多年的語文,一篇像樣的文章寫不好,一首古詩寫不出來。高中語文老師要努力探索,走出一條生路。在高中語文教學中,踐行人文性教學策略無疑是比較好的一條路徑。
在對學生進行語文教學的過程中,人性化教學應該著眼于提升他們的學習品味,培養(yǎng)他們的學科核心素養(yǎng)。這不僅是新版《高中語文學科課程標準》(2017)的要求,也是學生發(fā)展的需要。語文即生活,社會即學校。教師在教學中,應該聯系生活熱點,讓學生提起學習的興趣,又讓他們能夠利用所學知識去認識世界、認識生活中的種種現象。
人文性教學是新課改背景下發(fā)展出來的一種新型的教學理念,將其應用到高中語文教學當中,不僅可以促進高中語文教學的發(fā)展,還可以提高學生對語文知識的學習興趣,培養(yǎng)學生人文精神和素養(yǎng),所以高中語文教學一定要提高對人文性教學的重視程度,進而實現教學質量和效率等方面的提高。
參考文獻
[1]滿艷輝.新時期高中漢語文人文性教學策略的滲透[J].讀寫算:教師版,2016(25):251-251
[2]尹曉媛,翟宗杰.新時期高中語文人文教學策略的滲透分析[J].華夏教師,2017(22):46-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