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瑞紅
摘 ?要:本文淺談了關于農村小學語文作文教學生活化的嘗試,結合筆者實踐,最終提出了培養(yǎng)學生成為生活的有心人、讓課堂教學成為生活化的平臺、引導學生主動用生活實際寫作等策略。最終希望通過本文的分析研究,能夠真正實現(xiàn)對學生寫作水平提升的目的。
關鍵詞:農村小學;語文;作文;生活化;教學
目前,我們的農村小學關于作文內容的教學中,普遍存在學生的寫作過于書面化、形式化,顯得不夠生動、真實的情況,筆者認為這主要是因為在日常的教學過程中,教師的教學內容和形式不夠生活化,很難使學生能夠將生活中的真情實意真切地運用到寫作中來。因此教師在日常教學中需要對小學語文作文進行生活化教學的嘗試,通過引導學生對于生活素材的收集,培養(yǎng)學生生活化的思維等方式。勤于思考、樂于實踐,做一個善于表達的寫作有心人。
一、培養(yǎng)學生成為生活的有心人
(一)通過觀察生活積累素材
任何的文學創(chuàng)作都必須來源于生活,大到作家的文學寫作,小到小學生的作文寫作都是如此。同樣對于作文寫作來說,想要寫作一篇好的作文,必須通過足夠仔細地對生活進行觀察,因此生活體驗,生活素材收集是寫作過程的一個重要的方法。比如以“小動物”為題寫作時,教師提前就要給學生布置這項作業(yè),讓他們有充足的時間去觀察、總結。在我們農村,小動物隨處可見,就需要學生們將動物的種類、樣貌、性格和原本的生活環(huán)境等進行具體、細致的描寫,再把自己的感受寫出來。
(二)通過體驗生活豐富情感
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同樣的道理當然也適用于作文的寫作,學生只有通過在生活中積極地感受生活的魅力,體會生活的樂趣,才能夠寫出有思想、有內涵、有真情實感的好文章。比如,學校組織學生進行植樹活動,通過親手種下一棵棵小樹苗,然后每個學生照看一棵樹,讓他們親自感受小樹長成大樹的不容易,通過親手參與樹苗栽植使學生能夠從內心產生愛護樹木的意識,從而形成對于保護環(huán)境的自我約束。這種通過親手植樹產生的成就感以及對于保護環(huán)境的自我約束能力,也會使學生在日常生活中勸導別人加入到保護環(huán)境的行列中來,進而間接地影響到身邊的人。
二、讓課堂教學成為生活化的平臺
(一)把課堂內容轉變?yōu)樯罨膬热?/p>
小學生由于年紀還比較小,生活經驗相對比較缺乏,加之對于學生而言,學習是他們的主要任務,因此學校內的課堂教育對他們來說,就是把課外經驗轉化為課內寫作素材的最佳方式,通過讓學生在課堂上感受生活、體驗生活,從而將課本知識轉化為自身的寫作素材。在閱讀教學中,可以用談話式的教學方法和學生討論交流課文內容,結合自身的生活經驗去感受文章的思想感情。還可以讓學生演課本劇,通過學習了解文章作者想要向我們傳達的文章真實意義,通過對于不同角色的扮演然后再進行分組討論,使學生能夠換位思考文章中主人公的真實心理狀況,將自己融入到課文所描寫的環(huán)境中,在妙趣橫生的表演中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還豐富了他們的情感,提高了表達能力。促使學生能夠在今后的寫作過程中能夠運用真情實感寫出有內涵、有情感溫度的文章。
(二)說作文
盡管課內的學習是小學生的主要學習場合,但是課堂之外的學習同樣不可忽視,因此應當適當?shù)亻_展說作文活動。教師要在日常的教學中,引導學生同老師、同學相互分享課外有趣的經歷,然后用寫作的方式將其記錄下來,之后同學之間可以相互交流,互相學習、分享寫作經驗,分享式的寫作方式以及將生活中的趣事口語化地表達出來,有利于鍛煉學生的口頭和文字表達能力,使學生將從課堂上學到的寫作技巧同實際生活經驗有效地結合起來,從而提升學生的寫作能力。
三、引導學生主動用生活實際寫作
(一)激發(fā)學生的想象力
由于年齡小、好奇心強,小學生們在生活中總是充滿了各種問題,擁有天馬行空的想象力和十足的好奇心,若老師在這一點上能夠加以引導,將能極大地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通過教師豐富的教學經驗使學生能夠在現(xiàn)實生活的基礎上,抓住現(xiàn)實事物的本質用自己充滿想象力的思維方式,去理解、描述自己的感受體驗。要經常對學生進行多角度考慮問題的指引,讓他們對于不同問題能夠多問幾個“為什么”,充分運用發(fā)散式的想象力從不同角度去了解問題,并且嘗試性地自己去解決問題。比如在以“我的夢想”為題寫作時,我們可以對學生多提一些問題的方式,從而激發(fā)學生的想象力,可以提問學生:“你的興趣、愛好是什么?如果長大工作了,希望能夠從事什么樣的工作?”通過類似提問的形式,激發(fā)學生的想象力,通過不斷地努力和日積月累,筆者相信對于學生的寫作一定會有所幫助,并且對于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將起到積極的作用。
(二)讓學生愛上寫作
在小學的語文課程中,寫作對于小學生而言是比較困難的,想要使學生能夠提高寫作能力,首先要贏得學生的喜愛,因此對于老師而言,教學的關鍵就是取得學生對于作文寫作的喜愛。這就要求教師在日常教學中從學生的興趣出發(fā),根據(jù)生活實際提出能夠使學生引起共鳴的話題,從而使學生有話可說、有話能說、有話會說,產生強烈的寫作欲望。據(jù)此,筆者認為,教師應當在日常的教學之中,對于學生的寫作題材,要選取適合學生的興趣特點,并且是學生日常生活中經常接觸的話題,比如“假如我是超人”“我想做一名科學家”“我最喜歡吃的食物是”等,切實地從生活中提取素材、設置接近學生的現(xiàn)實生活環(huán)境的題目,使學生能夠從自身的真實經歷出發(fā),結合自己的所思、所想增進對于寫作的信心和興趣,從而達到提高寫作能力的目的。
本文通過對小學語文作文內容的生活化教學探討,分析了我國目前小學學生語文作文寫作存在的諸如學生寫作的作文過于書面化、形式化等問題,對此,教師應當通過培養(yǎng)學生的生活觀察能力,使其體驗生活中的真情實感,積累豐富的生活寫作素材,將課堂教學轉變成為生活化的平臺,引導學生運用實際的生活經歷進行寫作。最終筆者希望通過本文的研究,能夠為同行提供借鑒、幫助,從而能夠打開學生的想象空間,促使學生愛上寫作、愛上生活。
參考文獻:
[1]梁慧梅. 真情至性 快樂作文——關于農村小學生活化作文教學實踐思考[J]. 學生之友:小學版,2012(12):47-47.
[2]林敏珊. 淺談農村小學語文習作教學生活化——生活是寫作的源泉[J]. 教師,2015(12):80-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