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夢琦
摘 要:李凝為晚唐詩人,兩《唐書》無傳,生平不詳,惟詩人賈島因拜訪其宅地而作《題李凝幽居》而聞名,其中“鳥宿池邊樹,僧敲月下門”為千古名句。近年于陜西省西安市出土一方李凝墓志,記載了李凝世系、生平、婚姻、子嗣等情況,可補史缺,尤其對于研究唐代趙郡李氏相關(guān)問題多有幫助。
關(guān)鍵詞:唐朝;李凝墓志;趙郡李氏
趙郡李氏是唐代名門望族,始祖為秦朝太傅李璣的次子李牧,自東漢以來逐漸興旺繁榮,趙郡李氏史載人物頗多,家風各盛,唐代有五姓七望之說,即指隴西李氏、趙郡李氏、博陵崔氏(今河北安平縣、深縣、饒陽、安國等地)、清河崔氏(今河北清河縣)、范陽盧氏(今保定市和北京市一帶)、滎陽鄭氏(今河南?。?、太原王氏。其中李氏與崔氏各有兩個郡望,所以稱之為五姓七望,或稱五姓七家。本文所考釋墓志志主李凝乃出自趙郡李氏,目前學術(shù)界對于李凝的研究僅見《三方李氏墓志考補<新唐書·宰相世系表>》一文,該文根據(jù)李讓夷弟推賢、妹勝才及孫凝三方墓志互證,考出李氏六代十余人的名諱或職官,填補了《新唐書·宰相世系表》李讓夷世系之闕。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礎(chǔ)上,又重點關(guān)注了李凝生平事跡所反映的趙郡李氏家風與門蔭制的興衰等問題,不揣淺陋,以見教于大方。
一、李凝墓志基本要素與錄文
墓志拓本見于《新見隋唐墓志集釋》,志高53厘米,寬50厘米,志文楷書,凡28行,滿行30字。出土具體時間和地點不詳,為私人所藏,志蓋缺失。首題“唐故鄉(xiāng)貢進士趙郡李府君墓志銘并序”,次行“友人鄉(xiāng)貢進士張峻撰,友人鄉(xiāng)貢進士鄭蠙書”,末行署“鄉(xiāng)貢進士高鵠篆蓋”?,F(xiàn)厘定如下:
唐故鄉(xiāng)貢進士趙郡李府君墓志銘并序
友人鄉(xiāng)貢進士張峻撰,友人鄉(xiāng)貢進士鄭蠙書。
公諱凝,字成用,其先趙郡人也。曾祖諱應規(guī),皇衛(wèi)尉少卿,贈右仆射。祖諱讓夷,武宗朝宰相,出領(lǐng)淮南節(jié)度使,檢校司空,薨于鎮(zhèn),贈司徒?;矢钢M格,官至秘書省秘書郎。秘書府君,才貌杰出,將舉進士,為相國衛(wèi)公深器重之,以為奇寶,不可肆列而市售,因特敕授秘省校書,轉(zhuǎn)秘書郎。居艱,既脫缞,時相虛諫垣位待之。臨拜拾遺,臥疾卒,朝廷無不驚惜。公年尚幼,泣血銜恤,殆不勝喪。母夫人范陽盧氏,族望清甲,為衣纓領(lǐng)袖。外王父諱處約,皇任盧州舒城縣丞。公自免服,不顧資陰官,誓以勤苦取科第。能辨四方,則性于詩;言出句成,不學而解。鳳縱芝茁,宛為瑞物;巉而特立,觺以老成。歲逾元服,則業(yè)奧于經(jīng)史,行著于姻族,旁通文賦,尤工于五字句詩。片水孤峰,揣摩于意表;白云明月,蹂躒于豪端。吟風咀雪,往往得塵外語,大為時之作者所伏。四貢于禮部,屈于垂成。公志切一名,用為尊夫人榮。今春雖疾,必就試。既對策,疾果篤。以咸通七年三月一日歿于通義里之私第,享年二十九。公之為人,喜慍不發(fā)于顏面,孝敬克盡于閨門。叔度澄陂,不可以淺深測;巨淵璞玉,不可以雕琢知。人之見者,皆為善慶有所鐘矣。遠達之望,指掌可期,何暴熱攻中,竟至于盡!公未娶時,有兒將滿歲先卒。夫人渤海封氏,今司封員外彥卿女,生一女既百日,未再旬而孤。自公之歿,雖鄰里非親戚無不出涕者。嗚呼,彼蒼果與善耶,噫有命耶!以其年四月丙子朔二十日甲午窆于京兆萬年縣義善鄉(xiāng)鳳棲原之先塋,禮也。以公之地與行,宜得名炟而位顯者為之志。
二、李凝醉心科舉所見門蔭制度衰落與李氏家風
關(guān)于李凝生平事跡,墓志著重記載其醉心于科舉,擅長詩詞。按照李讓夷弟《李推賢墓志》記載,“公諱推賢,字匡仁,趙郡西祖之后”,推測可知李凝屬于趙郡李氏西祖之后。唐代門蔭制度規(guī)定,為官者到達一定品級,其子孫可以蒙蔭入仕?!缎绿茣肪硭氖濉哆x舉制》記載:“凡用蔭,一品子,正七品上;二品子;正七品下;三品子,從七品上;……三品以上蔭曾孫,五品以上蔭孫.孫降子一等,曾孫降孫一等?!崩钅娓咐钭屢墓僦廖渥诔紫?,出領(lǐng)淮南節(jié)度使,檢校司空,贈司徒,已經(jīng)是正一品大員,為何李凝非要選擇科舉入仕而非依靠其祖父品秩獲取職官。即墓志中所見“不顧資蔭官,誓以勤苦取科第”并且為了“志切一名,用為尊夫人榮”而抱病應試最終導致病情加重,性命早夭。
首先,我認為這與科舉制的發(fā)展有關(guān),門蔭制是唐前期的一項選官方式,高官子弟靠著祖上余威求得一官半職,甚至可以身居高位。唐中后期之后,科舉制進士科考試制度日臻完善,對門蔭制產(chǎn)生不小的沖擊。唐前期門蔭入仕的子弟多取自國學學生,武則天時期國學幾近廢弛,而鄉(xiāng)村貢舉逐漸成為更有活力的選官方式?!缎绿茣肪硭氖摹哆x舉志》云:安史之亂后“學校益廢,勝徒流散”,鄉(xiāng)貢就成為科舉取士的主要來源,這不僅反映了寒門庶族弟子的勢力在上升,也反映出原本出自豪宗強族的世家子弟也逐漸接受了科舉制并普遍的以此來求取功名。同樣,門蔭入仕已為士人所恥,《舊唐書·庾準傳》就記載天寶年中庾準以門蔭入仕,與宰相王縉親近,準非儒人之流,甚為時人所厭惡??婆e制的興盛和門蔭制的衰退,是李凝堅持選擇科舉入仕的一個重要背景。當然,這也可能與李凝個人性格相關(guān),年幼喪父,又是望族出身,勢必胸懷遠大志向,通過科舉入仕振興家族。宰相李德裕也曾因為不是出自科舉陷入尷尬境地,“德裕嘗為藩府從事日,同院李評事以詞科進,適與德裕官同。時有舉人校文軸,誤與德裕。舉子既誤,復請之日:‘某文軸嘗與及第李評事,非與公也?!墒堑略V驹谂懦狻!笨梢姰敃r的取士風氣就是重科舉而輕門蔭,所以像李凝這樣能以家族門蔭入仕之人,也開始堅持參加科舉考試。
墓志最后記載“以咸通七年三月一日歿于通義里之私第,以其年四月丙子朔二十日甲午窆于京兆萬年縣義善鄉(xiāng)鳳棲原之先塋?!蓖x里在唐長安外郭城朱雀門街西第二街從北第二通義坊內(nèi),漢州刺史李推賢宅,《李推賢墓志》云:李推賢字匡人,趙郡人。終于上都通義里,乾符三年十一月十七日,葬萬年縣又善鄉(xiāng)大仵村鳳棲原先塋?!独顒俨拍怪尽吩苿俨拧皬蜌w京都通義里之興勝寺院,與私第遺咫尺”。由此也可推知通義坊為李氏時代所居之地不遠之處就是興勝寺院。賈島進京趕考之前曾拜訪李凝居所,作《題李凝幽居》一詩,“鳥宿池邊樹,僧敲月下門”,可知賈島在長安時正是住在通義坊的客棧,拜訪李凝而不遇見到寺院內(nèi)僧敲月下門之景,得此千古名句。
參考文獻:
[1](后晉)劉昫撰,《舊唐書》[M]北京:中華書局,1997年
[2](宋)歐陽修,宋祁撰.《新唐書》[M].北京:中華書局,1975年
[3]吳鋼主編《全唐文補遺》[M].第三輯,三秦出版社1996年版
[2]李健超《增訂唐兩京城坊考》修訂版,西安:三秦出版社,2006,第190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