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春來
江西省上饒市婺源縣紫陽第一小學(以下簡稱“紫陽一小”),位于婺源縣星江河畔,坐落于朱子故里蚺城街道。作為一所具有深厚文化底蘊,在原孔廟舊址興建的百年名校,紫陽一小近年來大力推行素質(zhì)教育,堅持德育為先的辦學思想,把立德樹人作為學校德育工作的主線,用規(guī)范的制度約束人,用多彩的活動鍛煉人,用豐富的平臺培養(yǎng)人。如何鑄師魂、磨師藝、養(yǎng)習慣、強溝通?紫陽一小在德育工作中進行了創(chuàng)新性探索。
加強德育隊伍建設,保障德育工作扎實開展
學校把德育工作擺在首位,及時擴充德育工作領導班子,明確德育工作的具體分工與職責;選拔有活力、有干勁的年輕教師到學校少先隊大隊部工作;加強學校德育宣傳隊伍的建設,成立報道組,利用網(wǎng)站、微信公眾號等渠道廣泛宣傳,擴大影響力;調(diào)整和完善學校家委會、關工委的組織機構,保障學校德育工作開展。
一所學校如果沒有科學規(guī)范的制度作保障,工作就會形同虛設;如果沒有具體的實際活動,工作就會理論化、片面化。所以,學校需要用規(guī)范的制度約束人心,用團結合作的方式凝聚人心,用體貼周到的服務溫暖人心。
學校注重政治學習,以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婺源縣教體局關于進一步加強中小學教師隊伍管理的若干規(guī)定(暫行)》、《紫陽一小治理有償家教管理方案》等為主要學習內(nèi)容,培養(yǎng)全體教師高尚的職業(yè)道德品質(zhì),樹立終身從教、廉潔從教的奉獻精神。
學校設計了“德育系數(shù)”評價機制,促進廣大教師團結合作,積極參與學校育人工作,每月按時評比、統(tǒng)計、公布、頒獎,以此增強教師的集體榮譽感,打造優(yōu)秀團隊,增強凝聚力;為充分發(fā)揮班主任、輔導員的能動性,規(guī)范班隊管理,學校每年開展一次班隊課賽課展示活動,不僅強化了文明禮儀的教育,而且規(guī)范了班隊課的程序,還提高了班主任、輔導員的專業(yè)技能。2017年,程菊芳老師獲得了江西省中小學班主任風采現(xiàn)場展示一等獎。此外,學校創(chuàng)新性地設計出《班隊務工作手冊》,規(guī)范各班的班隊務工作,讓班主任、輔導員有章可循,有事可做。
結合實際,學校不斷開發(fā)出德育校本教材,并在班隊課上使用,充實了班隊課的內(nèi)容,使其不流于形式。近年來,學校先后編寫《小學生規(guī)則行為教育讀本》《孝·禮·學》《文明禮儀我先行》等校本教材,其中《孝·禮·學》獲得江西省中小學校本課程編寫三等獎。
在校園文化建設方面,學校開展豐富的活動,充實教師的課余生活,增強教師的團隊凝聚力,如青年教師演講比賽、慶元旦文藝晚會、三八婦女節(jié)踏青等;建設好校史陳列室、展示廳,以百年歷史與輝煌成就激勵教師,以榜樣力量感動教師,形成人人做榜樣,人人創(chuàng)輝煌的積極向上的風氣;創(chuàng)設德育環(huán)境,讓每一面墻都“說話”,以“忠孝廉”“仁義禮智信”為主題,以小故事、圖片的形式,對全體師生進行道德教育。
開展豐富多彩活動,培養(yǎng)學生能力習慣
學校運用豐富多彩的活動培養(yǎng)學生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讓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行為習慣,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例如加強“紅領巾廣播站”建設,豐富播音欄目,既豐富了校園生活,鍛煉了學生的綜合能力,更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受到人生觀、價值觀的教育。在江西省第三屆“紅領巾講解員”風采大賽中,學校播音員潘俊璇同學獲得一等獎。
學校開展“明星班隊”“好習慣明星”評比活動,做到天天有記錄、天天有講評,激勵先進生,鞭策待優(yōu)生;開展班級文化建設、扮靚綠色走廊等活動,增強學生愛學校、愛班級的責任感,學生積極動手,參與其中;舉行富有紫陽一小氣息的“拜師禮”,在家長向老師授戒尺的環(huán)節(jié)中,讓學生深切感知尊師之道。
為增強學生加入少先隊組織的神圣感和光榮感,學校把入隊前教育和入隊后教育相結合,制訂了《紫陽一小一年級學生入隊方案》。其中,先制定下發(fā)入隊標準,作為新生入隊前的教育內(nèi)容。通過一段時間的學習教育,認為達到要求的學生申請入隊、經(jīng)由輔導員審核、分批次按程序入隊,從中讓一年級學生明白如何才能成為一名合格的少先隊員,從一年級開始規(guī)范行為,做懂禮儀、講文明的好隊員。
學校充分利用多類德育教育基地,比如到烈士陵園讓學生接受愛國主義教育,到熹園讓學生接受朱子傳統(tǒng)文化教育,到社會福利院讓學生接受尊老愛老教育等。學校還組織學生積極參加社會活動,融入社會大家庭,讓學生走上街道,走進社區(qū),同創(chuàng)國家衛(wèi)生城市和省文明城市。學校還積極開展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主要內(nèi)容的各類主題教育,通過講故事、演講比賽、知識競賽、征文和黑板報等形式,為學生提供豐富的“精神大餐”,幫助他們成長。例如:學校開展的“誦讀朱子家訓”活動,在電視臺播放,起到了良好的榜樣效應;啟動“紫陽一小校園電視臺”建設,讓學生拍身邊事,說身邊人,糾正身邊的不良行為;每年舉行校園文化藝術節(jié),讓學生在藝術的熏陶下,接受傳統(tǒng)文化教育,增強熱愛祖國、熱愛中華文化的責任感;學校設計的《學生養(yǎng)成教育自評手冊》,通過學生自我評價、家長寫評語和班主任輔導員評級的方式,促進學生規(guī)范自已的行為、養(yǎng)成良好習慣。
完善德育網(wǎng)絡建設,拓寬家校溝通渠道
紫陽一小努力完善學校、家庭、社會三位一體的德育網(wǎng)絡建設,拓寬家校溝通渠道,努力營造和諧的教育氛圍。學校完善家委會組織,成立了校級、年級和班級家委會,定期開好家長會及家委會會議,向家長匯報學校工作,宣傳學校教育,指導家長科學施愛;利用人人通平臺、發(fā)送征求意見表,向廣大家長征求意見和建議,并推送學校各處室,進一步強化家校溝通,促進家校關系的融洽;堅持每月出一期《家校簡報》,免費發(fā)放給每一位家長,讓家長及時了解學校教育動態(tài),掌握科學的教育方法;制訂《紫陽一小優(yōu)秀家長評選管理方案(試行)》,通過開展 “優(yōu)秀家長”“家長進校園”活動,倡導家長積極參加“家長志愿者”活動,既讓家長參與學校教育、了解學校工作,又讓家長懂得如何教育孩子,規(guī)范自己的行為,為孩子做好榜樣。
近年來,學校先后獲評“中國青少年素質(zhì)教育優(yōu)秀研究實踐基地”“江西省實施素質(zhì)教育示范學?!薄敖魇∩傧汝牴ぷ魇痉秾W?!薄敖魇∥拿鲉挝弧钡?。榮譽終究屬于過去。學校的德育工作千條線萬條線,但立德樹人這條主線不能亂。我們要將它擰成一股繩,扎實開展工作,讓德育之花結出更豐碩的果實。
(作者單位:江西省上饒市婺源縣紫陽第一小學)
責任編輯:王妍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