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曲
摘 要:本文以高考復習課中的語篇分析為藍本,在高三復習課中進行重新整合應用。以語篇主題為中心,注重語言基礎知識和應試技巧相結合的訓練,培養(yǎng)學生的應試能力的同時,也加強課外知識拓展和英語興趣的培養(yǎng),最終提升學生的綜合應用英語的能力,培養(yǎng)學生的英語核心素養(yǎng)。
關鍵詞:語篇主題課堂應用能力培養(yǎng)
一、理論基礎
2017年修訂版的《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指出:“英語課程……應以解決問題為目的,整合語言知識和語言技能的學習與發(fā)展,將特定主題與學生的生活建立密切關聯(lián),提高學生的鑒別和評判能力,培養(yǎng)學生的邏輯思維和批判性思維,引導學生建立多元化視角。”
而近年來英語全國卷的語篇閱讀題材涵蓋了記敘文、說明文、議論文等;內容包括科技,勵志故事,旅游等方方面面。充分體現(xiàn)了《課程標準》中描述的“人與自我、人與社會、人與自然”這三個主題語境。
因此教師在準備高三復習課時,必須對語篇進行透徹分析和整合之后,挖掘語篇的主題意義,并進行有效拓展;要整合語言知識學習、語言技能發(fā)展、文化意識形成和學習策略應用,落實培養(yǎng)學生英語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目標。而在教材中所學的語篇內容,在復習課堂中不僅成為他們發(fā)展語言技能和形成學習策略的素材,還能讓學生在閱讀和拓展過程中,培養(yǎng)他們的思維辨析能力。
二、課堂實例應用
1.利用語篇分析復習語法
自從高考英語全國卷取消單項選擇這一題型后,高三復習對于語法板塊的復習受到不同程度的弱化。但是語法知識學習是非英語國家學生無法避免的一個坎。而語法課堂又因為其缺乏語境而顯得枯燥無比。利用語篇分析來進行語法學習恰恰可以解決這一問題。教師可以把語法教學和復習以語篇的形式,放入特定的語境中,引導學生進行語法內容的學習和復習。這一過程可以由簡入難,由結構到句型,再到篇章,讓學生漸漸掌握語法結構的理解和應用。
例如給學生復習動詞的時態(tài)語態(tài)時,筆者選取了一篇跟必修一 Unit 1 Culture Relics 相關的短文,把Reading Passage 中琥珀屋的前世今生,用不同的動詞形式展現(xiàn)出來,讓學生進行課文填空。并從中歸納出各類時態(tài)的使用方法。
A Introduction of the Amber Room
The Amber Room (design) for the palace of Fredrick Ⅰ. In 1716, Fredrick? William Ⅰ(give) it to Peter the Great. In return, the Czar? ? ? ? ? ? ?(send) him a troop of his best soldiers. After that, the room (serve) as a small reception hall for important visitors. In 1770,The room (complete) the way she wanted. More details, such as candles, (add) to the Amber Room to make its mirrors and pictures (shine) like gold.In 1941, Two countries, Russia and Germany, were at war. The Russians.(remove)some furniture and small art objects, while some of the Nazis secretly(steal)? the room itself. After that, what __________ (happen) to the Amber Room _________ (remain) a mystery.Recently, The Russians and Germans (build) a new Amber Room by (study) old photos of the former Amber Room.
筆者先讓學生完成以上練習,用動詞的正確形式填空。接著通過提問引導學生思考:
1). What kinds of tenses do you use in the exercise?
2). Why do you choose this kind of tense/ voice?
3). How many tips can you use in doing this kind of exercise?
通過演繹—歸納法,學生能總結出,通過時間狀語、文章的主要時態(tài)等,判斷需要使用的動詞形式。通過觀察主語和謂語動詞的關系,來決定使用主動還是被動語態(tài)。
2. 利用語篇分析帶動專題閱讀
高考題型中,語篇閱讀是英語考題中的重中之重,無論是分值比重還是題型比重,篇章閱讀都占據了主導地位。高考題通過閱讀理解、七選五閱讀、完形填空等題型考察了學生的主旨要義理解能力,詞義推斷能力、推理判斷能力和細節(jié)歸納能力等等。體裁包括應用文、記敘文、說明文。話題包括人文、科技、故事等等。因此語篇解讀對學生的綜合能力是極大的考驗。教師可以從體裁分析的角度出發(fā),幫助學生了解文章的體裁結構、篇章模式和篇章類型,使學生掌握不同問題的閱讀方法,給予學生必要的指導。(馬世飛,南京師范大學附屬揚子中學,中小學英語教學研究 2017.10)
例如三十六中唐國基老師的單元話題與應用文閱讀課。他以復習Book 4 Unit 5 Theme Parks 作為語篇話題,從語篇特色入手,首先復習與主題公園有關的詞匯,作為話題積累。
What (activities /facilities):architecture/ exhibition / ride/ parade...
How (how ‘s the …/ how much…?):
Adjective: guided, authentic,…
How much: admission...
How long: duration...
Why (benefits): have a better understanding of a culture…
接著,唐老師簡短地概括了應用文問題特點和設問方式后,對高考試題中閱讀理解A篇進行文本分析,點出這類文體有結構層次分明(常為總—分結構)、常帶副標題、常與人名地名有關、多為細節(jié)理解題等特點。并以具體試題范例進行歸納講解,引導學生找出應用文解題技巧:
a. 尋讀/查讀(scanning):帶著問題,特別是特征詞,去文中快速尋找所需信息。
b. 同義轉化(paraphrase):任何一道題在原文中一定有依據,但即使是細節(jié)題,其提干或正確選項通常也不會和原文一模一樣。
c. 自上而下的順序(top-down):命題者通常會依據信息點在文章出現(xiàn)的先后依次命制題目,因此可以從上到下依次定位所需信息。
最后已真題演練鞏固學生所學的技巧。唐老師以語篇帶動學生的詞匯復習、閱讀語篇分析、高考技巧點撥、以及相關語篇演練,把圖式理論和教學實踐極好地結合,呈現(xiàn)了一堂精彩的高考復習課。
3. 利用語篇分析帶動寫作應用
作為語言輸出的高層次要求,寫作一直是學生視如畏途的題型。學生在面對寫作話題時,常有詞匯貧乏、句型混亂、邏輯不清、結構松散等問題,因此導致他們在高考試題的書面表達中失分嚴重。若是教師通過語篇分析與講解,把話題詞匯,相關句型和寫作技巧進行有機整合,引導學生進行話題寫作,則能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筆者在復習必修一Unit 2 English Around the World 這一單元時,根據本單元的篇章內容,制定了介紹英語學習經驗這一主題,設計了一堂寫作應用課。
首先根據話題內容,筆者讓學生復習與本單元話題相關的單詞和詞組:
Words: accent /dialect/ spelling/ vocabulary /usage…
Phrases: come up/ make use of/ form the habit of/ make great progress
其次,筆者設計了相關的句子翻譯讓學生練習句型寫作。以詞組短語帶動學生的句型寫作。同時積累了話題寫作的相關素材。
Sentence structure:
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英語是一門美麗而獨特的語言),which is well worth learning.
2. _________________(在老師的幫助下),I made great progress with my English.
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們讀得越多,我們的英語就會越好)
4. Only by reading widely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們才能開闊視野)
5. Learning English 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但能增進我們對外國文化的了解),but also helps us to communicate with English-speaking people.
……
然后,跟學生一起復習常用的連接詞和短語:aswellas,therefore,meanwhile,however,inmyopinion,etc.讓學生根據以上內容,連句成篇,完成一篇關于學習英語的短文。最后根據課堂內容布置學生完成一篇習作,要求學生課后完成。
這節(jié)課通過詞匯----句型----篇章這種由淺入深的模式,對學生進行循序漸進的引導,幫他們一點點地掃除寫作障礙,帶領他們完成寫作任務。最后學生呈現(xiàn)出來的作為家庭作業(yè)的習作,比之前的水平有了明顯提高。
三、結語
以語篇分析為中心的課堂為教師搭建了一個廣闊的舞臺,提供了豐富的素材和內容。教師需要做的是,把手上的材料根據需要進行挑選、分析、整合、合理安排素材,根據學情和教學需要組織課堂活動。這一教學策略只要長期堅持,就能培養(yǎng)學生的應用英語的綜合能力,提高他們對英語應試技巧的掌握;同時也能通過大量閱讀培養(yǎng)他們的英語學習興趣,拓寬他們的視野,以培養(yǎng)有世界眼光、國際胸懷的新時代學習者。
參考文獻
[1]教育部,高中英語新課程標準(2017版)人民教育出版社,2017
[2]馮亮,基于圖式理論的“拓、點、篇、練”閱讀課堂復習模式,廣西教育,2018.5
[3]馬世飛,基于語篇標準的高中英語文本解讀的教學實踐,中小學英語教育與研究,2017.10
[4]蔣炎富,圖式理論知道下利用課文標題提高語篇理解能力的探究中小學外語教學(中學篇)2013年第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