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素紅
子曰:“不憤不啟,不悱不發(fā)。舉一隅不以三隅反,則不復也?!绷曌鹘虒W其實也是一個“舉一反三”的過程,這里的“一”可以是一個例子、一個命題、一句話、一個觀點等。這里的“三”就是現(xiàn)象,是各種各樣、豐富多彩的現(xiàn)象。在教學中抓住“一”進行解構(gòu),繼而挖掘“一”的內(nèi)涵,感知“三”的精彩。從“一”到“三”,引領(lǐng)學生走向言語能力多元化的發(fā)展。下面,我以“成長的
煩惱”習作教學為例,談?wù)勛约旱?/p>
做法。
一、聚焦一個話題,多視角開發(fā)習作素材
學生習作最大的難題是不知道寫什么。一提到成長的煩惱就是作業(yè)多、沒有自由、成績不好。一個班級的作文就像從幾個模型里做出來的一樣。其實,“成長的煩惱”是一個主題,圍繞這個主題畫同心圓,可以引發(fā)出無數(shù)個習作的小話題。
1.打通思考路徑
“同學們剛才紛紛說了自己在學習上的煩惱,有沒有其他的煩惱呢,比如自己的身體有沒有讓你苦惱的地方?”學生的話匣子打開了,有人覺得戴眼鏡特別不方便,有人嫌自己太胖,買不到合適的衣服…… “同學們與同桌、朋友相處時有沒有小小的煩惱呢?”“在家里,與父母相處時有什么煩惱呢?”“成績不好有煩惱,成績好就沒有煩惱嗎?中等生的煩惱是什么?”聊向四面八方,打開學生的思維,豐富習作素材。
2.圍繞熱點話題
隨著國家“二胎”政策的放開,許多家庭有了“二孩”,二孩時代的到來,三口之家變成四口之家,家庭成員之間的情感肯定會產(chǎn)生許多微妙的變化。我調(diào)查了一下,班里39人家中有二孩,16人自己就是二孩,8人是獨生子女。于是,就“二孩”現(xiàn)象,圍繞“你的父母偏心嗎?”“家中的弟弟妹妹對你造成哪些方面的影響?”“你就是二孩,如何與哥哥或姐姐相處?”“你希望自己有個弟弟或妹妹嗎?”這些話題與學生交流。打上時代烙印的特色生活是習作永不枯竭的源泉。
3.形成習作架構(gòu)(如圖1)
二、凸顯一個難點,多渠道實施精準幫扶
本次習作教學面對的人群是高年級學生,他們有一定的習作基礎(chǔ),基于“以學定教”的理念,抓住學生在習作中遇到的困難,順勢引導,精準幫扶,突破難點。
1.破譯自我,慢鏡頭掃描心理
翻開學生的作文,大多數(shù)心理活動描寫少。特別是寫“成長的煩惱”這樣的作文,這不能不說是一個缺憾。寫好心理確實是一個難點。班級里有對組合引人注目,一個身高1.75米,一個身高1.35米,形成了強烈的反差,當事人寫了自己身高的煩惱。
比賽結(jié)束了,大家站成一排讓老師拍照片,老師跑過來對我說:“劉欣,陳浩太高了,你就不要站在他旁邊了?!蔽夷X袋瞬間“嗡”的一聲響,頓時滿臉通紅,如果地上有條縫,我肯定會鉆進去。
——《個子矮的煩惱》
大多數(shù)學生都是這樣極力地去描寫一種現(xiàn)象,卻體察不到自己內(nèi)心情感的波動,捕捉不到內(nèi)心活躍的語言。因此,要引導學生破譯自我,捕捉心理活動的軌跡。那么,如何破譯自我的內(nèi)心?我經(jīng)常會采用“慢鏡頭”的方式“掃描”學生的心理。
(1)腦袋瞬間“嗡”的一聲響,“我”心里會想些什么?
(2)“我”滿臉通紅,內(nèi)心有什么想法?
(3)如果地上有條縫,“我”肯定會鉆進去,“我”的心里又是怎么想的?
從這三處入手,添加人物的心理活動,學生有了支點,有了階梯,知道如何去捕捉心理活動的軌跡,寫起來也就得心應(yīng)手了,文章也有了活力。下面為學生習作修改后:
……我腦袋瞬間“嗡”的一聲響,啊,老師,你可不可以不要提醒?。∵@是在我的傷口上撒鹽啊!嗚嗚,嗚嗚,今天是哪根神經(jīng)搭錯了,竟然神不知鬼不覺地跑到陳浩身邊,快走!快走!我頓時滿臉通紅,感覺所有的目光都向我射來,所有的笑聲都向我涌來,嗚嗚,嗚嗚,都上六年級了,我的身高還停留在1.35米,如何做頂天立地的男子漢?。∫堑厣嫌袟l縫,我肯定會鉆進去,再也不要出來!
——《個子矮的煩惱》
2.適時總結(jié),不斷豐富心理
如何讓學生對看不見、摸不著,甚至是飄忽不定、稍縱即逝的內(nèi)心世界有一定的敏感度?需要慢鏡頭掃描式的訓練,更需要在此基礎(chǔ)上不斷地總結(jié),從各個角度走進學生復雜多樣和豐富多彩的內(nèi)心世界,找到其內(nèi)心世界隱藏著的神秘的習作力。習作講評課中,我和學生總結(jié)了不少心理描寫的方法,下面呈現(xiàn)的是其中的幾種心理描寫法:
糾結(jié)式:“一邊是嚷嚷著要絕交的表妹,一邊是我學習的好幫手,她倆鬧矛盾,我該幫誰?如何勸說?愛在左,情在右,真是左右為難?。 ?/p>
——《和事佬難當》
解嘲式:“不就是頭上多長一些白發(fā)嗎?有必要大驚小怪嗎!我何必要在意他人的眼光呢!算了!算了!走自己的路,讓別人去說吧!”
——《少白頭的煩惱》
冤枉式:“媽媽,明明是弟弟搗亂砸壞了電視機,你怎么就不問問事情的前因后果呢?你怎么動不動就對我批評一通呢?我好心看管他卻得來這樣的下場,真是比竇娥還冤?。 ?/p>
——《被奪走的愛》
……
三、關(guān)注一個問題,多引領(lǐng)把握生命航向
教師應(yīng)從學生的習作中洞悉他們的內(nèi)心世界,發(fā)現(xiàn)他們面臨的問題或困惑,進行潤物細無聲的引領(lǐng)。
1.寬容思想,尊重兒童天性
每一篇習作都是學生心靈之聲的產(chǎn)物。如:
“你們看,她額頭這么大,前面頭發(fā)真少啊!”每次聽到這話,氣得要吐血,真想一腳把他們踢飛,以解心頭之恨,但我還是忍住了。
——愛美之心,人皆有之。這位小作者因發(fā)際線太高而心生怨氣。
在校門口遇見她,也只是簡單地微笑,彼此道聲好,再機械般地走進教室。上課時,我努力使自己的目光移到黑板上,但心神無法抑制;下課了,我也不和她說話。我發(fā)現(xiàn),這樣子不僅使我對她的好感度直線上升,更是把自己折磨得痛苦不堪。
——這是一位青春期男孩的痛苦。
不要綁架學生的思想。沒有什么是不能寫的,允許學生發(fā)出各種各樣的聲音,寬容學生的自由思想,把心中的不快、煩惱、憂愁、恐懼、渴望、牢騷……盡情揮灑。讓學生的思想真實地展現(xiàn)在我們面前。只有這樣,我們才能真正走進學生的心靈深處,把握生命航向。
2.疏導心理,關(guān)注生命成長
習作中有不少學生吐槽二胎就是一個禍害,不應(yīng)該來到這世上;一聽到老師布置作業(yè)就頭疼;一定要離家出走,一定要離開父母的管制……這些學生的思想特別偏激,他們是在用放大鏡看待自己的煩惱。學生之所以能毫無顧忌地坦誠自己的煩惱,是因為他們需要我們的傾聽,需要我們的參與。在講評課上,我經(jīng)常圍繞某一個話題和學生展開討論:“你的弟弟妹妹有沒有給你帶來過歡樂?”“想一想父母平時是如何照顧我們的”“學生時代,你的目標是什么?”……討論的過程是學生觀點碰撞的過程,是學生心理調(diào)節(jié)的過程,是教師潛移默化引導的過程,是學生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的過程。比如那個在結(jié)尾寫要離家出走的學生,在一番討論后對自己的習作進行了修改:“我的第N次作戰(zhàn)計劃失?。±蠇屵€真是我的克星,難怪我總有一種‘既生瑜,何生亮’的感受!”把心中的怨氣變成一種幽默調(diào)侃,或者變成一種愿望,這不失為解決煩惱的好方法。
通過“一”把握習作教學的本質(zhì)和規(guī)律,通過“三”清晰地呈現(xiàn)學生學習習作的過程,進行針對性的指導。習作教學就是“一”與“三”相互補充、相互促進、不斷上升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充分認識到習作是為他們正確認識世界、表達自己而服務(wù)的。
(作者單位:江蘇濱??h第二實驗小學)
責任編輯 郝 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