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忠杰
摘 要:高中物理是高中學生必修的一門學科,其知識涵蓋量較為廣泛,主要偏向于學生的日常生活,對高中學生來說,學好物理知識對其自身成長具有重要意義。尤其是物理中的力學部分,這是物理學中最為有趣的部分,同時也涉及了較多的知識重點,為了讓學生更好理解知識要點,教師也制定了相關的教學方案。
關鍵詞:高中物理;學科;力學;教學方案
一、掌握基本知識概念
高中物理是高中學生學習過程中最重要的一門學科,同時也是難度最大的一項,為了讓學生更好的理解知識要點,針對學生實際學習情況,物理教師在教學模式上也要不斷創(chuàng)新,將知識要點用不同形式展現(xiàn)出來,從而提高學生的物理成績。教師向學生傳授力學知識時,應讓學生充分了解基本力學概念,保證學生在理解概念的前提下,對知識進行深度挖掘,避免學生在后期的學習過程中,對力學概念造成混亂,影響學生進一步發(fā)展,因此,物理教師應不斷轉換教學模式,在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上進行創(chuàng)新,以便提高物理教學水平。
1.增強學生物質意識
在對學生進行力學教育時,為了增加學生對力學概念的理解,教師在注重對力學概念進行理論知識講解時,還應結合具體的物理力學實驗加深學生的印象,從而確保學生在以后的學習過程中不會出現(xiàn)概念混亂的情況。另外,力學知識普遍應用與人們的日常生活中,教師可將生活中的力學現(xiàn)象與力學概念結合起來,方便學生用不同的方式對力學概念進行記憶,為后期力學知識的學習奠定基礎。因此,教師在進行物理概念講解過程中,應增強學生的物質意識[1]。
2.強化學生概念界定意識
物理力學內容較為復雜,重點知識較多,相對于學生而言,理解起來相對困難,并且很容易形成概念誤區(qū),尤其是在力學概念中,一些力學詞匯僅僅是一字之差,但所表達出的意思卻不盡相同。為培養(yǎng)學生對不同力學概念的區(qū)分能力,教師在進行教學時,可強化學生概念界定意識,避免學生進入誤區(qū)。像物理知識中的失重與超重、速度與速率等詞匯,教師如果不充分強化學生概念意識,很容易造成學生進入概念誤區(qū),影響學生能力的正常發(fā)揮。
3.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造性思維
為確保學生更好的接受力學知識,對力學概念有一個良好的認知能力。在進行力學概念講解時,教師不能采用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一味的注重課本上理論知識的講解。由于力學知識點涵蓋范圍較廣,學生理解起來具有一定難度,因此,在物理課堂中,教師應以學生為主體,在進行概念講解后,留給學生進行思考的時間,增加學生與教師相互溝通交流的機會,讓學生大膽提出存在的知識疑點,教師可結合生活中的例子讓學生更好的理解,從而提高學生主動學習的積極性,營造出一個良好的學習氛圍,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造性思維。
二、規(guī)范應用物理語言
物理是一門具有特點的學科,其具有專門的物理符號,在進行物理答題時,學生要在規(guī)范格式下進行答題,確保物理符號使用正確的前提下進行解題。相對于現(xiàn)在的高中生而言,部分學生對物理書寫格式不重視,造成在進行物理答題時,由于相關物理符號使用不正確,沒有用規(guī)范的格式進行答題,給評卷老師增添了不少難題,同時也對學生物理成績造成一定影響。因此,教師應督促學生使用規(guī)范性物理語言,提高學生的重視,才能養(yǎng)成一個良好的物理素養(yǎng)。例如:在物理力學中通常用F與f,前者表示是推力或是動力,后者所表達出的意思是摩擦力,兩者在大小寫上存在一定差距,在物理力學中卻是兩個不同的概念。
三、明確解題思路和技巧
教師在對學生進行力學概念講解之后,一般都會開展相應的課后練習,以此來加固學生對力學概念的理解。為保證學生擁有一個明確的解題思路,教師應針對不同習題采取不同方法進行解決,在進行習題講解前,教師可將大致的解題思路向學生講解,讓學生掌握一定的解題技巧,提高學生思維轉換能力。另外,教師可根據(jù)同一種類型的題目對學生專項練習,在保證學生充分理解這一類型的題目后,明確解題思路并掌握一定技巧后,在慢慢開展后續(xù)工作,由簡到難,循序漸進,經(jīng)過大量練習后,學生會形成自己的學習方式以及思維能力,提高學生主動學習的積極性[2]。
四、運用正確的學習方法
在物理力學學習過程中,教師應注重學習方法的傳授,提高學生學習能力、理解能力以及解題能力。選用正確的學習方法可調動學生主動學習的積極性,增加學生對物理力學的興趣,促進物理整體教學水平的提高。首先,學生應牢記物理力學概念,對力學公式加強記憶,確保在后期的深入學習過程中不會混淆。其次,學生應養(yǎng)成一個良好的學習習慣,對學過的力學知識要點及時鞏固,定期對所學知識進行梳理,將自己的疑難困惑記錄下來及時向老師尋求答案。最后,學生在聯(lián)系物理習題時,將自己的易錯點、難點等進行分析,結合自身學習情況進行自我反思,尋找自己在學習過程中出現(xiàn)的問題,尋找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提高答題的準確性。
五、教學方法要合理、科學
為了提高學生對物理力學的學習以及理解能力,教師應不斷提高教學水平,建立合理、科學的教學方法,為學生理解力學概念提供幫助。針對學生的學習情況以及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遇到的問題進行分析,制定出一套完整的教學方案,用歸納法對教學經(jīng)驗進行總結,讓學生真正理解到知識的本質,從而提高其學習能力。另外,在進行物理授課過程中,使用推理法能幫助學生找尋力學知識間存在的聯(lián)系,便于學生加強對知識的記憶,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
六、完善物理思維模式
教師在進行講解物理力學知識時,應結合相關圖片進行分析,將力學知識細分化,確保學生每一個細小環(huán)節(jié)涉及到的知識點都能掌握,培養(yǎng)學生的物理思維,確保學生在解題過程中保持思維清晰的狀態(tài),從而提高學生的解題速度,達到一個良好的教學效果[3]。
結語:高中物理力學部分是教學重點也是難點,為保證學生擁有一個良好的學習習慣,增強物理整體教學水平,應以學生為中心,培養(yǎng)其創(chuàng)造性思維,督促學生規(guī)范使用物理語言進行答題,教師應注重解題思路與技巧的傳授,運用科學、合理的教學方法對學生進行物理授課,不斷完善學生的物理思維,從而提高學生學習物理力學知識的積極性。
參考文獻
[1]歐元浩.運用可視化教學突出高中物理力學課堂教學重點的實踐[D].內蒙古師范大學,2017.
[2]蔣勇睿.高中物理力學的學習技巧總結[J].中國校外教育,2017(08):123-124.
[3]楊艷妮.高中物理力學核心概念調查及教學策略研究[D].陜西師范大學,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