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暢鈴
摘要:差異教學立足于學生差異,在教學中采用差異教學方法,通過備課、教學目標、課堂教學、作業(yè)、教學評價等差異化策略來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滿足不同個體的差異需求,使每個學生都能得到充分的發(fā)展。
關鍵詞:生物課堂;差異教學;策略
一、備課差異化策略
備課,是教師日常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服務于教學工作的重要手段。在差異教學中重要的一步是對傳統(tǒng)備課進行改革,體現對教材的適當調整與取舍。教師只有結合自身的教學特長、學生特點及現有教學條件,有針對性進行統(tǒng)籌,并融鑄到自己的教學風格里,才能成為有助于促進學生發(fā)展的東西。如《減數分裂和受精作用》新授課時涉及減數分裂和有絲分裂圖像的比較,屬于拓展內容,則在課堂上不予詳細講述,留到課后,讓能力較高的學生課后思考得出結論。這樣能使各層次的學生愿意學,學得了,學得好,在學習中不斷體會到成功的愉悅。
二、教學目標差異化策略
教學目標差異化是尊重學生個體的表現,一定程度上是對學生負責任的態(tài)度。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學習能力的不同制定不同的教學目標,滿足學生的差異。對于學習能力強、對生物感興趣的學生可以給他們制定較高的目標,對于學習能力不強、興趣不濃的學生可以讓他們只掌握基本的學習知識。如《減數分裂和受精作用》新授課的教學目標如下:1、通過受精卵的形成過程讓學生理解減數分裂的范圍、特點、結果。2、連續(xù)播放減數分裂的全過程,了解染色體的行為變化,總結各時期的主要特征。3、分別繪制細胞染色體為6條的減數分裂全過程,進一步加強學生對同源染色體概念和減數分裂染色體的行為變化的理解。4、給出減數分裂某一時期的圖形,畫出其前或后的另一時期細胞分裂的圖像。這些教學目標中,第1、2兩點是基本目標,要求全班的學生都要達到的;第3點是發(fā)展目標,要求中等生及優(yōu)等生能夠理解;第4點是拓展目標,只要求優(yōu)等生達到,學生對減數分裂各時期的特點非常熟練,且能靈活運用。有了這些教學目標定位,教師就能做到引導有度,教學有效,從而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三、課堂教學差異化策略
(一)設置遞進式學習任務
遞進式學習任務是教師根據學生的學習需要制定的差異學習任務,其目的是給學生提供更好的教學,滿足不同層次的學生的學習需求。如《人類遺傳病》教學過程中,分三層遞進。第一層次立足于全體學生的學習需求,要求按教材對“人類遺傳病”進行分類歸納,能結合基因的分離定律分析一種遺傳病患病的概率;第二層次立足于中等生,要求能結合系譜圖來推斷一種遺傳病的遺傳規(guī)律、某個體的基因型及患病概率;第三層次立足于中等生和優(yōu)等生,要求能結合系譜圖、基因的自由組合定律及伴性遺傳來推斷兩種及兩種以上遺傳病的遺傳規(guī)律、某個體的基因型及患病概率。通過遞進式學習任務,使各個層次的學生達到自己的學習目的。
(二)設置分組互助
不同層次的學生的接受能力等不同,教師有必要對學生按照一定的層次進行分組。如在《減數分裂和受精作用》觀察實驗時,把全班同學分為六個小組來完成,小組成員既有生物學習能力強的學生,也有學習能力較差的學生,讓他們相互幫忙,既能達到學習的目的,也能使各個層次的學生學到知識。
(三)多樣化的教學活動
1、小組活動。在教學中精心設計小組活動,如在學習“有氧呼吸和無氧呼吸”時,可以讓小組分別討論比較有哪些區(qū)別(如條件、場所、產物等),然后選派代表發(fā)言。通過小組活動,不僅各層次學生積極地參與到其中,而且培養(yǎng)學生的競爭意識,體會到合作與交流的樂趣。
2、辯論賽。在教學中組織辯論活動,把學生分為正反兩組,針對某個問題進行討論和明辯是非,從而達到掌握知識,加深理解。如學習《生物的變異》內容后,一方堅持“生物的變異利大于弊”的觀點,另一方堅持“生物的變異弊大于利”的觀點,讓他們闡述自己的觀點,同時反駁對方的觀點。通過這種辯論賽的教學方式,不但培養(yǎng)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而且使各個層次的學生參與到學習當中。
3、動手實踐。生物是一門實驗科學,構建學生操作實踐的活動場景。在教學中理論聯系實際,讓學生動手做實驗,以培養(yǎng)學生實際動手能力和生物學科素養(yǎng)和技能。比如“觀察DNA和RNA在細胞中的分布”實驗可以讓不同層次學生動手做,加深記憶。
四、作業(yè)差異化策略
(一)作業(yè)內容的布置具有層次性。
設計A(基礎題)、B(中難題)、C(難題)三個層次的習題,以《孟德爾的豌豆雜交實驗二》為例,A層次要求;了解孟德爾對自由組合現象的解釋及遺傳圖解后,完成課本配套練習題。B層次要求:通過配子形成與減數分裂的聯系,培養(yǎng)學生的知識遷移能力。C層次要求:通過兩對及兩對以上相對性狀的遺傳結果,培養(yǎng)學生知識擴展能力,會計算常染色體遺傳和伴性遺傳的各種概率,尤其會計算9:3:3:1的各種變式訓練題。通過分層次布置作業(yè),讓不同層次的學生能自覺地、積極地完成作業(yè)。
(二)作業(yè)類型多樣化。
除了紙質作業(yè),設置其他形式的作業(yè):網絡作業(yè),如建立班QQ群,一些實驗操作直接在班群播放,加深理解;生活實踐作業(yè),如《酶與ATP》中酶的特性有一道題:酶為什么這么嬌氣,可以啟發(fā)學生結合自己日常生活經驗談談發(fā)燒的感覺,然后總結發(fā)燒和酶之間的關系;模型作業(yè),如《DNA雙螺旋結構模型》的制作;實驗作業(yè),如《生態(tài)系統(tǒng)的穩(wěn)定性》制作小生態(tài)缸等。
五、教學評價差異化策略
由于學生存在差異,所以教學評價要多元化。評價學生不能單純地以成績?yōu)橹笜?,可以增加平時作業(yè)完成情況、課堂活動課表現情況、實踐能力和操作能力的評價等項目,做到評價方式多樣化。這樣不僅有助于提高學生的學業(yè)成績,還有助于幫助學生形成積極的自我概念和積極的情緒情感。
總之,高中生物課堂的差異教學除了采用以上五個策略,還需要我們的教師通過自己的實踐和反思,不斷加以總結和概括,摸索出一條適合教師和學生的差異教學之路。
參考文獻:
[1]華國棟.《差異教學論》.教育科學出版社.2001.24
[2]史琴.《實施差異教學實現差異平等》.當地教育論壇.2004(6)
[3]《普通高中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必修2教師教學用書》.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