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麗華
【摘要】 ?寫作興趣,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提高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引導學生學會把握和積累作文中的素材。
【關鍵詞】 ?作文 寫作素材
【中圖分類號】 ?G633.34 ? ? ? ? ? 【文獻標識碼】 ?A ? 【文章編號】 ?1992-7711(2019)06-217-01
作文是為了自我表達和與人交流。小學作文教學的主要任務就是培養(yǎng)學生養(yǎng)成留心觀察周圍事物的習慣,有意識地豐富學生的見識,珍視其個人的獨特感受,積累寫作素材,從而能讓學生寫出內(nèi)容具體、感情真實的記實作文和想象作文。葉圣陶先生曾經(jīng)說過:“生活如泉源,文章猶如溪水,泉源豐富而不竭,溪水自然活潑地流個不歇”。這就告訴我們作文的素材問題。生活是作文的源頭,小學生作文的思想、觀點、感情及一切材料都來自現(xiàn)實生活。如果學生生活豐富,接觸的事物多,見識廣,視野開闊,感受就會深刻,寫起作文來就會左右逢源,觸類旁通。
一、激發(fā)學生的寫作興趣
托爾斯泰曾經(jīng)指出:“成功的教學所需要的不是強制,而是激發(fā)興趣”。事實證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它能推動學生學習活動的內(nèi)部動力。兒童是個有主動性的人,他們的活動受興趣的支配,根據(jù)這一特點,在作文教學時我們一定要讓學生體驗成功,樹立自信,調(diào)動寫作的積極性,應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1.及時發(fā)現(xiàn)抓住學生作文的“閃光點”放大?!伴W光點”,,同時指出應該修改的地方,及如何改。通過面批,增強學生信心,興發(fā)興趣。
2.把學生的優(yōu)秀作文裝訂成冊,讓學生感受收獲的喜悅。當學生們看到自己的優(yōu)秀作文被工整的裝訂在了一起,配上美麗的插圖,心里別提有多高興了。如果在班會課上組織大家互相傳閱、交流,學生寫作的積極性定會空前高漲。
3.有計劃的設計游戲,編導小品,組織外出參觀等活動。學生親自參加的實踐活動,往往會津津樂道,此時讓學生寫出實踐活動的經(jīng)過和感受,自然會興趣盎然,學生有了寫作的欲望,教師一定要給予保護,即使有些學生寫的是“三兩句的流水賬”教師也不要責備求全,讓學生感到寫作不是“難于上青天”這樣才會大大增強學生對作文的興趣和信心。
二、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
觀察是人們認識事物的第一步,如果學生對身邊的事物缺乏直觀感性的認識,就讓他們?nèi)ッ鑼懀ピu論無疑是很難的。法國雕塑家羅丹說過“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fā)現(xiàn)?!币虼?,教師在作文教學中應加強觀察的指導,使學生養(yǎng)成善于觀察生活,抓住事物特點的習慣從而克服“無材料可寫”的特點。記得在《一次的小實驗》的習作指導中,要求學生選擇自己平時最感興趣的小實驗,按一定的順序把過程寫清楚,并寫出實驗時人物的心情,但這次習作大部分學生寫的不夠理想,這顯然與平時生活觀察不仔細,實驗做的少有關系,于是我聯(lián)系科學老師帶著大家做了幾個實驗,這次學生做實驗的目的性很強,通過學生的認真仔細觀察后,再次習作時學生的作文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
三、提高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
葉圣陶先生曾經(jīng)說過:“口頭為‘語’,書面為‘文’,文本與語,不可偏指,故合言之?!苯逃睦镅芯恳脖砻鳎簝和纳硇陌l(fā)展具有不平衡性,這種不不平衡性表現(xiàn)在語言方面的發(fā)展。所以在語文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是十分重要的,有效的進行口頭語言表達能力訓練,能使聽、說、讀、寫收到較好的效果。在進行《我最喜愛的小動物》作文指導時,我提前就讓學生去觀察,回憶自己喜歡的小動物,在課堂上的相互交流中發(fā)言的同學絡繹不絕,講的同學很認真,講到有趣的地方還會哈哈地笑起來,聽的同學很專注,能與講的同學融入到當時的情境中去,在讓學生充分的進行口頭表達能力之后,我便趁熱打鐵,讓學生將自己想說的話寫下來,最后取得了不錯的效果。
四、引導學生學會積累
歐陽修在回答“如何寫好文章”時說,“無它術,唯勤讀書而且多為之,自工?!彼^“勞于讀書,逸于作文”便是要求學生在閱讀中凈精神、拓視野、活思想,只有積累了豐富的詞匯,習作時才能游刃有余,左右逢源。那么如何積累素材呢?我認為可通過以下兩種途徑:
1.閱讀中積累
在閱讀教學中,有很多課文的課后習中都會出現(xiàn)“背誦自己喜歡的自然段,摘抄好詞、佳句”這樣的練習,讓學生在背誦時感受語言文字的優(yōu)美,摘抄中積累?,F(xiàn)實中,優(yōu)秀習作舉不勝舉,學生可以把課內(nèi)、外積累帶的好詞佳句、片段,分門別類地摘抄在自己的積累本上,并在后面寫上一點感想或是模仿一個小片段,時時去翻閱,這樣時間久了,用的多了,就會熟記于心。最終把積累來的東西變成自己頭腦中的東西。
2.從生活中積累
生活是寫作的源泉,生活越豐富積累的素材就越多。教師應引導學生留心觀察身邊的世界,組織學生參加一些有益的課外活動豐富學生的生活經(jīng)驗,積累寫作素材。
五、注重學生的感覺
小學生的作文是把自己看到的,聽到的,想到的有意義的內(nèi)容用文字形式表達出來,是一種內(nèi)化的過程。小學生的生活內(nèi)容極為豐富多彩。在學校里,有多種多樣的活動,如學習、文體、課余興趣等活動;在家里,有生活、家務等各種形式活動;在社會上,正逢盛世,氣象萬千,繁榮的市場經(jīng)濟,奇異的家鄉(xiāng)變化等,這些都充滿著時代特色的新鮮材料,要豐富學生的寫作材料,必須借于對周圍事物的仔細觀察。把自己的所見所聞、所思所悟,隨時記錄下來,因為作文教學不光培養(yǎng)學生的寫作能力,還要培養(yǎng)學生觀察事物和分析事物的能力。觀察是說話的前提,是思維的基礎,沒有細致的觀察,學生是不能把話說清楚,把文章寫具體的。因此,老師要有目的的、有計劃地引導學生留心觀察生活,接觸社會,接觸自然,用自己的眼睛留心觀察周圍的人、事和景物,用耳朵聽取大眾語言,聽取生活中種種聲響,用心去感受生活脈搏,訓練學生通過多種感官認識世界,從客觀世界中攝取多種營養(yǎng),不斷充實,豐富知識,陶冶情操。這從根本上說,就是讓學生捕捉素材,這樣就讓學生把握好作文中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