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函潔
摘 要:加強高校學生文化建設,增強高校學生文化自信對于大學生成長成才、正確對待歷史、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質觀和世界觀具有重要的意義。高校學生應當具有強烈的文化自覺性,自覺做好中華優(yōu)秀文化的繼承和發(fā)揚,自覺認識到造就改革開放40年能夠取得西方幾百年才能取得的成就的理論、制度優(yōu)勢,對我們自己的文化要抱有堅定的信心,鼓起奮發(fā)進取的勇氣,煥發(fā)創(chuàng)新創(chuàng)造的活力,展現(xiàn)出當代高校學生應有的責任、擔當、行動,為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努力奮斗。
關鍵詞:高校學生;文化自信;增強信心;實現(xiàn)中國夢
1 大學生文化自信的重要意義
“欲人勿疑,必先自信”。自信是成功的必要條件,是成功的源泉,而文化是一個民族的根和魂,文化自信則是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基礎和前提。黨的十九大指出,青年興則國家興,青年強則國家強,大學生作為新時代的新青年,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的建設者和接班人,也是文化自覺、自信、自強的踐行者,更是未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的中堅力量,因此,加強我國高校校園文化建設,提升當代大學生文化自覺性,樹立文化自信心,對于我國文化強國的建設,偉大中國夢的實現(xiàn)具有重大的理論意義和現(xiàn)實意義。
2 當前高校校園文化建設面臨的主要問題
高校校園文化對我國社會主義先進文化而言,是最前沿、最具有時代特征的,是我國社會主義文化發(fā)展的“領頭羊”,具有凝聚社會文化、引領社會文化、輻射社會文化等多項作用,為我國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源源不斷的注入新的發(fā)展活力。但當前我國在高校校園文化建設方面還存在著諸多問題,主要體現(xiàn)在:
2.1 文化自覺性的缺失
“文化自覺”這一概念是在1997年由費孝通先生提出的,他認為文化自覺是指整個民族對其文化的自我認知、自我反省以及自我構建。文化自覺包括文化認同、文化反思、文化創(chuàng)新以及文化比較,文化自覺更多體現(xiàn)的是一種責任、一種意識,作為大學生理當具有強烈的文化自覺性,自覺做好中華優(yōu)秀文化的繼承、發(fā)揚。但很多高校學生對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中國革命文化、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等傳統(tǒng)文化學習不多,了解不深,認同不強,缺乏在學生應有的責任和擔當。根據專業(yè)機構對3所大學隨機抽取90名學生調查研究,熟悉《四書》、《五經》等國學經典的人只占受調查人數(shù)43%,完整看過四大名著的僅占18%,一部都沒看過的占20%,其中更有少數(shù)師生甚至不了解孫中山、黃繼光、董存瑞,對新文化運動、新民主主義、延安文藝座談會、三大改造、四個全面、兩個一百年等等這些近現(xiàn)代史上的重大文化課題知之甚少,對我國文化發(fā)展的歷史沿革毫無概念,這些都是文化自覺性缺失的表現(xiàn)。
2.2 非主流文化的沖擊
如果說校園主流文化是一種人文環(huán)境,那么非主流文化就好比自然生態(tài)環(huán)境,在大學生“知、情、意、行”的養(yǎng)成過程中起著潛移默化的作用,尤其在當下多元文化的激勵碰撞中,非主流文化對以往校園文化產生的沖擊之大、傳播速度之快、影響覆蓋之廣都更加令人瞠目。一是負面網絡文化沖擊。在我國,大學生成為網絡青年的主要群體,上網成癮使使很多學生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道德觀以及認知方式、行為方式等都發(fā)生劇烈變化,嚴重的更是導致心理障礙或心理疾病。二是負面商業(yè)文化沖擊。對類似權錢交易、弄虛作假、坑蒙拐騙、不擇手段等這些惡俗的非主流商業(yè)文化,無時無刻不在潛移默化地侵蝕著大學生的頭腦,將主流文化的“誠信、守法、公平”理念不斷削弱。三是負面生命文化沖擊?,F(xiàn)階段,諸如責任、義務、使命等先進生命理念,在很多大學生思想中非常淡漠,他們把生命看得極其個性化,由此帶來的是生命的自私和脆弱,缺乏對家庭、對社會的責任感和為他人奉獻的犧牲精神,經不起挫折,受不了困難。這些非主流文化的沖擊會導致部分大學生心理意識嬗變,將自己的精神寄托在放縱感官快樂之中,失去對主流意識和主流文化的認同感和歸屬感,造成對主流理想信仰的疑惑和迷失,從而產生主流文化悖逆心理。
2.3 外來文化的滲透
當前我國的高校教育主要是注重對專業(yè)知識學習,忽略了對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學習,導致部分高校學生對西方文化盲目地推崇和追逐,但對傳統(tǒng)文化知之甚少,缺乏文化審視的能力,很多人可以說一口流利的英語、讀懂外語文章,卻很難讀懂、看懂中國的文言文以及古詩詞等。外來文化,尤其是西方資本主義文化,強調“三權分立”以及“多黨制”政體,嚴重影響了大學生對我國社會主義文化的理解,甚至會讓部分學生曲解我國特色社會義文化的含義。各種外國勢力不遺余力地利用各類媒體對我國進行文化滲透,貶低馬列主義,抹黑我國歷史,抹黑領袖英雄,否定和歪曲歷史事實,實施文化侵略,導致部分學生產生“社會主義在根本上低于資本主義的思想”,致使很多高校學生產生文化自卑、文化懷疑,民族精神,民族信念和民族自信的意識開始淡化,甚至走向個人主義的極端。
3 以高度的文化自信實現(xiàn)偉大復興中國夢
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二次集體學習時強調“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關系“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實現(xiàn)”。但若部分高校校園文化建設依舊維持現(xiàn)狀持續(xù)羸弱,試想作為一名在校學生,本應該成為國家主流文化傳承、建設、發(fā)揚主力軍的他們,卻對自己國家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等文化知識嚴重缺失,不知或知之甚少的,這樣的群體何以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何來文化自信?因此我們高校教育就要拿出針對性的措施,強化高校學生的文化自信,提升綜合素質。
3.1 要整合資源,強化宣傳
針對非主流文化的沖擊和個別西方國家所推行的文化滲透策略,高校應立足文化安全視角給予高度重視,以策略應對策略。一方面要整合校園宣傳資源,無論是師資隊伍,還是宣傳媒介,都要全面發(fā)力、高效發(fā)聲,匯聚強有力的正能量,這樣才能使高校學生在面對西方文化時自信而從容。另一方面,高校要積極打造高質量精神文化產品,建立高品味的文化活動場所,如編制反映當代文化發(fā)展趨勢、科學解答現(xiàn)實文化問題的專著、音像產品等,引導高校學生積極研讀學習,形成清新、積極、科學、向上的文化學風,以高品質的文化內容來主導校園文化建設,逐步培植高校學生的文化自信。
3.2 要講清道理,正本清源
面對當代高校學生對主流價值觀和信仰的質疑、缺失,我們可以采取例如百家講壇、辯論賽等各種靈活的形式在高校中進行主流文化教育,全面、系統(tǒng)地對比社會主義文化與資本主義文化,傳統(tǒng)文化與外來文化的差異,在深度的文化論爭中引導高校學生認清西方文化的本質。要以生動、形象的語言和社會活動映襯西方文化的利與弊,幫助高校學生樹立對馬克思主義的自信與自覺,揭穿西方文化價值觀的真實面目。針對校園中充斥著的各種不良聲音,要引導高校學生科學鑒別,有針對性地解疑釋惑,消解不滿之聲、質疑之聲。
3.3 要注重啟發(fā),自覺投身偉大中國夢
在當今世界舞臺上,不同國家之間的綜合國力競爭,說到底是文化的競爭;當代社會及其日常生活領域,不論是共識凝聚還是思想引領,說到底在于文化凝聚和文化引領。中國的發(fā)展壯大既是硬實力的提升,更是一種價值理想和文明形態(tài)的引領,其中所蘊含的和平共處、合作共贏和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等價值理念,要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離不開文化自信的磅礴力量和堅實支撐。要鼓勵高校學生,自覺認識到中華5000年文化的傳承優(yōu)勢,自覺認識到造就改革開放40年能夠取得西方幾百年才能取得的成就的理論、制度優(yōu)勢,對我們自己的文化抱有堅定的信心,鼓起奮發(fā)進取的勇氣,煥發(fā)創(chuàng)新創(chuàng)造的活力,展現(xiàn)出當代高校學生應有的責任、擔當、行動,為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努力奮斗。
參考文獻:
[1] 矯宇.非主流文化對大學生心理意識的沖擊與應對 1008-3863(2007)06-0035-04.沈陽教育學院學報.
[2] 云杉.文化自覺,文化自信文化自強——對繁榮發(fā)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思考[J].紅旗文稿.2010(6).
[3] 杜玉波.高等學校要擔負起文化傳承創(chuàng)新歷史使命[N][2011-11-9].中國教育報.
[4] 謝和平.大學應當成為文化自覺與文化自的主要引領者[EB/OLIL][2012-3-8].四川大學黨委宣傳部追求網.
[5] 趙本綱.高校學生文化自覺與文化自信的現(xiàn)狀及培育路徑[J].文教資料.2015(23).
[6] 費孝通.文化與文化自覺,北京:群言出版社,2016年.
[7] 李文閣,李達,周昭成.文化自信是實現(xiàn)中華民偉大復興的精神基石——訪中國人民大學教授陳先達[J]. 求是.2017(9).
[8] 嚴照柱.在歷史的啟示中堅定文化自信,弘揚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J].紅旗文稿,201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