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惠安
摘 ?要:在現(xiàn)階段信息化時代下,初中地理學科教學活動開展中,通過對信息技術的有效應用,其實現(xiàn)了對于教學活動的全方位改革。對當前探究性學習活動的開展來說,信息技術的應用能夠更好地提升整體學習過程中的探索和交互的效果,并且為學生提供更加充足的學習資源。這對于提升學生學習效率,并且保證學生學習興趣來說,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和作用。結合初中階段地理學科的教學需求,對信息技術進行合理應用,這對于提升探究性學習應用效果來說,是具有現(xiàn)實意義的。
關鍵詞:信息技術;初中地理;探究性學習
一、為什么要對信息技術在初中地理探究教學中給予充分重視
在當前初中階段,地理學科教學活動開展的過程當中,將信息技術和探究性學習進行有效的整合,這樣能夠更好地提升整體的教學水平,并且保證學生的學習效率。從培養(yǎng)學生綜合素養(yǎng)的角度來說,以往地理學科教學活動開展的過程當中,信息技術沒有得到充分的利用,整個教學活動單一的圍繞地圖和教材來進行教學,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十分有限,并且學習效果和分析解決問題能力、思維能力的提升很難盡如人意。通過信息技術的應用,我們可以在教學的過程當中,通過影視資料來對于地理知識進行傳達,學生在這樣一個精彩的呈現(xiàn)方式中,可以更好地完成知識的學習,并且對于一些抽象和復雜問題的解決上,信息技術也能夠降低學生的學習門檻。通過合理的應用,學生自身的知識體系能夠變得更加完善,同時對于一些較難問題的學習上,也能夠更好地提升其理解效果。探究性學習本身更加強調學生學習的自主性,而通過信息技術的應用,學生也能夠自行的對于教學中所需的素材進行搜集,這對于學生自身探究能力和問題分析解決能力的提升來說,也具有十分重要作用??梢哉f,在現(xiàn)階段地理學科教學的過程當中,信息技術的應用對于探究性學習的推進有著良好的意義,我們必須要給予充分的重視,在教學中進行合理應用,最大限度發(fā)揮信息技術的應用價值,提升學生的學習成效。
二、信息技術促進初中地理探究性學習的教學策略研究
1.教師要提高自身素質,為探究式教學準備充足的條件
探究式教學的開展,重點在于激發(fā)學生內在的學習主動性,而教師要發(fā)揮好一個啟發(fā)者、指導者的角色。在長期的教學中,很多教師難以做到這一點。所以,如何真正將學生的潛能啟發(fā)挖掘出來,而不是將知識灌輸給學生,這是很多教師要重點面對的一項課題。要在初中地理教學中有效開展探究式教學,一方面,需要教師具備較為扎實的地理知識理論基礎。另一方面,更需要教師從學生的心理發(fā)展特點入手,做一名讓學生喜歡的教師,受到學生的尊重和喜愛。地理課教師要尊重每一個學生,尤其要特別關注那些對地理不太感興趣的同學。學生對這門學科不感興趣,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不管原因是什么,如果興趣比較低,他們的成績也難以提高。所以,教師要重點關注這些學生,充分發(fā)揮親其師信其道的良好作用,讓學生因為愛戴教師而喜歡上一門課程。
2.通過信息技術,提升學生地理探究學習的參與度
初中階段的學生具有一定的知識儲備,對于教師所布置的任務具有了一定的積極性。因此,教師在教學中可以根據(jù)學生的心理特點并結合信息技術進行教學。素質教育理念下要求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做到“以學生為本”,初中階段的學生愿意也有能力進行獨立的思考、探究。所以,教師可以讓學生在課下通過利用信息技術對教學內容進行預習,或者與教師一起對課程內容進行設計。這樣不僅能夠提升學生在教學中的參與程度,還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對于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yǎng)具有重要的意義。比如,在學習“我們鄰近的國家和地區(qū)”內容時,教師可以讓學生先預習,讓學生通過預習發(fā)現(xiàn)自己在理解上或者知識儲備上出現(xiàn)的不足,再通過課代表反映給教師。教師通過查看學生普遍反映的問題對教學內容進行設計。在講課素材的準備上,教師可以讓學生分成小組,以小組為單位制作PPT,通過小組之間相互提出問題,然后由尋找答案的小組進行講解,在學生的相互幫助下完成對教學內容的講解。對于一些問題,學生可能在理解上都有難度。這時,教師再做最后的講解和對學生進行評價。這樣不僅能夠提升學生的課堂參與度,還能讓學生在相互幫助中解決自己的問題,提升課堂效率,同時也鍛煉了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3.做好探究難點和重點的合理安排
對于地理探究性學習來說,一些地理事物的形成和發(fā)展具有一定的復雜性和系統(tǒng)性,如果單一地利用語言來進行解釋,那么學生們也難免會聽得“云里霧里”。針對這方面情況,我們可以通過對信息技術的合理應用,為學生提供一個良好的認知空間,讓他們的探究過程具備一個良好的起點。我們可以利用信息技術,對于地理事物的發(fā)展過程進行模擬和演示,讓學生更好理解,并通過自身的思考來進行分析和評價。例如,在對于在《中國的降水》一課進行教學中,氣溫分布成因、降水的形成過程、雨帶的移動等內容就是學生理解的難點,我們可以利用動畫的方式來進行演示,這樣學生們能夠準確掌握重要知識點。在實際教學的過程中,為了提升學生的探究學習效果,我們也應該合理地進行整合,突出難點和重點的同時,把握好尺度,明確信息技術的輔助性地位,給予學生足夠的思考空間。
三、結束語
總的來說,初中階段地理學科教學上,我們應該對于信息技術進行合理的應用,進一步滿足探究性學習的諸多需求,為學生提供一個良好的學習空間和環(huán)境,讓學生在完成地理知識學習和理解的同時,得到能力素質的全面發(fā)展。
參考文獻:
[1]王惠康. 信息技術與初中地理教學——淺談初中地理微課制作[J]. 考試周刊,2018(13):135-135.
[2]黃國強. 信息技術在初中地理教學中應用的優(yōu)勢及需要注意的問題[J]. 西部素質教育,2017,3(3):169-169.
[3]桑紅艷. 現(xiàn)代信息技術在初中地理教學中的應用[J]. 教育實踐與研究,2017(20):82-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