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榮
摘 要:近年來,許多幼兒園教育體系在家園共育的理念實踐過程中,通常選擇以實施家園同步教育為突破口,在統(tǒng)籌各方教育資源、提高家長素質(zhì)等方面進行了大膽而有效地嘗試,從而使家長樹立了正確的教育觀念,提高了家庭教育水平,促進了幼兒素質(zhì)的全面提高。然而當今家園共育理念的深化仍然在幼兒階段的教學存在一定的瓶頸,本文正是基于這些問題,結(jié)合自身的教學實踐和教育觀,采取廣闊家園共育渠道的方式,來尋求幼兒園與家庭合作共育促進幼兒健康發(fā)展的突破口。
一、引言
在工作的過程中,我也會陷入思考,幼兒教育的意義究竟是什么?是僅僅給孩子鋪設一個完美的學習、游戲、生活、社交的氛圍嗎?后來經(jīng)歷了長時間的思考和實踐,我認為這個觀點是極其不全面的,一所合格的幼兒園是為了孩子的健康成長,培養(yǎng)孩子獨立的精神和堅強的性格。為了做到這一點,我想離不開和孩子的家長進行有必要的合作,當家長出現(xiàn)了育兒方面的問題,作為幼兒園方面,有必要拿出十分地熱忱去幫助家長拉近他們同孩子之間的距離,對于一些缺乏足夠的、合理的家庭教育觀念的家長,作為園方,也有理由通過一些措施來幫助家長改正自己的家庭教育理念。從而讓育兒效果達到更大的效益。
二、當前家園共育存在的問題
(一)家庭教育觀念存在的問題
當今仍然存在一些教師,就面對什么樣的家長選擇如何說也是比較茫然的,往往家長問孩子表現(xiàn)如何,她們既怕說出實情家長心情不悅,又怕明明孩子不好卻說好反而壞習慣有越演越烈的態(tài)勢。過去的家長文化程度普遍不高,得到的教育孩子的信息量也是比較少的。對于孩子在園的需求就是吃得好不好,有沒有睡著之類的,配合度也是比較高的?,F(xiàn)在的家長文化程度比較高,通過網(wǎng)絡及外面的培訓機構(gòu)獲取的育兒知識也是比較豐富的,但是他們有的只是理論知識而沒有實踐的經(jīng)驗。因此,在幼兒階段的教學過程中,通過實踐總結(jié)幼兒的心智成長規(guī)律,通過良好的溝通方法來建立家園共育的渠道是十分有必要的。
(二)家長會布局存在的問題
聚集到一起坐在自己孩子活動游戲的小椅子上,聽著自己班級老師說自己孩子在幼兒園的情況——每一個做父母的,都有給孩子開家長會的經(jīng)歷。而時下的父母們,卻都對家長會持有一種特殊的情懷:盼著開家長會,好了解孩子在園和幼兒園的教育內(nèi)容;害怕開家長會,惟恐自己的孩子哪些地方不行落后于人,而那些平素有“問題”的幼兒家長就更加把家長會當成心理負擔了。應該說,這是極為普遍的“家長會心態(tài)”。在獨生子女幾乎一統(tǒng)天下,我們的孩子被全面、全力、全神關注的今天,家長會也成了一個問題,一件被大眾廣泛議論的事情, 目前幼兒園教師對家長會有一種思維定勢,認為家長會的內(nèi)容就是讓家長了解幼兒園各項工作的內(nèi)容,開展的形式就是教師講家長聽。這種形式單一、內(nèi)容枯燥的家長會,家長并不是很感興趣,也沒有有效的幫助家長提升科學育兒的能力。還有的老師會在家長會之前以問卷的形式,向家長收集育兒方面的問題,改變以往教師講家長聽的形式,大家根據(jù)幾個話題分小組討論,但呈現(xiàn)的是成人經(jīng)驗的論壇式家長會。
(三)親子活動開展存在的問題
在新課程教育理念的影響下,學前階段親子活動的開展獲得了很多的理念上的靈感。但就現(xiàn)實的教育現(xiàn)狀而言,仍然存在著許多教師不懂得自我學習,無法及時更新教育理念。即便是在親子活動的進行過程中融入了很多游戲內(nèi)容,但因為教師思想觀念的老套,常出現(xiàn)幼兒玩了一會兒就不想玩了,讀留家長們在場地中尷尬參與。許多教師認為這是幼兒對親子活動中的游戲不感興趣,實則不然,在大多數(shù)情況下,是因為陳舊的教育觀念所引導的親子活動中的游戲推進方式十分死板。正是這種死板,打消了幼兒參與親子活動的熱情。
三、幼兒園與家庭合作的方法策略
(一)廣拓溝通機制,轉(zhuǎn)變家庭教育觀念
關于幼兒教育,我的教育觀是——教育的光榮在于,其能夠影響一個人的一生,而作為被教育者能夠在一生的學習中,獲得步履不停的成長[1]。面對教育,幼兒園中的老師也許存在能力的不足,個別孩子的家長也會在家庭教育理念上存在一定程度的缺失,回歸到本源的哲學進行思考,客觀條件一定會對主觀能動性產(chǎn)生影響,但是主觀層面的努力也會有反作用,換個思路進行思考,家長工作忙碌、對過去的孩子教育存在溺愛,這些問題是影響孩子健康成長的客觀條件,那幼兒園不斷跟進的溝通措施、親情卡片、努力培養(yǎng)更加優(yōu)秀而快樂的孩子,以及那些現(xiàn)在存在問題的家長能夠適當?shù)卣{(diào)整自身的家庭教育思路,將會成為主觀能動性,影響孩子的一生。當家庭教育出現(xiàn)了問題,作為幼兒園,我們沒有理由去指責家長的過失,但是我們有理由去幫助家長去改正自己的問題。
(二)完善生活情境,建立幼兒親子活動參與氛圍
關于生活情境的積極效用,我國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經(jīng)說過:“教育即生活”的教育理念,當下的情境教育觀中的生活情境同這一教育理念不謀而合。生活情境的布局在理論上有兩種,一種是對現(xiàn)有生活的借用來營造情境,另外一種是依據(jù)需要進行活動環(huán)境的優(yōu)化。在學前親子活動中,教師鼓勵幼兒和家長一同參與到場地布置和標語制定的工作中來,并且在親子活動的選擇中嘗試著用一些生活化的語言,這樣做的意義在于能夠較好地優(yōu)化活動背后的生活情境。
(三)投放多元材料,為親子活動開展增加新內(nèi)容
《3-6歲兒童學習和發(fā)展指南》明確提及:材料投放是游戲的重要物質(zhì)基礎,且不同的材料投放對幼兒參與游戲的興趣有著直接的影響。這就提醒幼兒教師,在組織和實施親子活動的時候,應當根植于幼兒的心智發(fā)展規(guī)律,選擇適合不同階段幼兒的游戲材料,并將所投放材料玩法的多元性當作運動鍛煉游戲化組織和實施的重要前提,倘若沒有足夠多元化的運動游戲材料,無論如何鼓勵幼兒一物多玩均無異于“無米之炊”因此材料的投放要注意具有多樣性和開放性,而多樣性和開放性的游戲材料本身也能夠為幼兒的多方面的積極成長拉開框架。
四、結(jié)束語
本文的觀點認為,學前幼兒的健康成長,離不開幼兒園的努力,但幼兒原生家庭的教育同樣重要,甚至更重要。在這樣的背景下,本文分別從部分家庭的家庭教育觀念問題、家長會的布局問題以及親子活動存在的問題三個角度分析了當前學前幼兒園與家庭合作育兒面臨的瓶頸,并針對以上問題采取了針對性的策略,希望能夠為相關幼兒教育工作者帶來可以借鑒之處。
參考文獻
[1]王雪.家園共育促進幼兒心理健康發(fā)展的關系及對策[J].心理月刊,2018(09):26-27.
[2]夏菲.家園共育促進幼兒健康發(fā)展[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18(06):160.
[3]韋馨茹.家園共育促進幼兒健康成長[J].甘肅教育,2018(10):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