顏慶
摘 ?要:中學美術作為我國基礎教育的重要學科,旨在培養(yǎng)學生的美育,陶冶學生的情操,加強學生人文修養(yǎng)和藝術修養(yǎng)的培養(yǎng)。在新時期課程改革背景下,對中學美術教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想達到這些新要求,教學工作者在實際教學過程當中,就要尋求新的教學內容和方式方法進行美術教學。當前纖維藝術教育作為時代發(fā)展的、具有特色的一種藝術教育方法,和初中美術教學進行有機的結合,能夠起到意想不到的藝術熏陶和引導作用。所以本篇文章主要針對纖維藝術教育在中學美術教育中的應用進行相應的探索與實踐,希望能夠有效地融合纖維藝術教育,提高中學美術教學效果,滿足學生的需求,推動中學美術教學質量提升。
關鍵詞:美術教學;纖維藝術;有機結合
【中圖分類號】G 633.951 ? ?【文獻標識碼】A ? ? ? 【文章編號】1005-8877(2019)35-0108-01
經過一段時間的美術教學,筆者發(fā)現當前初中的美術教材當中所涉及到的手工課較少,這就意味著學生在進行美術學習的時候缺乏動手能力和設計能力的培養(yǎng)過程和有效的培養(yǎng)依據。纖維藝術作為現代藝術的一種,是基于傳統(tǒng)編織工藝的基礎之上結合時代的特點構成符合現代學生認知以及教育需求的一種藝術情感表達方式。由于纖維藝術和人們的生活有著較大的聯系,將纖維藝術和中學美術進行有機結合,更能夠讓學生更加深刻地學習藝術,實現返璞歸真,促成中學美術教學工作的全面發(fā)展。
1.纖維藝術教育在中學美術教育中的作用分析
目前纖維藝術教育在高校教育當中取得了較為不錯的成果,但是在中學階段的美術教育當中還有所欠缺,但這并不代表著纖維藝術教育在中學美術教育當中不具備可行性,實際上纖維藝術教育在中學美術教育中的作用是非常大的。
(1)更有助于促使學生了解民間藝術品
民間藝術是美術教學的一個重要內容,而纖維藝術當前在民間藝術當中的體現較多,比如,民間的編制和纖維藝術的結合形成了時代鮮明的纖維藝術。通過纖維藝術在初中美術中的教學,引導學生能夠認識常見的纖維藝術作品,特別是對于一些農村的學生而言,比如,農村的簸箕、蒸蓋、背篼等等,引導學生對這些纖維藝術作品的制作過程和手法進行觀察,增強學生對纖維藝術的了解,能夠加強民間藝術文化的傳播,提高學生的藝術感知能力培養(yǎng),加強對學生美育的培養(yǎng)。
(2)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設計意識
纖維藝術作品具有較強的觀賞性和可操作性,在纖維藝術品編制的過程當中,學生可以根據自身的想法編制出各種各樣的形狀,通過不同的編織表現方式來表達自身內心的情感藝術。而編制藝術的取材較為方便,比如,繩子、廢舊毛衣甚至是大自然當中的花花草草都可以作為編織藝術的原材料,在取材的過程當中能夠開闊學生的視野,促使學生發(fā)現生活中的美,并在獲取材料之后通過對作品的設計,讓學生對不同編制材料所具備的觀賞性和表現性進行思考,選取恰當的材料進行創(chuàng)作,從而能夠進一步培養(yǎng)學生的設計意識,加強學生美育的培養(yǎng)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yǎng)和藝術修養(yǎng)。
2.纖維藝術在中學美術教學中的探索與實踐
在中學美術教學當中,除了要引導學生對美學知識的認知和學習,更重要的是要讓學生發(fā)現美、創(chuàng)造美。而當前初中美術教育當中正是缺乏這樣的教學素材和教學內容,纖維藝術的有效應用正好彌補了這一空缺。
(1)注重纖維藝術和中學美術課程的設置
在新時期課程改革背景下,相關教學工作者要收集相應的資源,將纖維藝術融入到中學美術課程當中,圍繞纖維藝術的教學重點,立足于傳統(tǒng)工藝,充分體現纖維藝術的時代特征和藝術情懷,通過融入初中美術課堂的方法,讓學生在美術學習當中接觸纖維藝術。同時在課堂上教師要將纖維藝術作品通過事物的方法展現在學生面前,讓學生可以對纖維藝術作品進行觀賞、觀察,用更加直觀的方法刺激學生的纖維藝術創(chuàng)作欲望和學習熱情。除此之外通過這種方法能夠打破藝術與生活的界限,利用纖維藝術使得初中美術知識的學習更加平民化、生活化和通俗化,讓傳統(tǒng)的美術課堂從生硬難懂的理論知識變得更加多元化和生動化。讓學生在氛圍濃厚的課堂當中學習美術知識,實踐美術知識,在纖維藝術創(chuàng)作當中升華和釋放自身的美術情感。
(2)引導學生進行纖維藝術作品的創(chuàng)作和實踐
纖維藝術作品是一種古老的民間藝術形式,要想學生通過纖維藝術更好地學習和了解美術知識,教學工作者就必須要在建設過程當中加強引導學生對纖維藝術作品的創(chuàng)作和實踐,在纖維藝術作品創(chuàng)作和實踐過程當中培養(yǎng)學生的實踐能力和設計思維。比如,教師可以讓學生用毛線、棉線、麻線、藤蔓、竹篾等多種學習原料進行纖維藝術作品的編制和設計,通過給學生進行作品理念的講解和美術知識的教學之后,讓學生能夠通過這些原材料設計和創(chuàng)造出一件符合學習內容的作品。拉近學生和纖維藝術作品之間的距離,提高學生的認知,從而真正的體現出新時期背景下纖維藝術在中學美術教學中的具體應用,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
總而言之,纖維藝術在中學階段的美術教學中的作用是非常明顯的,教學工作者要通過課程設計以及引導學生進行纖維藝術作品的創(chuàng)作和實踐,加強學生對纖維藝術作品的感知學習和傳承,從而豐富中學美術教學課堂,實現新時期背景下中學美術教學內容的更新和轉變。
參考文獻
[1]林樂成.從“工作室”到“實驗室”—清華大學美術學院的纖維藝術教學[J].中國美術,2015(06):94-101
[2]楊曉.纖維藝術在本科教學中的傳承與創(chuàng)新—以蘭州城市學院美術學院纖維藝術工作室為例[J].中國包裝工業(yè),2014(24):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