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玉凡
摘 要:2017年中考政策發(fā)生重大變化,其中思想品德學科由各市自主命題改為全省統(tǒng)考。這一變革給初中思想品德課的教學帶來了一定的挑戰(zhàn)。文章主要從如何安排教學時間、落實教學內容、多方聯(lián)動助力中考三個主要方面總結初三思想品德教學的經(jīng)驗,并對新背景下初三思想品德教學與復習策略進行思考,以積極應對全省統(tǒng)一命題帶來的挑戰(zhàn)。
關鍵詞:省統(tǒng)考;初三思品;教學與復習;策略
【中圖分類號】G63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8877(2019)31-0178-02
2017年全省統(tǒng)一組織實施包含思品在內的10個科目中考,思品科考試時間推遲一個月,試卷也由各市自己命題改為省統(tǒng)一命題,試題的內容明確指向要與高中知識銜接,真正實現(xiàn)從知識衡量轉向對能力和素養(yǎng)的考查。這重大的變化給初三思品科的教學帶來了一定的挑戰(zhàn)。日常的教學中,教師可從以下幾方面調整策略應對統(tǒng)考挑戰(zhàn)。
1.合理安排時間,做好教學計劃
思品科省統(tǒng)考的考試時間推遲到六月中下旬,備考時間看似更充裕了,實則不然。首先,思想品德科目跟其他主科放一起備考,時間上爭取不到優(yōu)勢。其次,日常教學課時減少了,扣除節(jié)假日沖掉的課時,兩個學期的課時總共才160節(jié)左右。再次,其他主科課后作業(yè)量跟復習量基本占據(jù)了學生全部的課后時間,學生自覺分配給思想品德科目的課后時間少之又少。因此,必須提前做好每學期的教學計劃,科學安排好每課的課時及幾輪復習的時間。
附:2017—2018學年兩學期的教學進度安排
上學期:第一周:本周只有一課時,用于中考總動員;第二至五周:初三1.1—2.3的新課教學;第六周:國慶中秋放假;第七至十周:3.1—4.2新課教學;第十一周:四個單元日常測試的評講;第十二周:期中考試和試卷評講;第十三至十五周:初一年心理道德部分復習;第十六至十八周:初一法律部分復習;第十九周:元旦放假;第二十周:九年級主干知識復習與鞏固;第二十一周:初三期末考及試卷評講。
下學期:第一至三周:初二年心理道德部分復習;第四、五周:初二年法律部分復習;第六周:初二年知識測試與評講(清明節(jié)放假);第七至九周:完成國情專題復習及專題測試與評講;第十周(五一勞動節(jié)放假)至第十二周:完成第二輪結合時政熱點重點專題與主干知識復習及第二次模擬考;第十三至十五周:完成第三輪模擬卷練習與評講及查缺補漏;第十六、十七周(端午節(jié)放假):回歸課本,查缺補漏,考前指導。
2.提高效率,落實教學與復習任務
160節(jié)課要完成初三一本新教材的教學、三輪的總復習、5、6次的考試以及試卷的講評,還有平時每個單元及專題的練習和評講。要在短暫的時間內完成好教學與復習內容,除了平時提高每節(jié)課的課堂實效之外,還要對教材進行重新整合,按專題分輪來復習,以提高復習效率。
(1)提高課堂教學的實效性
首先,要調動學生學習思品的積極性,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不斷探索新的教學方法,開展多種形式的活動激發(fā)學生主動參與課堂的積極性,培養(yǎng)學生學習的動力和興趣。其次,構建生活化的思品課堂,開發(fā)思品課教學中的學生資源。每一個學生的成長環(huán)境都千差萬別,他們的身上都隱藏著巨大的潛能和資源。平時的教學中應該注意根據(jù)不同學生的實際,精選生活化的教學內容,采用生活化的教學形式,開展生活化的教學活動,充分開發(fā)運用學生原有的知識水平、興趣愛好、生活經(jīng)驗等可開發(fā)素材,讓課堂既能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又能促進學生自身的發(fā)展。
(2)重構教材與材料,抓住重點
首先,在尊重思品課程標準和思品教材內容的前提下,對教材與復習材料進行合理的整合以及適當?shù)娜∩?,理清教材思路,對教材和材料進行分類。橫向上,可從道德與心理,法律知識,國情常識三個大的方面歸類;縱向上,可在這三個大的主題范圍內從精神與文化、科技與教育、環(huán)境、法制等方面細化知識點,形成專題。其次,教學與復習都要抓重點,即教材中的主干知識、時事重點以及社會熱點中與教材知識有緊密關聯(lián)的交集點。明確中考政治學科試題改革的方向以及中考考察知識的廣度與深度,充分發(fā)揮中考對教學的導向作用。精編精選配套學案與復習練習,設計熱點、焦點題幫助學生學以致用,減輕學習負擔,提高學習效率。
(3)明確階段性復習目標,合理利用“四輪復習法”
第一輪:系統(tǒng)復習階段。側重于對基礎知識的領會、記憶,并使其系統(tǒng)化。教材內容須根據(jù)中考重點進行有目的的篩選、歸類。本輪復習一定要打好基礎,落實學生過記憶關。第二輪:專題復習。主要是提高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這其中包括分析材料的能力,思考問題的能力和解題的能力。本輪復習要選取與課本內容緊密相關的時政熱點分門別類進行訓練,注意理論聯(lián)系實際,落實學生過基本方法關。第三輪:模擬練習。主要通過模擬練習提高學生的應考能力,通過多練使基礎知識在理解和應用上達到運用自如、舉一反三,指導學生查清自己在知識掌握方面欠缺的地方,抓緊時間補缺補漏。本輪復習要抓住重要主干知識與精選習題,落實學生過基本技能關。第四輪:查漏補缺,重點提煉,考前指導。一方面要對學生易出問題的知識點或思想認識不夠的方面強化訓練,另一方面要重點訓練學困生與臨界生的基礎題目,有針對性的進行考前輔導訓練,落實學生過心理關。
3.多方聯(lián)動形成合力,多措助力學生中考
備戰(zhàn)中考不是教師的“獨角戲”,也不能靠學生自己獨撐,它是一個綜合影響的系統(tǒng)工程,需要學校、學生以及家長三方聯(lián)動形成合力,多措共同助力。
(1)教師方面
集體備考,合理分工。首先,每周都要集體備課,集思廣益,資源共享。認真研討教學與復習進度、目標、教法、學法、復習重難點以及階段性檢測;總結每階段的教學與復習的經(jīng)驗,對存在的問題進行整改。其次,合理分配備課組成員的任務,使其積極參與到研究中考方向與精編練習之中,落實全年段的學困生以及臨界生的背誦與默寫。
(2)學生方面
首先,精心策劃,激情動員。每個初三學年開學的第一堂課,可用來進行全方位的動員。動員的內容包括:思品學科復習特點;復習建議、步驟和進度;往年中考的試題趨向分析;對不同層次學生提出不同的要求,然后鼓勵學生對本學科懷有信心和激情投入到備戰(zhàn)中考中去。其次,建立學習小組,促進學習。在六人、四人小組的基礎上,組建“師友型”二人學習小組。根據(jù)學生的成績、性格等進行科學搭配,“師友”互相幫攜,共同提高。
(3)家長方面
通過各種途徑與方式引導家長參與幫忙。如借助家長會的平臺,強調學科的重要性,通過家長委員會、家長QQ群、微信群,或是家訪、打電話等方式,獲得家長對本學科的支持與幫助,督促孩子完成每天的背誦任務。運用網(wǎng)上家校等平臺每天明確抽背的任務,指導家長掌握抽背的技巧與方法,讓家長的督促具有可行性。
除此之外,還應當重視以下幾個方面的研究:
第一,要重視考試研究。研究的內容包括課程標準、指導意見、教材原本以及歷年的試題。研究過程要注意考試依據(jù)文本中關于能力層次的界定與考查;試題與指導意見的一致性;不同版本的兼容性以及試題特點與規(guī)律的梳理。
第二,要加強人的研究。研究內容包括命題人、教師、學生以及管理者。研究過程要關注命題人的命題理念與技術,以及命題人員的結構及影響;教師教學過程的定位,正確處理教育學的關系;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開展生本課堂教學設計;管理者的教育管理水平,充分體現(xiàn)與時俱進。
第三,要重視過程管理。不管是教師、學生還是家長方面的工作安排都要保證做到有計劃、有布置、有檢查、有反饋,努力把每一項工作都做實、做細,確保見成效。
第四,考前要回歸基礎,調適心態(tài)。臨近考試的教學與復習一定要回到教材的主干基礎知識,加強重點時政掌握,還要調節(jié)學生的心態(tài),緩解他們臨考的緊張情緒,鼓勵學生自信從容的應對考試。
總之,只要是符合自己風格,適應學生的實際,提高教學與復習效率的就是好策略。只有掌握合適的復習方法,采取適當?shù)慕虒W措施,才能在備戰(zhàn)中考中提高效率,事半功倍。以上是我從事思品初三教學工作的一點心得,僅供參考,如有不妥,敬請斧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