翁華
【案例描述】
“報告翁老師,田XX和葉XX倆人下課吵起來了?!痹趺椿厥拢縿傁抡n才幾分鐘,就有學生來報告。于是,我三步并作兩步,趕往教室……。等我到教室,“戰(zhàn)爭”已經結束,在班干部的勸說下,兩人已經各自回座位去了。班級的“活躍分子”著實不讓人省心。
原來剛下課,葉XX去上廁所,等他回教室的時候,田XX把教室門關上,不讓葉XX進教室。葉XX也火了,硬是把門給推開了,然后反而把田XX關在外面了。門被推開之后,兩人誰也不讓誰,你罵我,我罵你,你推我,我撞你,“火勢”越來越兇……。
作為班主任,幾乎每天課間都會收到學生各種報告(罵臟話的、吵鬧的、大聲喧嘩的、追逐打鬧的等等),嚴重影響了班級的正常教學秩序。
著名教育家葉圣陶說過:“什么是教育?簡單一句話,就是養(yǎng)成良好的習慣?!焙昧晳T使人受益終身,良好的課間行為習慣是促進學生健康成長的重要條件,也是健全人格形成的基礎。
每接一個班級,你會發(fā)現(xiàn)孩子們的行為習慣都不相同,有好有壞,這并不是與生俱來的,也不是一朝一日形成的。小學生是養(yǎng)成行為習慣的關鍵時期,那么小學生文明課間行為習慣如何養(yǎng)成呢?結合自己十多年的班主任經驗,我進行了探索、實踐,下面粗淺的談談自己的一些看法。
1 巧引妙導,奏響文明歡歌
我深知,要使自己的班主任工作真正如魚得水,必須要培養(yǎng)良好的班風學風。學生文明課間行為習慣的養(yǎng)成,是形成良好班集體的保障。作為班主任,我先著手抓學生的思想教育工作。經常利用晨會課,指導他們良好的課間行為。我還以活動為載體,開展《課間文明禮儀從我做起》《課間十分鐘 安全記心中》等班隊活動,通過觀看課間活動視頻、誦讀“課間安全教育三字經”、兒歌“課間文明行走要記牢”等,使學生意識到課間存在的安全隱患,增強自我保護意識和能力,學會自我管理,真正過一個快樂、文明、安全的課間十分鐘。一次精心設計的班隊活動所起到的教育作用遠勝于一百次空洞的說教,具有更高的教育效率。學生在活動中得到了思想和精神的洗禮,并以實際行動來規(guī)范課間的言行舉止,促進了學生養(yǎng)成文明課間的好習慣,成為有教養(yǎng)的文明人。
2 善扶善放,學會自我管控
在實際教育工作中,我們會發(fā)現(xiàn)這樣的現(xiàn)象:同樣的問題,一個轉身,學生又犯了。特別是中低年級的小學生,持久力差,課間行為習慣經常反反復復,所以這就需要我們班主任有針對性的進行教育。可是班主任不是“神”,不可能有那么多的時間和精力去時時提醒,事事處理,這就需要老師適當放手讓學生互相監(jiān)督、學會自我管理、自我約束。老師平時要多關注,幫助他們,教給他們方法,做到心悅誠服,才能事半功倍。
于是,我努力創(chuàng)設民主的管理氛圍,使學生樂于參與,善于參與管理。首先,召開班級會議,師生一起制定“文明課間公約”,請全體同學互相監(jiān)督,實行“人人有權,人人有責”,讓每位學生都感覺到自己是班級的主人,管理好班級的事就是管理好自己的事,激發(fā)學生自主參與班級管理意識。其次,充分調動、發(fā)揮班干部的作用,課間發(fā)現(xiàn)同學有不良行為,即刻提醒、勸說、制止等,協(xié)助老師做好督促工作。最后,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是學生學習的典范。陶行知先生曾說過:兒童都有希望獲得被認可的天性。我們班黑板邊上一直貼著一張“文明課間,我最棒”的評比表格,制定了一套獎勵措施,每周為表現(xiàn)好的學生貼上對應的“★”,這已經成了學生自覺履行常規(guī)的動力了。我會大力、及時地表揚文明課間行為的學生,運用同齡效應去激勵其他學生鼓起奮進的風帆,將“課間行為規(guī)范”化為自覺的行動。當然,如果發(fā)現(xiàn)學生有不良行為,我都會進行及時糾正批評,讓他認識到自己的錯誤,不再違反。
一段時間實施下來,課間教室的聲音明顯小了許多,追逐打鬧的同學少了,走廊里做危險動作的同學幾乎沒有……,保證了班級課間“活而不亂,嚴而不死”的良好秩序。培養(yǎng)了學生的集體責任感和自我管理意識,班集體更和諧、積極向上了。
3 快樂活動,叩啟身心護航
課間十分鐘是讓學生的大腦和身心都得到放松與休息,具有調節(jié)疲憊狀態(tài)的作用。它又是學生最快樂的時光,他們渴望下課,盼望著與小伙伴們一起盡情地玩耍。文明有序的課間活動,能給學生帶來輕松和愉悅,以飽滿的熱情更好地投入到下一節(jié)課的學習當中去。課間十分鐘,除了要準備下節(jié)課的學習用品、上廁所、喝水等,也是可以開展有意義的活動的。
結合我班實際情況,我們班在三樓,除了教室,就是外面一條走廊了,活動場地相對較小。我和學生一起商量了課間能開展的活動,要求:玩得安全、玩得快樂、玩得有益。孩子們各抒己見,給出了多種課間能玩的游戲,如歡樂猜拳、猜成語、小猴撈月、手指游戲等。是的,只要我們科學、合理地利用好課間十分鐘,讓短暫的時間變得有益、有趣、有序,文明行為的種子就會在學生心中深深扎根。
雖然班級個別學生有時還會有些“小插曲”,但作為教育者,我們要正確看待他們的“反復”。良好課間行為習慣的養(yǎng)成是一項長期的工作,并非一朝一夕之功,要改變他們,必須反復抓,抓反復,不斷鞏固、強化,持之以恒。我們需要方法、需要耐心、更需要打“持久戰(zhàn)”的心理準備。只要我們教師不松懈、細心誘導,相信:“課間文明之花”會在學生心中生根、開花、結果的。
(作者單位:江蘇省蘇州市吳中區(qū)臨湖第一中心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