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新喜
摘 要:近年來,素質(zhì)教育在不斷被提倡的同時,走在教育最前線的課堂教學受到了更加廣泛的關注,一節(jié)課是否達到“好”的標準,最主要的是看教師是否能把學生的參與性調(diào)動起來,教師的語言是否簡約和優(yōu)美,這就是所謂的課堂語言的有效性。在目前的很多課堂上,教師的課堂語言有效性仍沒有被重視,尤其是高中的語文課堂更是猶如一潭死水,教師沒有發(fā)揮好有效語言的重要作用,學生也沒有發(fā)揮到該有的主體作用,最終導致教學質(zhì)量不盡人意。
關鍵詞:有效性;語文;探究;課堂
引言:語文是整個學習生涯中最重要的一門學科,也是所有師生家長心目中的主課,從孩子開始上學接觸到語文乃至最后大學畢業(yè),語文課都是必修的一門課,也是學好其他課程的一個前提和基礎,這就要求語文老師在教學過程中有區(qū)別于其他學科的平淡無奇,語文老師要在課堂教學中發(fā)揮自己的語言特長,這里的語言指的是文字表達的簡練和精準,也包括語文老師在課堂上的肢體語言優(yōu)美生動,尤其是面對高中學生,他們接觸的課業(yè)比較繁重,思想壓力很大,他們需要一個時刻調(diào)動積極性的老師去活躍課堂氛圍,在課堂氣氛中培養(yǎng)他們的語文素養(yǎng),提高語文課堂的時效性,最終使學生感受到語文的魅力所在,輕松愉快地學習語文這門學科。
一、語言“有效”必須表現(xiàn)出來
語言也就是人們說話,可以分為不用出聲的肢體語言和需要聲音的表達語言。人們在平時交流時并不刻意去發(fā)覺語言有效或無效的重要性,但老師在上課的時候把語言的有效性發(fā)揮不出來,即使課前寫的教案環(huán)節(jié)再完整,課堂使用的教學花樣手段再多也無法達到預期的效果,最終展現(xiàn)出來的也是無效的結(jié)果。
語言的有效性怎么表現(xiàn)出來呢?
首先,教師應該在課前備好課,可以在腦海里預演一下教學過程的各個環(huán)節(jié),用簡練的語言表達出文章中人物的特點及作者想要表達的思想情感[1]。如《再別康橋》一文中,作者本來就是通過詩歌的形式來表達自己對康橋的戀戀不舍之情,老師可以用自己的語言文字更簡短的表達出其意思。
其次,老師要注重教學過程中的語言表達能力,可以在有感情的朗讀課文時運用多媒體教學,配上合適的背景音樂。如在講《蘭亭集序》時,老師可以為此文配上輕松愉悅的純音樂,音樂聲響起時會給學生一股清流涌入心間的感覺,老師配合著音樂聲情并茂地朗讀,這不僅會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也會加深學生的識記印象,讓學生快速進入文章。
最后,作為高中的語文老師,必須有自己的教學特色,或口頭語言或肢體語言,能夠讓一節(jié)課在自己的把控范圍內(nèi)有序得到講解。
二、語言“有效”必須“活”起來
高中的學生面臨很大的升學壓力,父母都希望孩子考上一所好大學,他們寄希望于老師和孩子,作為高中語文老師要深知這一現(xiàn)狀,讓課堂不再給學生增加壓力,讓學生渴望每節(jié)語文課的到來,這就要求語文老師要改變以往的傳統(tǒng)教學模式,讓課堂充滿活力和動力。課堂的有效性不是老師生搬硬套某個優(yōu)秀的成功案例,也不是把專家總結(jié)的教科書式的授課方法運用到自己的課堂上。一個成功的老師應該時刻把自己和教學及學生融為一體,在教學過程中摸索總結(jié)出自己的教學方式方法,不斷總結(jié),最終形成自己的教學特色。如在教授《荷塘月色》一文時,老師可以帶領大家一起走進視頻,先領略荷塘月色的美,讓學生自己去表述看到的動態(tài)視頻效果和文章中的荷塘月色有什么區(qū)別,這樣做,不僅能把學生的主體性發(fā)揮出來,還可以調(diào)動學生自學的能力。只有課堂氣氛活躍起來,學生才無暇去做與課堂無關的小動作,才能一門心思被老師有效的語言帶動。
三、有效的語言也表現(xiàn)在對學生的評價之中
在一堂完整的高中語文課上,老師聲情并茂的教和學生專心致志的學是分不開的,如果只有老師一個人演獨角戲,在座學生各干各的,那么這基本就是一堂失敗且浪費時間的語文課了。老師要不斷地用自己的特色言語去吸引學生的注意力,這也可以穿插使用多媒體的一些資源,比如音頻和視頻的使用,或者老師請學生上臺的表演等[2]。一個會說話的老師特別讓學生敬仰,在語文課堂教學過程中,如果學生有精彩的回答或者表演時,老師也應該及時的予以肯定和語言上的表揚,鼓勵學生繼續(xù)創(chuàng)新再接再厲,如果有學生課堂注意力不集中時老師也要提高聲調(diào)或者給個暗示,讓該生重新把思想意識轉(zhuǎn)移到課堂中來。還有,老師在表揚或者批評學生時一定要客觀公正,不可把自己的壞情緒帶到課堂中去,批評是為了讓學生意識到自己的問題所在,及時糾正過來。最后,有效的課堂語言可以激發(fā)學生一起來創(chuàng)新,老師應該跟學生站在同一高度去看待一件事情,用自己的熱情去鼓勵學生大膽創(chuàng)新,這樣以來學生會縮小和老師之間的距離,讓老師做到亦師亦友,共同去學習語文,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
四、結(jié)束語
綜上所述,在高中語文的高校課堂中,老師的語言有效性對一節(jié)課是否成功有著決定性的作用,老師也應該不斷的加強自身的學習,把課堂語言當成一門藝術(shù)去追求,讓自己的課堂因為有語言的藝術(shù)氣息而變得更加與眾不同,讓學生在老師的語言藝術(shù)中體會到學習的樂趣,為學生枯燥繁重的學習減少壓力,輕松愉悅的投身到學習當中,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這樣才能取得一個好的成績。
參考文獻
[1]甘華麗.高校課堂中評價語言的有效性研究[J].語文建設,2014(08):20.
[2]趙曉霞.語文課堂教學有效性模式探微[J].中國教育學刊,2014(11):47-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