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素瑜
摘 要:語文課堂教學是一門很深的學問,具有極強的藝術性,為了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我們必須牢牢抓住提高課堂教學的五大法寶。作為萬眾矚目的語文課,如何提高它的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在這里,我想談談自己提高語文課堂教學的五大法寶。
一、準確地解讀文本
準確地解讀文本,是上好語文課的前提,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要從普通讀者欣賞性的閱讀、學生學習、教師教學這三個角度,一步一步地潛心研讀文本,把握其語言特點及人文內(nèi)涵。第一步,教師要作為一般讀者去賞讀,投入其中,忘乎所以,感受文本的意境美、情趣美、形象美、人格美、語言美……第二步,以學生的視角,思考可以學什么、不學什么,學習中的困惑是什么,哪些可能是學生學習的疑點、難點、興奮點;第三步,從教師教學的角度,確定教學目標、教學內(nèi)容以及教學方法和策略。
二、課堂上應注重濃厚的語文味
所謂的語文味即是語文的文學藴味,包括語文、文學、形象、構思、意境、哲學、情趣等藴味,也即是語文美。所以,語文課就要應有濃厚的語文味,才能提高語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那么,如何把語文課上出語文味來呢?
首先,語文教學必須從語言文字入手,引領學生對語文作品反復涵詠體味。給學生創(chuàng)造充分閱讀的時間,讓學生在瑯瑯書聲中,用心靈去擁抱語言,和作者的心靈直接對話,在思維和情感的強烈震撼中領會作者偉大的人格、深邃的思想和美好的情操。所謂“讀書切戒在慌忙,涵泳功夫興味長”(宋-陸九淵)。教師引導學生反復朗讀、大量閱讀、細細品讀、深情誦讀中反復涵詠體味,讓學生領會語言文字之美,從而領會作者的言外之意,意外之境。
其次,要圍繞“語文本體”引導學生在充分的思維空間中,多角度、多層面,甚至是有創(chuàng)意地去理解、欣賞作品,產(chǎn)生對文本的情感美、語言美、形象美、構思美、意境美、哲理美和情趣美的認同與贊賞,并產(chǎn)生強烈的求知欲、創(chuàng)作欲,從而更加熱愛祖國的語言文字。
三、課堂上應注重師生交流的具體化
我們常聽到這樣一些課,學生發(fā)言雖積極投入?yún)s只能蜻蜓點水式地說些粗淺感受,缺乏“含金量”;有的則雖然觀點較深入但語言不規(guī)范,表達欠妥、詞不達意;更嚴重的,甚至還有語序失調(diào)、邏輯紊亂等現(xiàn)象。這樣的課自然很難說是“高效率”和“有成色”的。在語文教學中,課堂交流環(huán)節(jié)既是學生心得匯談的最佳“平臺”,更是言語操練最主要“時段”。曾有專家提醒:“語文課,交流好才是真的好?!币驗檎Z文課是學習語言文字的課程,如果學生在語文課上不講究、不練習、不規(guī)整自己的語言,那應該在什么課上去講究、去練習、去規(guī)整呢?因此,我在語文教學中,很注意師生之間的交流,如:我在教《一夜的工作》時,曾問學生:“你覺得總理這一夜是怎樣的一夜?”一位學生站起來說:“簡樸。”我接道:“你的回答也很簡樸,再說說理由好嗎?”于是這位學生想了想說:“因為他是一國的總理,辦公室里就算有高級的擺設都不過分,現(xiàn)在卻只有一張不大的寫字臺,兩把小轉椅,一盞臺燈而已,因此我覺得總理非常簡樸。”由于我的追問,學生的發(fā)言從一個詞增加到了非常有理有據(jù)的一段話,因具體化而大大提升了“含金量”。實際上,唯有具體的課堂交流,才能讓語文教學豐潤、高效!
四、課堂上應注重訓練落點的“個性化”
上乘的教學必須根據(jù)教材特點來確定教學目標,在充分保證對教材內(nèi)容全盤兼顧的前提下適度彰顯自身的“個性”,以便“集中火力”地發(fā)揮其“例子”功能,真正做到因“課”制宜。如果課文音韻鏗鏘,則朗讀訓練當加大份量;如果課文結構精巧,則謀篇布局需有效提示;如果課文詞句華美,則品味咀嚼要不惜余力,如果課文意境深邃,則研磨揣測應做深做透;……應該說,“教材內(nèi)容”與“教學內(nèi)容”其實并不能劃上“恒等號”,因為“教材內(nèi)容”往往必須經(jīng)過適當刪削與剪裁之后方能變?yōu)椤敖虒W內(nèi)容”。否則,教學就很難做到有的放矢、突出重點。如果教師貪多求全,企圖把眾多內(nèi)容“最大化”地交給學生,那常常會令教學的“預算”無法變成“決算”,豈不讓人“一聲嘆息”?因此,語文課的“訓練落點”必須“個性化”!
五、課堂上應鼓勵學生自主學習,勤思多問
在課堂教學中,如果學生學習的主動性越明顯,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就越大。因此,我們應創(chuàng)設情景給學生以主動施展才能的平臺,促成學生主動參與課堂教學的全過程。所以,我們應該鼓勵學生自主學習,勤思多問?!皩W以思為貴”。愛因斯坦說:“學習知識要善于思考、思考、再思考,我就是靠這個學習方法成為科學家的。”一切有成就的人都善于思索,都有好思的習慣。教師在指導學生學習時一定要注意多啟發(fā),多反問,不要包辦代替,要鼓勵他們想問題、提問題、鉆研問題?,F(xiàn)在有些學生一看題目較難尚未好好琢磨就去問老師,這時候如果老師鼓鼓勁,學生仔細一分析,可能就想出來了。如果鼓勁還不行,老師可以給學生指思路。要根據(jù)學生所提的問題教給學生思維方法。
學問學問,又學又問。問是讀書的鑰匙,是思考的起點,是深鉆的體現(xiàn)。宋代朱熹說過:“讀書無疑者須教有疑?!泵魅岁惈I章說:“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疑者覺悟之機也?!狈彩菍W生都善于提問題,而學習差的同學往往提不出什么問題,他們對學習不精心,囫圇吞棗,即使發(fā)問也不愿深入思考,因此往往似懂非懂。當然好問也應有一定方法,也是需要培養(yǎng)的,好問不等于胡問瞎問。好問首先要問自己,要多給自己提幾個問題,多問幾個為什么。不要盲從,別人的答案究竟對不對,還要經(jīng)過自己思考、鑒別。將別人的答案同自己原先的想法對比一下,想一想自己與別人的差別,從而發(fā)現(xiàn)自己思維的毛病,學習人家思維的方法。學生只有在自己會思、會問、會學的基礎上,才能更有效地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總之,語文課堂教學是一門很深的學問,具有極強的藝術性,為了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我們必須牢牢抓住這五大法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