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靈
摘要:受語言的時代距離影響,文言文的字詞理解難度較高,一直是高中語文教學當中的難點。本文對高中語文文言文字詞的教學法進行了闡述,通過分析文言文字詞教學現(xiàn)狀,探究文言文字詞教學質(zhì)量難以提升的原因,并提供相應(yīng)的解決方案,幫助高中語文教師有效提高教學效率。
關(guān)鍵詞:高中語文;文言文;字詞教學;教學方法
前言:高中語文中的文言文教學一直是一個難點,文言文的行文風格和表達形式與現(xiàn)代漢語的應(yīng)用天差地別。文言文行文簡練,用極小的篇幅就能完成整體事件的敘述,還會出現(xiàn)許多的通假字和同義詞,使得學生在學習理解過程能中會面對很大的挑戰(zhàn)。尋找適當?shù)奈难晕淖衷~教學法,提升教學質(zhì)量,是當前高中語文教師們關(guān)注的重點。
一、通過引申找出字詞本意
(一)根據(jù)字形和表意理解字詞
漢字是一種表意文字,觀察漢字的字形能夠得到分析字義的線索。歷經(jīng)千年,漢字的字形和字體幾經(jīng)變換,詞義更是變化多樣,如此一來理解文言文的難度也就大大提升。為了要提升對文言文的理解,必須要加強對字詞的理解,而漢字所具有的特性,可以讓我們通過“因形求義”的方法更好的理解詞義。
比如,文言文“淇則有岸,隰則有泮”中的“隰”字。此字音同“習”,由于筆畫較多且結(jié)構(gòu)復(fù)雜,許多學生在初學時無法進行準確讀寫,但是在了解了字義后再進行記憶就會非常容易。這個字出自《國風·邶風·簡兮》:“山有榛,隰有苓”,字義是低濕的地方,字體的小篆寫法可以看出,左邊形旁象征著斜坡,右邊是聲旁,左右結(jié)合后非常容易理解進行讀寫。
再比如,《孔雀東南飛》中出現(xiàn)的“躑躅青驄馬”,在學生們在理解“青驄馬”的時候可能會出現(xiàn)困難,原因在于“驄”字。“驄”字可以泛指馬,但實際上也是特指青白雜毛的馬,也就是如今的菊花青馬。馬是古代人最為重要的交通工具,馬的毛色不同,稱呼也不同;青黑色的馬被稱為“駽”,純黑色的馬被稱為“驪”。從中我們可以看出古代人對于事物種類的劃分有多么精細。在了解了相關(guān)的背景后,去理解文言文中的字詞也變得格外容易。
要找出文言文字詞的本意,需要教師擁有強大的歷史與文字功底,對語言學要有深入的研究,才能在教學中抽絲剝繭,幫助學生們通過文字的各種引申含義找回本義。學生們能根據(jù)字形想象和理解字義,在默寫和背誦環(huán)節(jié)也會取得良好的效果,文言文的學習和掌握也就變得更加簡單。
(二)找出本字理解字義
文言文中的古今字、通假字和異體字非常常見,對學生們來說,文言文功底差且了解不多的情況下,要還原本字并理解詞義相對困難。這就需要教師通過“因形求義”的方法進行教學,幫助學生理解和記憶。
以通假字為例,通假字是指將與本字音相同或相近的字“借”來一用來達到同等的表達效果。比如,《鴻門宴》中的“令將軍與臣有郤”中的“郤”字就是非常典型的通假字?!班S”通“隙”,表達的是“間隙、隔閡”的意思,整句話翻譯過是說“讓大王和我之間產(chǎn)生隔閡”。可以看出“隙”是本字,本字的字義是墻上裂開的裂縫,也可以表示空隙、縫隙;那么在文中,結(jié)合上下文就可以把詞義引申為人與人之間的隔閡[1] 。通過這樣追本溯源的方式,找出通假字的本字,這樣才能清晰的翻譯文言文的內(nèi)容,而在了解內(nèi)容的條件才進行學習也就事半功倍了。
教師要在教學當中,指導學生找出通假字的本字,通過對本字進行講解,明晰字詞在文言文中發(fā)揮的作用,這樣才能讓學生們深刻理解文言文的含義,對于字詞的記憶也會更加深刻。
二、需要豐富的語言材料作為佐證
要還原文言文中出現(xiàn)的字詞的古形,需要整理出非常龐大的資料庫作為輔助。教師要做好前期準備工作,這樣才能幫助在課堂當中進行教學。利用“因形求義”的方法理解漢字,需要參考相關(guān)的書籍作為輔助。最為適用的就是東漢年間許慎編寫的《說文解字》。這本書以小篆為研究對象,通過部首編排法排列全書,對漢字字形和字源進行了系統(tǒng)分析,是非常古老的字典之一。書中明確表示,倉頡開始造文字時,大概是按照萬物的形狀臨摹,所以這種圖畫似的符號叫做“文”,后來出現(xiàn)了形與形結(jié)合或形與聲結(jié)合的符號,就出現(xiàn)了“字”,這本書在對字體的字形分析和解讀方面非常具有借鑒意義[2] 。這本書中收錄的9000多個漢字的字形和字義的分析與注釋基本正確,非常具有參考和研究價值。當然,教師不能只依靠這一本書作為輔助,還可以尋找其他的類似書籍進行學習。比如,清代朱駿聲編寫的《說文通訓定聲之研究》,作用與《說文解字》相同,但是其中包含的字更多,也更加符合現(xiàn)代人閱讀習慣,也是十分具有參考意義的古籍。教師需要通過學習這些古籍中的內(nèi)容,提高自身的古文字分析能力和知識儲備,這樣才能運用“因形求義”的方法為學生進行文言文字詞的講解。
結(jié)論:綜上所述,運用“因形求義”的方法進行高中語文文言文的字詞教學是十分具有可行性的,能幫助學生們理解文言文的含義,提升教學的質(zhì)量。但是,在實際操作當中也出現(xiàn)了一些問題,部分教師還沒有掌握相關(guān)的知識,在教學當中無法全力施展,教學效果的提升也較為遲緩。
參考文獻:
[1] 吳志強.落實字詞教學夯實文言基礎(chǔ)——對高中文言文課堂教學的點滴思考[J].學語文,2014(04):36.
[2] 代嫦月.因形求義——高中文言文字詞教學方法探討[J].中國校外教育,2018(22):111.
(作者單位:南充市長樂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