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珊珊
摘 要:在新課程改革的大背景環(huán)境下,生物教學課堂也由傳統(tǒng)的老師主導教學轉變?yōu)橐詫W生自主學習為目的的教學方式。而為了實現(xiàn)學生自主學習的有序進行,除了學生需要加強自學能力和綜合分析能力之外,還需要老師加以引導和建議,而在我國高中生物教學課堂中更是如此。為了讓學生能夠有效學習人教版高中生物課程的學習,需要正確的課堂導入方式加以配合。因此,本篇文章通過簡單概述導入法的作用,以及我國目前高中生物課程學習的現(xiàn)狀,列舉幾種較為常見的教學導入法供大家參考。
關鍵詞:人教版;生物教學;導入法分析
引言:
新課改后的教學方式不再是傳統(tǒng)的黑板粉筆和課本,不再是教師對學生單方向輸出和學生的被動式學習,在這種巨大的教學環(huán)境轉變下,需要強有力的教學方法加以支持,否則難以實現(xiàn)教學理念的創(chuàng)新。而高中生物課程作為我國初高中的重點課程,并且和我們的日常生活息息相關。針對這一特性可以使用教學導入的方式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設置該學科的重要意義,從而幫助學生提高自主學習的能力。
一、導入法的作用
導入法作為輔助教學的一種有效而含蓄的方法,最顯著的功能就是能引起學生的興趣,激發(fā)學生的好奇心,并讓他們能夠轉被動為主動參與教學活動,配合老師的教學課堂和方案。這種由內心產(chǎn)生的求知欲能夠幫助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更加專注和自主。
其次,當導入法能夠合理的被使用,就能夠循序漸進地引出教學的主題和意義,從而更好地展示課堂的教學內容,讓學生能夠在清晰目的的引導下認真學習。
除此之外,導入法還能實現(xiàn)新舊知識的有效連接。相似或有關聯(lián)的知識點在導入法的引導下,都會讓學生進入一個熟悉的學習情境中,讓學生在放松的心境下充分思考。不僅能夠有效復習所學知識,還能帶著對新知識的熟悉感進入學習的佳境。
二、高中生物教學課堂現(xiàn)狀
雖然教學理念創(chuàng)新的想法已經(jīng)在社會各界受到強烈的反響,但是實踐起來還是困難重重的,追根究底是因為缺乏有效的教學方法。就目前我國高中生物教學的現(xiàn)狀來看,教師和學生仍然缺乏深層次的溝通和交流,而僅流于表面的交流形式并不能在課堂中形成良好的學習氛圍,更談不上高效而有深度的課堂討論。
其次,由于在短時間內難以轉變僵硬的教學模式,導致生物課堂探究形式的公式化和死板。而生物課程作為一門實用性很強的生活性學科,需要教師根據(jù)學生的實際情況和所處的地理環(huán)境選擇探究的樣本,而現(xiàn)實中卻是探究主題的泛化和實驗的粗糙化,造成學生的觀摩學習如走馬觀花一般。雖然看到了整體流程和步驟,卻絲毫沒有受到啟發(fā)。除此之外,雖然能看到教師有意識地讓學生組建學習小組,但是往往成效甚低,名義上是小組共同探究,實際上學生卻是各做各的。當學生在不理解合作小組的意義前提下被生硬組建,只會造成學生的逆反心理和反感。
三、高中生物教學課堂中導入法的具體應用
(一)問題導入法
問題導入法顧名思義就是生物老師通過向學生提出疑問,讓學生通過獨立思考和小組討論等方式進行思考。問題導入法相較于傳統(tǒng)教學方法的最大特色就在于老師把學習的自主權以一種自然的方式過渡給學生。學生在老師的引導下充分發(fā)揮自身的主觀能動性,對老師提出的問題產(chǎn)生好奇心和求知欲,從而在不斷思考中形成自己的思維模式和提高綜合分析的能力。
但是使用問題導入法必須注意的是,教師的角色雖然不再是主導地位,但并不意味著教師只能充當一個問題提出者,而把所有的問題都交給學生思考。因此,在學生思考的過程中,生物老師需要對自己提出的問題適當給出引導和建議,目的是為了幫助學生更快地展開思考。學生就像草場上的羊群,雖然吃多少是由羊自己決定的,可是吃哪片地區(qū)的草能夠長得更好卻是由牧羊人決定的。而在課堂中,教師所扮演的角色就是牧羊人,需要為“羊群”提供更好的草場[1]。
(二)生活導入法
生物作為一門和我們的日常生活息息相關的專業(yè)課程,讓學生能夠更好地理解生物學的重要意義,從而認真學習,便是生活導入法能夠有效發(fā)揮作用的主要原因。
為了能讓學生對生物這門課程始終保持著強烈的好奇心,除了在課堂中借助電子設備的力量向學生展示生物界的奧秘,在實驗室向學生展示不同的實驗現(xiàn)象。還可以通過插入生活中的實際情況,當學生能夠在各種常見現(xiàn)象中發(fā)現(xiàn)生物知識,在這種強烈的熟悉感和代入感的作用下,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會更加強烈。
例如,為什么單眼皮的父母卻會生出雙眼皮的孩子?為什么不同的血型不能進行輸血?為什么通過嫁接的方式就能讓不同品種的植物結合?為什么人類能夠進化成高級動物而其他動物卻不能……當這些在生活中看似理所當然的事件被生物學加以解釋,學生就能真切地感受到學習生物這門課程的重要性和意義所在。
(三)復習導入法
人教版的生物課程知識雖然看似繁雜缺乏條理,三年的生物學知識看似凌亂卻隱含著邏輯體系。為了幫助學生能夠對所學的生物學知識有一個整體的框架體系,從而實現(xiàn)二次學習和鞏固已有知識點[2]。
在學習課堂的新知識點時,生物老師可以就目前的內容向學生提問之前的知識點,甚至可以從舊的知識點中提出新的問題,引發(fā)新的疑問和新的思考。當學生在重復學習和重復記憶時就能在腦海中構建生物學知識的整體框,在思考的過程中也會不斷對其加以利用。由此可見,復習導入法能夠有效的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和歸納總結的能力。
四、結束語
總而言之,在導入法的幫助下,能夠有效的活躍課堂的教學氛圍、增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提高合作學習效率。但是這一做法能夠有效實施的重要前提之一就是實現(xiàn)教學理念的充分更新和及時創(chuàng)新,能夠更加關注學生的教學體驗和實踐能力,而這一點想要實現(xiàn)離不開教師、學校,甚至家長和社會的理解和支持。因此,本篇文章希望通過簡述導入分析法的相關知識,對教育工作提供借鑒作用和幫助。
參考文獻:
[1]張靜.導入法在高中生物教學課堂的應用探討[J].新課程,2018.
[2]曾妙.新課程背景下高中生物課堂有效導入方法探究[J].課程教育研究,201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