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免费av电影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爱爱视频,51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91视频爱爱,日韩欧美在线播放视频,中文字幕少妇AV,亚洲电影中文字幕,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址,久久综合视频网站,国产在线不卡免费播放

        ?

        國家認同與土司文學關系探析

        2019-09-10 07:22:44田會蓮彭福榮
        三峽論壇 2019年3期
        關鍵詞:酉陽國家認同

        田會蓮 彭福榮

        摘 ?要:土司文學是我國西南等地各少數民族的珍貴文化遺產,反映特定歷史時期的社會面貌和社會矛盾,與土司國家認同關系密切。前人及自身研究基礎,結合酉陽冉氏土司文學等個案分析,國家認同與土司文學關系密切,前者是后者發(fā)生的制度前提,是其發(fā)展的促進因素和重要內涵之一。探討國家認同與土司文學的關系,或能深化土司制度與土司文學研究。

        關鍵詞:國家認同;土司文學;酉陽;冉氏

        中圖分類號:I276 ????????文獻標識碼:A ?? 文章編號:1003-1332(2019)03-0061-08

        土司文學是我國西南等地各少數民族“乃至整個中華民族珍貴的文化遺產”,反映特定歷史時期的社會面貌和社會矛盾,與土司國家認同密切相關。[1]盡管作為一種古代民族地區(qū)的文學現象,土司文學較早為專家學者關注,[2]彭福榮等2007年梳理了石砫土司文學的發(fā)生、成就并正反評價,[3]蔡曉齡在2008年結合明代云南納西族土司文學個案,認為“少數民族土司家族創(chuàng)作漢文詩歌并形成鮮明氣象代代相傳,這在文學史上并不多見”,指出土司文學是土司及其族裔子弟創(chuàng)作的文學,從中包含漢文化與納西族文化緊密的親和關系。[4]但蔡氏的研究或不周延,土司文學除少數民族土司運用漢族語言文字的文學創(chuàng)作外,排除土司及族裔子弟創(chuàng)作的民族文學作品。事實上,云南、貴州等地的彝族等本有民族語言文字的文學傳統(tǒng),極可能存在土司及族裔子弟創(chuàng)作的民族語言文字的文學作品,但很少被紀錄傳承下來。對此,彭福榮認為:“土司文學是各族土司及其家族成員創(chuàng)作的文學”。[5]此后,胡紹華《論容美土司文學與民族文化融合》(2012)、彭福榮《試論重慶土家族土司文學》(2014)、周佐霖《論廣西土司文學的開放性特征——以忻城土司官族文人莫震詩歌創(chuàng)作為例》(2015)和柏俊才與趙星《明清之際容美土司文學及其文化互動》(2016)、多洛肯與朱明霞《明清土家族土司家族文學創(chuàng)作及其風貌敘略》(2018)等,均屬單一民

        族或行政區(qū)劃及具體土司的文學研究,討論其文學本位和文化屬性,未能專題論述其與王朝國家的關系。胡紹華在《論容美土司文學的國家認同意識》(2011)論文中,明確土司文學的文化遺產屬性,更從皇帝景從、王朝認同、“正朔”守望、美政向往及否定土司制度等方面,考察容美土司文學與國家認同的關系,實開風氣之先,其不足或在于對其缺乏宏觀全面的考察。此外,專家學者在梳理研究成果和探討土司文化時,也提及土司文學現象。雷發(fā)軍與成臻銘《論土家族土司研究的時代特點及未來走勢》(2011)、彭福榮與李娟《烏江流域土司文化述略》(2016)、《也談土司文化的內涵》(2016),均肯定土司文學的文化屬性,并被納入研究視野,惜未著手研究土司文學與王朝國家的關系。郭玲珍《土司文學史上的又一顆璀璨明珠——讀田永紅新作<丹王>有感》(2018)是關于土司題材的當代文學創(chuàng)作研究,不在本文研究的范疇。事實上,國家認同與土司文學始終密切相關,前者是后者得以發(fā)生的制度前提,也是其發(fā)展的促進因素,更是其重要內涵之一。為此,在在前人及自身研究基礎上,擬從酉陽冉氏土司文學個案出發(fā),探討國家認同與土司文學的關系,就教于方家,以期深化相關研究。

        一、國家認同是土司文學發(fā)生的制度前提

        作為一種特殊的歷史文化事象,土司文學從發(fā)生角度看,是元明清王朝國家整合與治理體系能力建構完善的產物,是西南等民族地區(qū)和各族土民特別其首領國家認同的必然結果。元明清王朝推行數百年的土司制度為土司文學的發(fā)生提供了制度保障,其中“崇儒興學”的義務性規(guī)定是直接前提。

        在國家整合中,秦漢至唐宋王朝對西南等地少數民族及其首領采取“附則受而不逆,叛則棄而不追”的羈縻統(tǒng)治策略并形成傳統(tǒng)。宋元交替,元朝囿于國家集權統(tǒng)治能力有限、軍政管控成本高昂、西南等地發(fā)展不足,在“參用土人”治理云南的成功經驗基礎上,吸取此前歷朝國家整合和社會治理的制度文明,使羈縻制度發(fā)展為土司制度。明清王朝大為恢拓,土司制度發(fā)展完備和嚴密,除沿襲分別郡州縣和羈縻統(tǒng)治外,嚴格對土司“額以賦役,聽我驅調”的義務,[6]作為回應,元明清時期西南等地少的數民族特別其首領基于自身統(tǒng)治地位和利益考量,認同封建王朝續(xù)遞的國家治統(tǒng),以品級不等的土司職銜身份,躋身統(tǒng)一多民族國家,“奔走惟命”,履行“王臣”義務。

        我國歷朝基于“以文化民”的目的,重視中原文化的傳播、認同和共享,努力把儒家倫常觀念內化到民眾的思想和行為當中。元明清王朝亦重視中原文化傳播,利用土司制度,整合西南等民族地區(qū)和各族土民到統(tǒng)一王朝國家。尤其明清王朝規(guī)定土司“崇儒興學”的義務,否則不許承襲職銜,促使民族地區(qū)興起學校,也使土司及族裔子弟成為文教活動的組織者和受益者,為土司文學的發(fā)生提供了可能性。元王朝草創(chuàng)土司制度,但關于土司“崇儒興學”的制度尚不完滿,針對西南等民族地區(qū)和各族土民的中原文化傳播和儒家倫常涵濡有限。中統(tǒng)二年 (1261),元朝詔禁騷擾文廟,設國子學和路、府、州、縣學和書院,要求路、州等地方官循例,詣文廟、祭孔子,向諸生議授經史,選拔德學兼優(yōu)者,以孝悌忠信廉恥之言訓導百姓。明王朝完善和發(fā)展官學和私學體系,強化中原文化傳播和儒家倫常涵濡,在滇黔桂蜀等土司地區(qū)設立儒學并開科取士,允準土司及其族裔子弟就近入學讀書,“照例科供”,甚至以興學與是否入學讀書,調控土司職銜承襲,獎誘土司及族裔子弟參加科舉考試,“崇儒興學”成為土司制度的重要內涵和基本規(guī)范。清王朝控馭土司更加有力,更加重視“崇儒興學”對土司國家認同的作用,土司制度更趨嚴密,規(guī)定年滿十三歲及以上的應襲土司子弟入學習禮,由儒學起送襲職,推動民族地區(qū)學校教育的平民化,土司及族裔子弟與漢民子弟一體補廩科貢,促進中原文化傳播,強化儒家倫常涵濡內化,為雍正時期在民族地區(qū)大規(guī)模改土歸流做了準備,也客觀提高了土司及其族裔子弟的漢文水平和文藝修養(yǎng)。

        元明清王朝利用土司制度,建構完善國家治理體系能力,使西南等地的少數民族特別是其首領認同其續(xù)遞國家治統(tǒng)并政治歸附之,以品級不等的土司職銜躋身“王臣”,國家與土司間的政治關聯得以建構并日趨緊密;制度性規(guī)定土司“崇儒興學”,促進中原文化傳播共享,強化儒家倫常涵濡,達到“以文化民”的目的,營造日趨濃郁的文藝氛圍;興起民族地區(qū)和各族土民的學校教育,促成土司及族裔子弟讀書習禮,使其逐漸具備運用漢族語言文字,進行詩文創(chuàng)作的才情;客觀興起民族地區(qū)的學校教育,營造了文藝氛圍,培養(yǎng)了代不乏人的土司文學作者,促成土司文學世家出現。根據土司制度的規(guī)約,西南等地的少數民族首領政治歸附元明清王朝,認同其續(xù)遞的國家治統(tǒng),“崇儒興學”的制度性規(guī)定,促成民族地區(qū)興學,是土司文學發(fā)生的邏輯前提,營造文藝氛圍,培養(yǎng)詩文作者,形成文學世家,如云南納西族麗江木氏,彝族姚州高氏、寧州祿氏,湖廣與四川土家族容美田氏、酉陽冉氏、石砫馬氏等土司文學世家。[7]301

        結合地方史志和家族譜牒可見,土家族酉陽冉氏土司是土司文學的典型代表之一。冉氏土司在詩文詞創(chuàng)作有所成就的土司主要是冉興邦、冉瑄、冉云、冉舜臣、冉儀、冉元、冉御龍、冉天育、冉奇鑣、冉永沛等,土司舍人主要有冉亨、冉天澤、冉裕棐、冉永涵等。其中,冉云幼好文翰,嫻吟詠。冉元通經義,能文章,喜覽勝留題。冉天育幼業(yè)儒師,精通文翰,長于律絕詩歌創(chuàng)作,軍旅詩氣魄雄渾悲壯,是重慶土家族填詞第一人。冉奇鑣吟詠詩酒,擅長五言格律,多傷春悲秋之作,著《玉樓詩卷》、《擁翠軒詩集》等,主持修纂家族譜牒。另外,末代土司冉永沛也與入酉文士吟詠詩酒。

        查元明清時期云南納西族麗江木氏土司及其族裔子弟,亦生活在有詩詞傳統(tǒng)的“大家族”,與知名文人詩禮唱酬,詩詞歌賦均有建樹,作品甚至被納入《四庫全書》等典籍?!捌渲心竟⒛驹龀删妥顬轱@著,各有一千多首詩作流傳后世”。[4]廣西忻城莫氏土司接受中原文化影響,土司莫振國制定《教士條規(guī)》,并和莫景隆有詩文傳世。后舍人莫震中舉,著有《廉書》、《草草吟》詩集,是莫氏土司家族甚至忻城地區(qū)學有專著,詩成專集的第一人,在壯族文學史上具有較為重要的地位和影響。容美田氏土司重視學習漢文化,認同共享中原文化,接受儒家倫常涵濡,形成前后續(xù)遞的文學世家,漢語文的“文史類”創(chuàng)作包括司志、史篆、譜牒、碑文等,“純文學”創(chuàng)作涵蓋詩、詞、散文、劇本等。其中田舜年、田九齡、田宗文、田玄、田霈霖、田既霖、田甘霖、田舜年等詩歌最成熟,影響大,各有詩文集成,最終被輯成《田氏一家言》,于12卷篇幅輯錄詩歌近3000首,其中500余首傳承至今。

        二、國家認同是土司文學發(fā)展的促進因素

        在大一統(tǒng)歷史框架和地方行省管理體制下,西南等民族地區(qū)和各族土民特別其首領政治歸附于元明清王朝,認同其續(xù)遞的王朝國家治統(tǒng),在履行職銜承襲、朝貢納賦、奉調與征和崇儒興學等義務過程中,促進土司文學的發(fā)展。

        (一)職銜承襲與土司文學

        元明清王朝根據西南等地少數民族首領領地大小和人口多寡,設置銜品不等、分屬文武的土司政權,實現王朝國家對民族地區(qū)和各族土民的間接統(tǒng)治,職銜承襲是極其重要的方面。依據元明清王朝土司制度的規(guī)約,西南等地土司及其族裔子弟依制按序承襲職銜,促進明清時期土司文學的發(fā)展。

        1.明清土司赴京襲職利于土司文學發(fā)展。在元代制度基礎上,明清王朝規(guī)定了土司赴京襲職,確保土司職銜承襲的嚴肅性、權威性、真實性。《明史·土司傳》指出:洪武年間,明朝規(guī)定土司承襲職銜,“襲替必奉朝命,雖在萬里外,皆赴闕授職”。[8]明清鼎革后,國家進一步完備土司制度,規(guī)定嚴格循制續(xù)遞土司職銜,要求應襲土舍遠赴京城,接受吏部官員甚至皇帝的正身核驗。根據《大清會典》卷589的記載,清王朝直到康熙十一年(1672)才被題準“土官襲職,停其親身赴京”。[9]明清王朝強制規(guī)定土司赴京襲職,反映國家整合和治理體系能力建構完善的能力和水平,通過繁瑣嚴格的程序,凸顯王權神圣和國家干預,強化土司及族裔子弟甚至土民的國家意識和王朝權威,促其接觸漢區(qū)社會,感受異域文化,交結文人墨客,品讀漢文典籍和文學作品,成為激發(fā)其詩文創(chuàng)作熱情和提高作品品格和擴大文學影響的重要契機,利于土司文學的發(fā)生,是提升文藝創(chuàng)作水準的積極因素。

        2.赴京襲職催生土司文學作品。在元朝土司職銜承襲“胥從其俗”的基礎上,明清王朝嚴格規(guī)定依序承襲土司職銜,在避免土司及其族裔子弟爭襲和冒襲中,直接催生西南等地土司家族譜牒等“文史類”作品。明代西南等地土司及“其子弟、族屬、妻女、若婿及甥之襲替”職銜,提交“宗支圖本”“土司承襲人預造名冊”多份,“該管衙門委堂上官體勘應襲之人”,“取具結狀宗圖”,連人保送赴部奏請。因此,云南、貴州和廣西等地的土司編修家族譜牒,應對王朝國家對土司職銜承襲的真實性與合法性要求?!度f歷野獲編·補遺》卷四指出:土官承襲,憑宗支圖為據,云南貯有土司宗系,職銜襲替最為方便,貴州、廣西土司以自藏譜牒請求襲職,彼此紛爭累年不決,甚至稱兵構難。清王朝更嚴格規(guī)定土司承襲職銜的年齡、次序、程序和提交文本,要求土司及承襲世職之人“將功次、宗派及職守事宜填注”在鈐印號紙,“每遇歲終,各將世系、履歷及有無嗣子,開報布政司注冊,三年入覲時報部,以憑稽核”,[10]規(guī)定即使選擇本支伯叔兄弟子侄承襲,也要“取其宗圖并土人信服甘結”等物。[11]265為順利有序承襲職銜和表達慎終追遠、感念祖先功業(yè)、教化家族子弟,西南等地各族土司無不重視修纂“文史類”的家族譜牒,較為有力地保障土司職銜的續(xù)遞順利,避免民族地區(qū)出現權力真空和職銜爭襲引發(fā)奪位禍亂。酉陽冉氏土司及族裔子弟視家譜為“國本之首重”和“世基之攸賴”, 重視編修家族譜牒,主持并任命專人編修家譜,采用牒記式文字,重點載錄子嗣大宗世系,略及小宗生息狀況,次序分明地表述世系、事功,家族譜牒等“文史類”作品,用作承襲土司職銜和延續(xù)土司政權,意圖達到慎終追遠、正本清源的目的,成為從家庭向群體延伸、加強家族凝聚力向心力和尋根問祖的紐帶和憑借,顯示宗法思想和中原文化在民族地區(qū)和各族土民的傳播及接受程度。酉陽冉維屏“耽好圖籍”,由于領地安平無事,“以舊譜毀于兵燹”,于明萬歷十六年(1588),主持編修家譜,親手纂訂族譜,以舊本家譜“殘缺蠹帙數板”考詳世系,別次昭穆,生卒婚配,“復為完書”,有明瞿唐來知德撰《冉氏家譜敘》,“斯無負祖宗汗馬之勛及世譜傳記之義”。清康熙元年(1662),酉陽冉奇鑣主持編修家譜,在《凡例》指出“舊本無篇次,乃雜錄錯載,而閱之者猝難辨析”,顯示冉氏土司撰作“文史類”作品的熱情和能力有所提升。另外,土司冉御龍于萬歷三十年(1602)集梓關于先人誥敕成《敕誥恩榮錄》。明戶部右給事中鄒廷彥作序,“以為忠孝兼盡焉”,亦屬于“文史類”的作品集成。

        廣西多有我國壯族土司分布,也因土司職銜承襲而頗重編修家族譜牒等“文史類”作品?!皦炎逯杏行帐献V牒,始于明朝。因為那時朝廷規(guī)定土官襲替必須提交宗支圖本查驗,否則不許承襲,其目的就是防止旁人冒襲”。至明末崇禎年間,東蘭、泗城、田州、果化、向武、都康、下雷、上映等州壯族土司都修撰族譜。[12]7-24明代中葉后,容美土司發(fā)起“文明化”運動,田氏土司和簡氏土官等通過家族譜牒,建構“家族的王朝權貴祖先和英雄歷史”,獲得資深“統(tǒng)治權威和發(fā)展空間”,“也建構了容美土司國家認同的原生情感”。[13]對此,廣西忻城土司莫煕南詩歌《述祖德》其一有“整頓家規(guī)次第行”,“對祠好動感情生”等詩句,表明莫氏土司亦建祠供祖、修譜定規(guī)的活動,催生家族譜牒等“文史類”作品。民國馬學良在云南武定調查,在土司衙署閱見彝族武定鳳氏土司永歷十年(1656,順治十年)的《世襲宗支圖譜冊》。[14]128

        (二)崇儒興學與土司文學

        元明清王朝本著“以文化民”的動機和目的,規(guī)定等地各族土司“崇儒興學”的“王臣”義務,強化中原文化認同共享和儒學教育,促使民族地區(qū)興起學校,對土司文學具有壯大作者隊伍、提升文藝修養(yǎng)、提高創(chuàng)作能力、豐富作品內涵、營造文藝氛圍的作用和意義。

        盡管元代土司“崇儒興學”不顯,明清王朝發(fā)展和完善土司制度,規(guī)定土司“崇儒興學”的義務,促進中原文化的認同共享和儒家倫常的涵濡內化,促使民族地區(qū)興起學校,實現“以文化民”的政治目的。土司及族裔子弟為保有自身統(tǒng)治地位和利益,融入王朝國家主流意識形態(tài),強化自身土司國家認同,履行“崇儒興學”義務,認同共享中原文化,接受儒家倫常的涵濡,按例選送家族子弟入國子監(jiān)讀書習禮,學習漢文經世典籍和優(yōu)秀作家作品,利用君臣、父子、忠孝倫常,在民族地區(qū)實行宗族統(tǒng)治,興起司學和科舉教育,設立儒學、學宮等文教設施,延請漢裔精英教授子侄土民,借助科舉教育和開科取士,鼓勵族裔子弟和土民考取甚至捐納功名,培養(yǎng)土司文學的作者、營造文藝創(chuàng)作的氛圍,推動領地內外的文人交游唱和,使土司及族裔子弟具備文學創(chuàng)作能力,甚至出現土司文學世家,推動民族地區(qū)和少數民族文人文學的本土化。隨明永樂初年興起學校,酉陽土司及族裔子弟逐漸能夠運用漢族語言文字進行文學創(chuàng)作,形成代不乏人的文學世家,與領地內外的文人學者頗有交往?!队详栔彪`州總志》卷17《人物志二》記載:“冉永涵字芳林,號竹田,酉陽宣慰使冉奇鑣庶長子。幼嗜讀書,耽吟詠。宣慰每游宴賦詩,涵必預席。時康熙初年,勝國遺民多有流寓在酉者。涵投轄挽留,賓主極一時之勝。所居銅鼓潭,有別業(yè)在黃泥堡。涵依山傍水,為巖山園、花木橋亭,景地清絕。涵日偃息其中,無復有出山志,遂以明經終老。所著有《蟪蛄聲詩集》,凡四卷”。[13]另外,歲貢生冉永淑系酉陽宣慰使冉奇鑣第七子,與土舍冉永涵隱居自適,其七絕《山居即事》有“山中習靜老煙霞,疊石為墻竹樹遮。早閉柴門無個事,看他蜂子學排衙”等詩句。

        除酉陽個案外,西南等地各族土司在“崇儒興學”過程中,自身及族裔子弟逐漸具備較強的文學創(chuàng)作能,亦能禮遇領地內外的文人墨客,促進土司文學發(fā)展。根據《武定鳳氏本末》記載,土司鳳英“四禮”即儒家封建倫?!罢摇?,“一經”即儒家經典“教子”,以漢儒為師,崇儒尚藝之風大盛。云南彝族蒙化土知府左氏被人目為“全忠全孝人家”,“以文治文才出名的土知府還有左禎、左文臣、左星海、左世瑞、左嘉謨、左元聲等人”,均偏重文才,廣納文人學士,[14]137其中,土司左正最有文才,與楊升庵、李元陽和朱光霽等明清名士結為至交,影響其族裔崇儒習文,頗多京師、舉人和歲貢。廣西忻城土司莫震得中舉人,三次赴京朝考,往返于忻城和京城之間,撰作《過洞庭湖》、《登岳陽樓》、《登金山寺》等詩,其《寄懷兼呈盧牧園吳荔村黃光斗吳純嘏》有“沉醉高歌君憶否?醒來相感自今余”等詩句,其《慰友落第》用“寄語同儕休介意,一生不賦落花詩”詩句勸慰友朋。其族裔《清明祀祖》詩表達“骨肉追思”“莫氏忠良多效國”,“金榜名題光后胤”者有之,“一門文武國中良”,更是“亭宗優(yōu)境集名士”,[15]172-196可見莫氏土司文人雅集狀貌。

        (三)軍事征調與土司文學

        元明清王朝允準西南等地各族土司擁有私人性質、規(guī)模不等的土兵武裝,對其額以“奉調與征”的“王臣”義務,在其保境安民、拱衛(wèi)社稷、征御敵國中,體現“聽我驅調”的國家權威。土司及族裔子弟奉調與征,親率或遣派土兵武裝,在進出領地、馳騁疆場的過程中,增強自身國家認同和家國情懷,目睹戰(zhàn)地風光景致,體念軍旅艱難,感受生命脆弱,思考人生價值,并以詩文形式表達出來,客觀拓展土司文學的題材,拉近土司文學與社會生活、國計民生的關系,增添土司文學的軍旅色彩和剛健風格,提升土司文學的價值和品位。

        西南等地的土司認同元明清王朝續(xù)遞的國家治統(tǒng),根據“寓兵于農”的原則,組建土兵武裝,通過農耕漁獵和校場操練,提升擊刺拼殺、戰(zhàn)陣沖鋒和組織指揮能力,在“以蠻治蠻”國家策略影響下,履行奉調與征義務,征戰(zhàn)在忠君護國、衛(wèi)族愛家的沙場,發(fā)揮“保境安民”、拱衛(wèi)社稷、征討敵國、抵御外辱和穩(wěn)定邊疆的作用,表現出崇義尚武的民族傳統(tǒng)、同仇敵愾的戰(zhàn)斗激情和前赴后繼的犧牲精神,激發(fā)其詩文創(chuàng)作熱情,展現邊塞景致、沙場征戰(zhàn)、生命反思和家國情懷等,拓展土司文學的題材領域和軍旅特色,推動土司文學的發(fā)展。酉陽冉氏土司及麾下土兵反復參加“援遼”“平叛”“抗倭”“討賊”等戰(zhàn)爭,使其土司文學具有鮮明的軍旅色彩。土司冉儀《贈萬族冉斌》用“一從提劍掃狼煙,功在西南半邊天”等詩句,緬懷軍征有功的入酉先祖冉守忠。冉元有《閱邊次息寧姑》,寫其“為閱邊疆玉賬開,萬山云壑繞軍臺”等景致。土司冉天育育幼業(yè)儒士,精通文翰,積極建功立業(yè),應對領地內外軍旅征戰(zhàn),頗有積極入世精神,曾歷“援遼”征戰(zhàn)苦,目睹手足陣前亡,有《出征》、《出山海關》、《從征遼左經陣亡將士處舉杯酹之》、《過鴨綠江》等共8題11首詩歌,極大凸顯冉氏土司文學的軍旅色彩,其詩歌《遼旋舟次廣陵飲朱子宣蘇宅時令弟文鼎孝廉將北上》其二有“戎馬驅馳萬里征”“燕然他日銘勛處,好情磨崖筆刀橫”等詩句,表達殺敵立功、燕然勒石、名著青史的愿望。另外,土司冉躍龍弟冉見龍率土兵,參加“援遼”之役,轉戰(zhàn)渾河,力戰(zhàn)自刎而死,族裔子弟或土民“或哭以詩云:馬革未酬銅柱志,豹皮終立鐵槍名”。[16]

        容美田氏土司和酉陽冉氏土司一樣,政治歸附元明清王朝,亦自身親領,或遣派族裔子弟等統(tǒng)領土兵,奉調與征,參與“抗倭”“平叛”等戰(zhàn)爭,土司文學的軍旅詩文描繪沙場征戰(zhàn),土司田九齡等借此描繪戰(zhàn)爭的殘酷悲壯,抒發(fā)軍人奉調與戰(zhàn)的慷慨豪邁,表達思婦纏綿幽怨。田九齡以游歷、交友為常,為容美土司文學第一位詩人,有近30首吊古抒情詩,其《古意》有“奇兵十萬擁雕戈,一夜秋風瀚海波”等詩句,表現剛健壯懷的風氣,其《閨怨》、《閨情》、《古意》類詩歌從反戰(zhàn)著筆,一面寫置身戰(zhàn)場的獨特體驗,多有羌笛邊霜、兵戈瀚海等意象,一面用“謾訝天南多戍婦,月中猶自隱嫦娥”“縱得封侯印,紅顏恐后時”等詩句,發(fā)抒軍人思婦的哀怨心跡,其“不知羌笛聲中月,曾是菱花鏡里霜”等詩句,深沉細膩而率真,亦是奉調與征作用土司文學的結果。

        (四)朝覲貢賦與土司文學

        朝覲貢賦是西南等地土司國家認同的重要方面,土司及族裔子弟和土民藉此進出漢區(qū),接觸和了解沿途的山河景致與風土人文,強化對漢文化尤其中原文化的認同共享,增進外界文人學士交游,利于其與文人交結,提高文藝水平,擴大作品影響。

        朝覲貢賦是元明清王朝規(guī)定土司的國家義務,反映其追求土地和財富的本質目的,體現王朝國家的政治統(tǒng)治。于此同時,土司各族認同元明清王朝續(xù)遞的國家治統(tǒng),循制朝覲貢賦,回應國家建構完善治理體系能力的政治動機,表達自身忠順臣服,充實國家府庫,借助風物特產展現民族、地域的特色。結合元明清王朝土司制度及行動實踐,西南等地的土司土民循制朝覲貢賦,強化國家與土司、中央與地方的政治聯系,強化其國家意識和國家認同,獎賜的財鈔助推民族地區(qū)和少數民族的社會、經濟發(fā)展,使其借機感受王朝國家成就和沿途風土人文,激發(fā)創(chuàng)作熱情,交結師友,提高文藝修養(yǎng),擴大詩文作品影響,推動土司文學發(fā)展。但是,由于暫時缺乏關于土司及族裔子弟朝貢與詩文創(chuàng)作的系統(tǒng)性資料,無法厘清朝覲貢賦影響土司文學的具體情況。

        三、國家認同是土司文學內涵的重要方面

        結合酉陽冉氏土司文學個案,土司國家認同是西南等地各民族尤其首領政治歸附于建立了全國性政權、代表著國家正統(tǒng)的元明清王朝,在國家權力保障下,履行職銜承襲、朝貢納賦、崇儒興學和奉調與征等“王臣”義務,也通過文學創(chuàng)作表達其國家意識和家國情懷,使國家認同成為土司文學的重要內涵。

        (一)遺民情懷的表達

        我國古代各民族存在強度不等、形式不同的國家意識和國家認同,但長期表現為王朝認同,甚至覺得“王朝在則國家在,王朝亡則國家亡”。結合數百年的土司政權和土司政治看,這只是土司國家認同的表面認識,西南等地各民族特別其首領必然面臨國家認同與政治抉擇,其詩文作品成為發(fā)抒國家意識和遺民情懷的重要載體,展現“王臣”的“正朔”認同和自身的忠君愛國。

        明清易代之際,西南等地的土司面臨艱難的政治抉擇,土司及族裔子弟多能冷靜處置國家認同危機,慎重作出關乎領地安寧、家族前途和自身命運的政治抉擇,認同建立全國性政權、續(xù)遞國家治統(tǒng)的強勢王朝。公元1648年,晚明永歷大學士文安之策動酉陽冉奇鑣對抗清王朝。作為明朝遺臣,酉陽土司冉奇鑣遭遇國家認同危機,政治傾向和抉擇逐漸改變。他一面出兵堵御清軍,屯兵護衛(wèi)領地邊界,一面怒斬入酉招降的清軍使者,使土司冉天澤打敗清軍,麾下土兵配合義軍抗擊黔彭清軍多達7次,自身亦被加定遠伯爵,晉鎮(zhèn)彝將軍、前軍都督府左都督。但是他清楚地意識到以土司力量繼續(xù)抗清,實為以卵擊石之舉,只能造成領地動蕩和土民亂離,故對文安之虛以委蛇,每日詩酒唱和,并不回應其策動的抗清事,迫使文氏數月后,之黯然離去,其《呈峽州文鐵菴先生》詩的背景是文安之“流寓于酉陽者數年”,為其“將有沅州之行,小餞棲鶴菴”,據詩步韻而作。[17]因此,詩酒唱和成為冉氏土司與文安之策略博弈的方式。杜同春《重刻擁翠軒詩集序》指出:明清交替之際,“士大夫避地桃源者甚眾。冉奇鑣與“如鐵庵文先生輩”“群賢畢集,相與酬唱詠歌”,至“居恒念存君國,有懷莫遂,慷慨激烈之氣,發(fā)為金戈鐵馬之聲?!?/p>

        容美田氏土司國家認同,是土司及族裔子弟主觀認為元明清王朝是前后續(xù)遞的王朝國家“正統(tǒng)”,具備充分合法性而政治歸附之,承擔“謹奉正朔,保境息民”的“王臣”義務,詩文作品宣泄“國愁家恨”,成其感念時政故國的重要方式。土司文人田宗文《感述》“有地已全歸禹貢,殊方何事異堯天”,“只尺講堂余化在,愿同文物入薰弦”等詩句,表達入籍國家版圖、統(tǒng)一“王化”治理的愿望,批評高度自治的土司制度及土司政治。面對為國奔走游說的文安之,土司田玄《寄懷文鐵庵先生》有“諸蕃遙問晉公年”“為恐籃輿更遠遷”“愁聽望帝血,空感峴山碑”等詩句,表達故國難再的“遺臣”“遺民”情懷,其《送文鐵庵先生往施州》“亡國音同哽,無家路倍岐”等詩句頗有喪家失主的痛苦。。田甘霖知文安之由黔出蜀,作《松山懷文鐵庵先生長律》詩,以“奮椎還欲摧春焰,垂翅何堪渡楚汀。相逐歐波隨上下,思騎鶴背轉飄零”等詩句,稱贊其臨危受命、飄蓬江湖的擔當,欽佩其堅持抗清的精神,暗含對明朝正朔的依戀。另田甘霖“傷心莫話黔中事,王氣蕭蕭不忍看”詩句亦是如此。據統(tǒng)計,明末容美土司田玄父子就明朝敗亡,“悲感前事,嗚咽成詩”,“慷慨悲歌”,合成《甲申除夕感懷詩》40首,表達對前朝故國的“一往情深”,頗具興亡之感。其中,田玄《甲申除夕感懷詩》其四用“擁鼻增辛酸”“戀舊抗懷難”等詩句,表達明朝遺民無奈“辭故主”的郁憤,但土司田霈霖《甲申除夕感懷和家大人韻》其十“梅花隨意綠,淡淡若為新”等詩句,流露對新朝的認同和歸附,其《封侯篇》有“破碎山河赦不論”,“薄視天王猶餓虎”等詩句,表達“儒士”土司在國家敗亡中的無助無力,無具有濃郁的“遺民”情懷,表達作者在國家崩析、江山易主面前的無奈與無助。

        (二)家國興衰的感嘆

        西南等地各族土司僻處一隅,自治其地其民,認同元明清王朝續(xù)遞的國家治統(tǒng),始終處于軍政博弈之中,在中原文化認同共享和儒家倫常涵濡下,國家興亡與家族興衰無不作用于土司及族裔子弟,使其感念古今時世變化和家國興衰變遷并表現在文學作品中。

        元明清王朝基于“以文化民”的目的,通過“崇儒興學”等制度性規(guī)定,強化中原文化認同共享和儒家倫常涵濡,推動在民族地區(qū)和各族土民中建立與拓展“以內馭外”“家國同構”的政治文化傳統(tǒng),受其影響,帶動土司及族裔子弟認同忠君一統(tǒng)、“外儒內法”“德主刑輔”“禮法并用”等政治理念。土司及族裔子弟由于家族歷史、政治地位和文教素養(yǎng),始終處于中央與地方、國家與土司乃至土司之間的權力、利益博弈之中,古史今世興衰迭變,他者自我浮沉,從四季輪回、人生起伏中,感受到青春與事功、生命與價值、自我與他者的關系,催生土司及族裔子弟的感時應世之作,呈現人生悲歡離合,將家國興亡之嘆融入文學創(chuàng)作之中,“大一統(tǒng)”政治理想和歷史記憶,成為土司文學的表達內容。

        酉陽冉氏土司自明永樂初年興起學校,著力強化中原文化與儒家倫常在領地和土民的傳播和影響,宣揚禮義道德教化,強調封建統(tǒng)治權威,在文學作品中感懷家國興亡。酉陽名勝大酉洞被人目為陶淵明筆下“桃花源”的實景,洞頂有 “太古藏書”景觀。根據《酉陽直隸州總志》等記載:秦朝始皇帝焚書坑儒,迫使儒生攜書逃亡,將經典古籍藏于洞中石室,后人稱之為“太古藏書”,成為酉陽土司文學表達興亡之感的觸發(fā)點。土司冉云《題仙人洞》詩句“洞里神仙渺莫猜,海風幸不引船回”、冉舜臣《題大酉洞》詩句“鬼斧何年此劈開,洞天風景足徘徊”、冉元《題大酉洞》詩句“一自逃秦別有天,洞門關鎖白云邊”等及土舍冉天嗣《題大酉洞》詩句“石門無鐵鎖,千古為誰開”等,無不是對秦漢以降對過往史事的感嘆。

        土司及族裔子弟認同元明清王朝續(xù)遞的國家治統(tǒng),履行王臣義務,認同共享中原文化,接受儒家倫常涵濡,基于自身軍政活動和國家認同,在宏大歷史敘事背景下,在自己和族裔子弟文學創(chuàng)作中,表達對忠奸順逆、人生沉浮、事功榮辱的感受,蘊含興亡之感。自田九齡肇端后,田宗文、田玄、田信夫、田甘霖、田舜年等形成容美土司文人集團,詩文作家代不乏人。據統(tǒng)計,田九齡有近30首傷今悼古詩,土司田舜年認為其詩“太染時調者”。[18]434廣西忻城土司舍人莫人瑞頗多題詠,在《明太祖》等30余首詩歌中專題吟詠歷史人物,寄寓家國興亡之感。查《忻城土司志》,莫人瑞除詩寫上古堯舜外,對明代君臣頗有感嘆,如開基“萬年”的朱元璋、“護至尊”的劉基、“老難為用”的方孝孺,“骨鯁之臣”的鐵鉉,“因恨聲吞”的黃子澄、“流落東南”的建文皇帝、真假功過待“將來”的燕王朱棣等,還專詩吟詠明朝宣宗、英宗、于謙、陳茂烈等君臣。另外,他批評秦漢之際的詠秦始皇、漢高祖、韓信、張良、蕭何、陳平、項羽、范增、樊噲和曹參等時代英雄,還點評晁錯、陸賈、叔孫通、周勃、石崇等漢晉人物,蘊含濃重的家國興衰之嘆。[15]184-192

        (三)內外一體的山水謳歌

        西南等地土司及族裔子弟因民族隔離、奉調與征、朝貢納賦等機緣,登臨領地內外的奇山秀水,明清以來,土司及族裔子弟在模山范水的文學作品中貫注內外一體的胸襟,熱情謳歌國家的壯美山河。

        明清時期,土司的領地山水縱橫,水陸交通落后。土司世領其地其民,但由于“漢不入境,蠻不出峒”的隔離,自身及族裔子弟一般不離領地,生活環(huán)境相對封閉,熟悉領地山水和人文勝跡,文學創(chuàng)作題材具有“封閉性特征”, 表現之一就是作品多熱情謳歌自身領地的山川風景及風土人情。但由于納賦朝貢、軍事征調和求學赴考等機緣,土司及族裔子弟得以進出領地,感受異域尤其漢地山水風情,更有機會登覽名勝,亦被其吟詠感嘆,成為土司文學的題材之一??傮w來看,土司及族裔子弟同等對待領地內外的山水風情并納作文學題材,并無明顯內外差別。酉陽土司文學關注領地內外的山水勝跡,作品有所涉及。根據《酉陽直隸州總志·地輿志》,大酉洞是酉陽土司領地重要山水形勝,是土司及族裔子弟尋幽覽勝、交結友朋的地方,頗有詩文作品與此相關。據統(tǒng)計,明代冉舜臣、冉儀、冉元、冉御龍、冉天育、冉奇鑣等6位土司以大酉洞為對象,作詩15首,土司冉躍龍還有《大酉洞題記》短文。另外,烏江是冉氏土司及族裔子弟和土民進出領地的通道,土司文學亦多反映烏江景致的詩歌。冉天育有《門栓峽》、《龔灘》、《過關灘步曾祖月坡公原韻》等詩,寫其經行烏江水道的景致和感受。除關涉領地勝跡和山水詩作外,土司冉天育還有詩歌寫及“秣陵元夕”,“沙市徐園”“武昌”“山海關”“遼左”“鴨綠江”“廣陵”“土宿聞興隆寺”等地的景致和人事,發(fā)抒情懷。

        容美土司文人田甘霖為忘懷世事而遠離現實,寄情山水,以保持自己節(jié)操。田圭《澧陽口號》其三有“家家臨水作巖樓,半是村街半是浮。十八小娥檻內繡,停針坐看上灘舟”等詩句,寫及領地吊腳樓臨水而建,村街自成,土家小妹臨窗針繡,靜看逆水而行的舟船。因為土司領地降水不均,土司田甘霖作《友人作催雨詩依韻更作望雨篇》詩祈雨,用“哀吟欲取動神聽,歡舞方能御田祖”等詩句,反映土家族獨特的求雨習俗。此外,容美土司文人耽書史,喜交游,足跡廣,多與當時名士唱和。田九齡《紫芝亭詩集》被輯入《田氏一家言》,其中《華容宿西禪寺》、《將發(fā)荊南謁桂亭王孫偶值風雨》、《荊州游章臺寺》和《武當道上示兒》等詩均是離開領地、遠赴他鄉(xiāng)的反映。經查,忻城土司莫氏頗多詩文寫及領地山川。莫鎮(zhèn)威寫及領地山水有散文《石牛山記》和五律詩歌《秋日同郡大夫游西山迎暉樓》2首,莫宗詔有詩歌《獨正山》,莫元相有文章《黃竹巖記》、《翠屏山賦》和詩歌《過斗二隘》、《夏日登黃竹巖二首》,莫振國有文章《迎暉樓文》、《西山記》和詩歌《游西山寺》,而土舍莫震除有詩歌寫及領地臥云峰、韋村、思練八景等山水村居,更有《登金山寺》、《過洞庭湖》、《登岳陽樓》、《登黃鶴樓》、《登涼梅山詩》等作品吟詠漢地名勝故跡。

        注 釋:

        [1] 胡紹華:《論容美土司文學的國家認同意識》,《三峽大學學報》(人文社科科學版),2011年第6期。

        [2] 羅漢田發(fā)現:土司文學主要是詩人詩作,是土司制度的附屬產物,在明清兩代,部分南方少數民族土司有詩文成就,主要是云南麗江納西族木氏、姚州彝族高氏、寧州彝族祿氏和湖北容美土家族田氏及四川酉陽土家族冉氏等土司,參見羅漢田:《中國南方民族文學關系史》,民族出版社,2001年,第301頁。

        [3] 彭福榮、冉建紅:《石砫馬氏土司文學述論》,《長江師范學院學報》,2007年第5期。

        [4] 蔡曉齡:《明代納西族土司文學回瞻》,《云南民族大學學報》,2008年第5期。

        [5] 彭福榮指出土司文學逐漸進入專家學者的研究視野,是土司及其家族成員創(chuàng)作的文學,具有作者家族性、題材封閉性、體裁失衡性、技巧成熟性等特征。參見彭福榮:《試論土司文學的特征》,《西南民族大學學報》,2010年第5期。

        [6] 這是土司制度與羈縻制度的根本區(qū)別:元明清王朝在西南等民族地區(qū)與各族土民置設銜品不等的土司政權,銜接國家州郡體制,地方社會治理延續(xù)羈縻管控的傳統(tǒng),繼續(xù)讓地方民族首領在政治歸附后,接受王權的強制約束,規(guī)定其承襲、賦役、調征等國家義務,悖逆不為,給予懲戒,確認和保障其地方統(tǒng)治權力合法性,使之世有其權、其地、其民,最終建立叛必追、逆必罰的治理體系。參見(清)張廷玉:《明史》卷310《土司傳》,上海古籍出版社,二十五史本,1986年。

        [7] 羅漢田:《中國南方民族文學關系史》,民族出版社,2001年。

        [8] (清)張廷玉:《明史》(卷310),上海古籍出版社,二十五史本,1986年。

        [9] (清·光緒)《欽定大清會典事例》(卷589),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年。

        [10] 《清世祖實錄》(卷127),中華書局,1985年。

        [11] 故宮博物院:《欽定吏部則例》(第二冊·卷37),海南出版社,2000年。

        [12] [日]谷口房男、白耀天:《壯族土官族譜集成》,廣西民族出版社,1998年。

        [13] 楊甫旺:《云南彝族土司史研究》,云南人民出版社,2017年。

        [14] (清)王鱗飛:《酉陽直隸州總志》(卷17),同治三年(1864)刻本。

        [15] 政協(xié)忻城縣文史委:《忻城土司志》,廣西人民出版社,2005年。

        [16] (清)王鱗飛:《酉陽直隸州總志》(卷16),同治三年(1864)刻本。

        [17] 南明東閣大學士文安之字鐵庵,永歷七年(1654)從湖北鶴峰來酉,寓居棲鶴庵三月,與酉陽土司冉奇鑣吟詩唱和,有《題棲鶴庵》《疊韻留別》和冉奇鑣《步和呈峽州文鐵庵先生》等詩歌,詩歌可見(清)馮世瀛:《二酉英華》卷21《副集》。

        [18] (清)田舜年:《<紫芝亭詩集>小敘》,陳湘鋒、趙平略:《<田氏一家言>詩評注》,中央民族大學出版社,1999年。

        猜你喜歡
        酉陽國家認同
        夏日時節(jié) 重慶酉陽稻田風光美
        綠色高質高效典型案例專題——酉陽篇
        《酉陽雜俎》中游仙故事的傳承與變異
        新聞傳播(2018年6期)2018-12-06 08:56:22
        酉陽古歌
        戰(zhàn)后初期中國留日學生的國家認同
        全球化會削弱國家認同感嗎
        人民論壇(2016年33期)2016-12-27 16:49:27
        國家認同視域下的核心價值觀構建
        學理論·下(2016年11期)2016-12-27 11:46:48
        論民族認同與國家認同的和諧關系建構取向
        理論導刊(2016年11期)2016-11-19 15:39:43
        歷史教育與國家認同
        從社會資本視角看中國政治發(fā)展的條件和路徑
        丝袜美腿制服诱惑一区二区| 色综合久久天天综线观看| 日韩啪啪精品一区二区亚洲av | 欧美性生交活xxxxxdddd| 夜夜高潮夜夜爽夜夜爱爱| 亚洲午夜福利精品久久| 美腿丝袜网址亚洲av| 国产亚洲aⅴ在线电影| 性激烈的欧美三级视频| 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久久乐下载| 全程国语对白资源在线观看| 一区二区三区无码高清视频| 无码骚夜夜精品| 亚洲AV无码久久精品成人| 亚洲国产成人久久精品美女av| 国产国产精品人在线视| 国产又滑又嫩又白| 久久99久久99精品免观看不卡| 三级网站亚洲三级一区| а√中文在线资源库| 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2022AV一区在线| 美女视频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无码国产福利av私拍| 一区二区无码中出| 亚洲小少妇一区二区三区| 少妇被又大又粗又爽毛片久久黑人| 亚洲老妇色熟女老太| 亚洲xx视频| 精品在线观看一区二区视频| 国产福利精品一区二区| 国产真人无遮挡免费视频| 五月激情在线观看视频| 欧美激情一区二区三区成人 | 久久精品中文字幕| 欧美婷婷六月丁香综合色| 亚洲双色视频在线观看| 国产在线观看91一区二区三区| 成人妇女免费播放久久久| 人妻少妇人人丰满视频网站| 91九色国产老熟女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