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霞焱
海門常樂是清末狀元張謇的故里,處處都散發(fā)著濃郁的民族氣息和活力。扎染屬于其中的一塊瑰寶,它以簡單的制作方法、獨特的藝術表現(xiàn)力和感染力深深吸引著人們。一件件扎染作品,經(jīng)雙手扎結、浸染,最后經(jīng)由密封放置而著色固定,它有自然和時間的記憶,也有手作的溫度。初經(jīng)水洗,雖略有褪色,卻正如歲月漂洗后的顏色,毫不張揚,有一種寧靜的生活的味道。
扎染活動有助于培養(yǎng)幼兒的觀察力、想象力、創(chuàng)造力等,為了讓孩子們感受海門民間藝術的風采,感受扎染的圖案美、色彩美和形式美,感受中國傳統(tǒng)手工的美妙,我們決定開設扎染特色課程。我們在網(wǎng)上查閱資料,不斷嘗試、調整,終于掌握了扎染的一般技巧和方法。我們將扎染作品制作成大氣的紅綢布背景墻、靈動的魚、鮮艷的盆栽一獨特的區(qū)域環(huán)境打造完成。
孩子們都被這種色彩與色彩之間的碰撞震撼到,內心涌動起對美的追求和向往。
幼兒A:好漂亮啊,這是怎么做的?。课覀円蚕胱?。
幼兒B:我看很難的吧!
基于孩子們的興趣,我分別從扎染的歷史、工具與材料的準備、扎結的技法、扎染流程等方面向孩子們詳細地做了介紹,調動起了孩子們對扎染工藝濃厚的制作興趣。孩子們認真聽后,都迫不及待地要動手嘗試操作,有的扎結,有的調色,個個興致盎然。
染色環(huán)節(jié),孩子們一絲不茍,一邊染一邊想象自己的作品,充滿期待。最興奮的莫過于拆的環(huán)節(jié)了,一塊塊獨一無二、具有自然別致“紋理”之美的扎染作品終于出爐了。
我們開展了兩次親子扎染活動,首先,我們向家長們介紹了扎染藝術的來源、材料、技藝及簡單的操作流程,接著家長和孩子們一頭扎進“扎染”的世界,有板有眼地用折疊扎法和打結扎法認真地操作,打絞成結、印染、拆除,每一個步驟都認真細致、一絲不茍。家長和孩子合作,將扎染的布制作成了藝術品:絢麗多彩的抱枕,備式各樣精美的包,別出心裁的裙子……每一件作品的紋樣都與眾不同,孩子們在合作氛圍中充分感受到了扎染藝術的獨特魅力。
我們將親子扎染作品還投放到了表演區(qū)里,開展了一場別開生面的扎染秀。孩子們戴上親手扎染的圍巾,穿上扎染T恤,抱著自己做的扎染抱枕,顯得格外自信。教室里彌漫著歡聲笑語,個個不亦樂乎。
奇妙的扎染之旅帶給我們歡樂,也讓我們體驗到了來自自然的樸素美。在欣賞和制作的基礎上我們逐步探索和發(fā)現(xiàn),讓這古老的藝術扎根在孩子心中。雖然遇到了很多的困惑,但是我們的腳步不停歇,在不斷的學習、反思中,拓寬眼界,繼續(xù)前行……
(作者單位:海門市能仁幼兒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