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二軍
摘要:校園欺凌現(xiàn)象在當下,呈現(xiàn)出一種增長的態(tài)勢,此種現(xiàn)象如果不加以遏制,他不僅不利于高中生正常的生長發(fā)育、心理健康,而且也不利于高中教育的正常開展,影響教育教學質量!形成高中校園欺凌形象的因素既有家庭因素、學校因素,提示也有社會因素!
關鍵詞:高中校園欺凌;家庭因素;學校因素;社會因素
2018年4月27日18時10分許,陜西省榆林市米脂縣第三中學校外巷道發(fā)生砍人事件。 該事件導致19名學生(14女5男)受傷,其中9人不幸身亡(7女2男),后來經(jīng)司法部門審理查明,被告人趙澤偉因工作、生活不順而心生怨恨,自認為系在米脂縣第三中學就讀初中時,受同學嘲笑致其心理受挫,遂對初中同學產(chǎn)生報復泄憤惡念。這是一起典型的由校園欺凌而造成的慘案,給受害者家屬造成無法彌補的傷痕,給米脂縣城的人們留下了巨大的心理創(chuàng)傷,該事件的大量現(xiàn)場血腥視頻和圖片經(jīng)由社交軟件瘋狂傳播,給社會造成極其惡劣的影響。
這起案件只是眾多校園欺凌案件中的冰山一角,還有相當大的一部分校園欺凌事件沒有走進公眾的視線,因為大部分受害者選擇了沉默,不愿不敢向學校、父母反映其在上學期間遭受的欺凌。2016年聯(lián)合國兒童基金會發(fā)布了校園霸凌報告(U-Report/SRSG-VAC),其中收取了18個國家10萬年輕人的數(shù)據(jù),顯示全球學生中25%的人曾經(jīng)歷過霸凌。騰訊曾做過一次校園霸凌的樣貌調查,3萬6千名網(wǎng)友參與調查,超過一半的人親身經(jīng)歷過校園霸凌,其中有1/4的人欺負過別人,而其中的絕大部分霸凌者也都被別人欺負過。[1]
校園欺凌現(xiàn)象在當下,呈現(xiàn)出一種增長的態(tài)勢,此種現(xiàn)象不得不引起家長和社會的關注了!本文將重點討論什么是校園欺凌?校園欺凌的成因是什么呢?
一、校園欺凌是指同學間一方(個體或群體)單次或多次蓄意或惡意通過肢體、語言及網(wǎng)絡等手段實施欺負、侮辱,造成另一方(個體或群體)身體傷害、財產(chǎn)損失或精神損害等的事件[1],校園欺凌多發(fā)生在中小學。校園欺凌分為單人實施的暴力,少數(shù)人數(shù)暴力,和多人實施暴力。實施環(huán)境地區(qū)多為校園周邊或人少僻靜處。
二、校園欺凌的成因:
1、家庭原因
其一、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快,城市在發(fā)展的過程中需要大量的務工人員,這為農民進城務工提供了大量的就業(yè)崗位,農村農業(yè)的收入在農民收入的比重逐漸下降,甚至一部分農民就徹底離開農村農業(yè),長年在城市務工,根據(jù)現(xiàn)有的戶籍制度和子女教育管理辦法的限制,農民工的子女無法跟隨父母一起進城接受教育,這些適齡學生只能留在戶籍所在地上學。這些學生的父母常年不在學生的身邊,造成這些學生常年得不到來自父母應有的關愛,缺乏關愛直接造成了這些孩子的冷漠和麻木,對受害者缺乏同情心,甚至以此為樂趣。他們在與他人交往的過程中稍微不如意,對對方就采取孤立、當眾嘲笑、辱罵甚至肢體上的沖撞!
其二、一些家長由于常年在外務工,在心理上感覺愧對家里的孩子,為了彌補這份愧疚感,對自己的孩子顯示出過度的溺愛,孩子說什么就是什么,家長不敢也不愿拒絕,甚至家長給予的時間稍微晚一些,這些孩子就不依不饒。久而久之這些孩子形成了以自己為中心,以自己的利益為半徑,造成個性的偏狹自私和性格上暴躁與乖戾。在與別人的交往中處處以我為王,以我獨尊,希望別人隨時隨地聽命于自己,一副江湖大哥的做派,遇到事情也是按照所謂的江湖辦法去解決。
其三、由于部分家長的法律意識淡薄,價值觀錯誤,導致一部分學生在上學期間對他人經(jīng)行校園欺凌,情節(jié)嚴重者發(fā)展成為校園暴力。部分家長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好好學習,將來能夠出人頭地,過分地強調學習的重要性,而忽略了對孩子性格和人品的教育。一些家長自身不懂法,法律意識淡薄,對于自己孩子在上學期間犯下的錯誤不以為然,認為沒有什么大不了的,孩子還小犯點錯誤是在所難免的,再者小孩子他能夠犯多大的錯呢,大不了賠點錢,不用承擔什么法律責任,不能引起家長的高度重視。殊不知高中生已經(jīng)接近成年了,具有一定的辨別是非的能力了!
其四、我們常說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永遠不要低估了環(huán)境對人的影響,環(huán)境不僅能影響人,而且也可以熏陶人,能在潛移默化之中改變一個人的性格,它能從多個側面直接或間接地影響著孩子的成長和發(fā)展,并支配著孩子思想道德行為。為了給孩子一個好的教育環(huán)境,孟母不辭勞苦,三次搬遷。良好的環(huán)境能造就一個品格高尚的人,反之會給一個孩子的成長帶來負面效應,孩子在家時,稍微犯一點小錯,作為家長的就給予一頓胖揍,打完之后又不告訴孩子錯在哪里,久而久之形成了孩子灰暗、叛逆的心理。此外,如果孩子的父母有暴力傾向或者如果父母之間經(jīng)常吵架甚至存在家庭暴力現(xiàn)象,時間久了,孩子在長期的耳染目睹之中,不知不覺就學會使用暴力來解決問題。到了學校,他會使用暴力來欺凌比年齡小的實力不如自己的。
2、學校原因
第一、學?!耙猿煽?yōu)闃藴?,以高考為指揮棒”的教育理念,讓老師在教學過程中只看重學生的成績,只關注學生能否本科過線。在處理學生與學生之間發(fā)生矛盾時,往往有一種先入為主的觀念:只要成績好,其他的方面也是好的,不能從實際出發(fā)了解事情的詳細經(jīng)過,偏袒學習成績好的。對于成績好的學生而言,無形之中助長了他們的氣焰,對成績差的學生進行語言或肢體上的惡意攻擊;對于成績差的學生而言,老師的偏袒行為讓他們看不到公正,得不到尊重,他們當中一部分學生選擇了沉默,一部分學生則會自暴自棄,選擇暴力為自己討回公平工作。片面地追求高考過線率在一定程度上助長了校園欺凌現(xiàn)象地發(fā)展。
第二、一部分老師地教育教學理念陳舊,他們相信嚴師出高徒,棍棒之下出高分,他們本身的法制觀念薄弱,在學生出現(xiàn)問題時,不是積極的和學生溝通,進行說服教育,而是對學生進行體罰甚至是毆打學生,這在無形之中為學生樹立了一個不好的教育榜樣。
第三、一些學校為了降低輟學率,對一部分犯錯的學生是一忍再忍、姑息養(yǎng)奸,造成了學生不知畏懼,不知悔改,不斷挑戰(zhàn)校規(guī)校紀,甚至觸犯法律。
3、社會原因
現(xiàn)代快捷方便的社交方式和現(xiàn)代化的高科技,給高中生帶來了新知識,新視野;但是也給他們帶來一些負面影響。暴力網(wǎng)絡游戲、暴力書籍、暴力影視、江湖黑幫仇殺類影視、色情電影、色情書籍等等這些充滿負能量的東西,學生可以輕而易舉的得到。他們長期接受這種以暴制暴和色情得東西,會在不知不覺中模仿欺凌或者暴力行為以及其他違法犯罪行為。黑幫大哥、江湖兄弟情、血腥暴力成為部分高中生盲目崇拜羨慕追捧的對象,這些都導致部分高中生在生活中自覺不自覺地進行效仿,從中獲得“存在感”與“成就感”。
參考文獻:
[1]潘菽主編:《教育心理學》,人民教育出版社,北京,1980。
[2]朱智賢著:《兒童心理學》,人民教育出版社,北京,1980。
[3]〔美〕克雷奇等著, 周先庚等譯:《心理學綱要》,文化教育出版社,北京,1980。
基金項目:河南省教育科學“十三五”規(guī)劃2018年度一般課題項目,課題名稱:暴力網(wǎng)絡游戲對高中校園欺凌的影響及對策研究,課題編號:〔2018〕—JKGHYB—14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