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新鳳
“雅”,是個美好的字眼。《辭?!分小把拧钡亩鄠€義項告訴我們,“雅”是“正道,合規(guī)范”;“高尚,不庸俗”;“美好,不粗鄙”?!把艑W”不應是“死學”“僵學”,也不全是“苦學”,當然,也別于“樂學”。
雅學是“詩”之學?!帮L、雅、頌”是詩歌的類型;“賦、比、興”是詩歌內容的表現(xiàn)方法。所以,“雅”本來就是一種詩體,“詩”自然就是雅正之言。“詩”與“雅”血脈相依,無論是古代還是現(xiàn)代,都是無可置疑的?!把艑W”有“詩”性特質,是“詩之學”。所以,雅學應有詩性的學習內容——開放;應有詩性的學習方式——內隱;應有詩性的語言表達——靈性。
雅學是“和”之學?!昂汀笔且环N融通了極化現(xiàn)象后的美好境界。百年的語文教學發(fā)展史啟示我們:語文教學效率不高的主要原因是一直以來極化現(xiàn)象嚴重,在做鐘擺運動。要解決極化矛盾,就需要融通。語文教學從宏觀到微觀都需要融通,要樹立雅俗共賞的優(yōu)課觀、主客相生的師生觀、顯隱結合的師生觀、言意相諧的性質觀,這些都是融通之道。還要追求方方面面的細節(jié)融通,如:言意互轉,同構共生;教學合一,互促互融;虛實互補,融會貫通;詩文互融,相得益彰;一進一出,圓融和美; 一呼一吸,吐納有序;一擴一收,伸縮自如;文字畫面,切換補充;內容形式,骨肉相連;作者讀者,兩情互激;不求甚解,咬文嚼字。等等。針對不同文體的課文,要尋求不同的融通點,如:狀物文章——形神融通;寫人文章——表里融通;寫景文章——情景融通;敘事文章——事理融通;民間故事——虛實融通;繪本教學——圖文融通;寓言故事——言意融通;詩詞文章——詩(詞)境與語境融通。融通就能生“和”,呈現(xiàn)了“和之境”的學,就是“雅學”。
雅學是“用”之學?!把拧痹谠~典中的其中一個義項是“正的、合規(guī)范的;素常、向來”。學生的語文學習本來、素常的樣子應該是怎樣的?如何引導學生的語文學習遵循語文的正道,回歸語文的本性?《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課程是一門學習語言文字運用的綜合性、實踐性課程。”這就提示我們,語文學習要凸顯一個“用”字,要強化學生的語文實踐。課外的語文實踐活動姑且不談,對占據了學生大量時間的語文課堂,我們該如何豐化、優(yōu)化、趣化語文實踐活動?可以通過“多維組練,整體提能;多層展練,階梯提能;主體促練,自主提能”,要追求語文實踐活動設計的多樣性、層次性、主體性。
雅學是“美”之學?!把拧痹谵o典中的另一個義項是“美好、不粗鄙”。故而,一切雅的事物必定是美好的。語言是美的,語文教學更應該是美的,學生的語文學習過程要追求“音樂美、繪畫美、建筑美”,要追求“和諧婉轉的圓潤之美、流動變化的圓轉之美、含蓄蘊藉的圓融之美”,還要追求“走向實踐的和濟之美、調和融通的和融之美、和暢圓潤的和潤之美、兩極平衡的和諧之美、和樂喜悅的和悅之美、行云流水的和舒之美”。但更要追求和而不同、有沖突的和美:“學”攀“教”梯,越攀越高;“教”借“學”勢,越燒越旺。
從“雅教”到“雅學”,是課堂教學的一場理念革命。語文老師不僅要追求雅致的教學風范、優(yōu)雅的教學氣質,更要從守護“以學為本”的童心出發(fā),奉行“雅學之道”,讓我們的學生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學習的主人,從而享受學習、學會學習。<D:\會刊\2019\8\尾標1.ti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