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偉
2011年版《語文課程標準》在第一學段的學段目標和內容中指出:“對寫話有興趣,留心周圍事物,寫自己想說的話,寫想象中的事物?!庇纱丝梢姡f話是寫話的基礎,教師要注重對學生進行說話能力的培養(yǎng)。但在實際教學中,低年級學生在課堂發(fā)言或者說話時缺乏整體意識,這一方面與學生的心理年齡有關,另一方面也與教師在說話方面缺乏對學生進行有針對性的訓練有關。因此,作為一名低年級語文教師,有責任、有義務幫助學生學會說完整的話,以逐步提升學生的說話水平。那么,在教學中,教師應如何對學生進行說話訓練才更有效呢?我認為,教師要善于發(fā)現和挖掘文本中的語言訓練點,以幫助學生實現說話能力的整體提升。
一、尋詞說句
在教學中,普遍存在著學生說話不完整、不規(guī)范,有時還夾雜著方言的現象,因此,要想讓學生完整、規(guī)范地說話,教師就要從引導學生說好一句話開始。教師要幫助學生找到文本教材中有價值的詞語,鼓勵學生由說到寫,由易到難,遵守循序漸進的原則,一步一步有計劃、有順序地引導學生進行扎實的說話練習,逐漸提升學生的說話水平。
1.找不理解的詞語
在低年級教學中,由于學生詞匯積累量少,理解能力有限,因此,會出現許多難以理解的詞語。在教學中,教師可以鼓勵學生用這些詞語進行造句,以促進學生對詞語的理解,幫助學生學會運用詞語進行說話。
如《曹沖稱象》一文中有這樣一句話:“曹操的兒子曹沖才七歲?!边@句話中的“才”是什么意思呢?學生不容易理解,而且字典里的解釋反而把簡單的事情復雜化了,因此,在教學的時候,教師就可以讓學生用“才”進行說話練習。在教師的鼓勵下,有學生說:“你怎么才來呀?”有學生說:“我的妹妹才兩歲?!庇袑W生說:“電影才剛開始不久。”就這樣,從學生不理解的詞語入手,鼓勵他們進行說話訓練,不僅降低了學生理解詞語的難度,學生的說話能力在運用中也得到了有效的提升。
2.找新出現的詞語
低年級正是學生學習生字詞與說話的關鍵時期,每一篇課文中都會新增幾個學生沒有學過的詞語,為了幫助他們更好地理解這些新學到的詞語,教師就可以鼓勵他們運用這些詞語進行說話練習,以提升學生語言表達水平。
如《烏鴉喝水》一文中有這樣一句話:“烏鴉看見旁邊有許多小石子,想出辦法來了?!痹谶@個句子中,“辦法”是學生新學到的一個詞語。在教學的時候,教師就可以鼓勵學生運用“辦法”這個詞語進行說話練習。在教師的鼓勵下,有學生說:“我想到一個好辦法?!庇袑W生說:“我找到了解決問題的辦法?!边€有的學生說:“遇到問題我們要想辦法解決?!本瓦@樣,在學生借助剛學到的詞語進行說話練習的時候,他們會感到既新鮮又有趣,真正促進了學生說話能力的提升。
3.找課文中的好詞
在低年級課文中,所謂的好詞主要是指構成方式獨特、學生在今后的學習生活中會經常用到的詞語。在教學中,教師可以找到這些詞語引導學生進行說話練習,有效提升學生的說話能力。
如《荷葉圓圓》一文中有這樣一句話:“荷葉圓圓的,綠綠的?!痹谶@句話中,“圓圓的,綠綠的”這兩個詞語把荷葉的樣子描寫得生動形象,可愛極了。在教學中,教師就可以鼓勵學生運用這樣的好詞進行說話訓練,努力創(chuàng)編。在教師的啟發(fā)與鼓勵下,有學生說“蘋果圓圓的,大大的”,有學生說“黃瓜綠綠的,長長的”,還有學生說“桌子高高的,方方的”。就這樣,教師從文中的好詞入手,鼓勵學生進行說話練習,不僅可以讓學生對詞語的理解更加深刻,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也得到了明顯提升。
二、找句說句
低年級教材中有許多好句子,這些句子或者優(yōu)美,或者是人們在交際與表達時的常用句式,如此種種,就為學生的說話練習提供了一個很好的例子。在教學中,教師要善于用發(fā)現的眼睛,挖掘出文本中的好詞好句,讓學生進行說話練習,以逐漸提升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
1.找文中的經典句式
所謂經典句式就是指在文中或者人們生活中最常用的句式,比如“……是……”“……怎么了”“……說……”等句式。低年級教材中的語言生動形象,富有趣味,正是幫助學生學習語言的很好的例子。因此,在教學中,教師可以挖掘文本語言中的經典句式,鼓勵他們進行仿說,以提升學生的說話水平。
如《小蝸?!芬晃闹杏羞@樣一句話:“蝸牛媽媽對小蝸牛說:‘孩子,到小樹林里去玩吧,小樹發(fā)芽了?!边@是人們常用的“……對……說”的句式,在教學本文時,在學生正確、流利、有感情朗讀課文的基礎上,教師就可以鼓勵學生用這個句式進行說話練習。在教師的啟發(fā)與鼓勵下,“媽媽對我說‘快點吃飯,可別遲到了!’”“我對好朋友說:‘我們放學一起回家吧!’”等這樣的句子,學生很快便脫口而出。在教學中,教師引導學生就經典句式進行說話練習,可以使學生從小養(yǎng)成良好的說話習慣,促進學生語言表達能力的發(fā)展。
2.找文中的典型句子
所謂典型句子就是指一些構成特點鮮明的句子,比如擬人句、比喻句、排比句等,這些句子或者是以一定的格式出現,或者是學生進行說話練習時需要學習與掌握的句子。鼓勵學生運用這些句子進行說話練習,有助于學生語言表達能力的提升。
如《荷葉圓圓》一文中“荷葉是我的搖籃”“荷葉是我的停機坪”等,這是典型的比喻句,對低年級學生來說,怎樣才能讓學生掌握這種比喻句的用法呢?教師在比喻句的特點上無須花費大量工夫,而要鼓勵學生在具體的說話練習中掌握這種句子的特點。因此,教師就可以鼓勵學生想象:“在荷葉旁邊還會有哪些小動物呢?他們分別把荷葉當作什么呢?請仿照課文中的例子說一說。”在教師的啟發(fā)下,學生說出了以下句子:“蝴蝶飛來說:‘荷葉是我的停機場。’”“瓢蟲飛來說:‘荷葉是我的遮陽傘。’”在學生說話的時候,雖然他們的語言還很稚嫩,模仿的痕跡比較明顯,但是,通過仿說這種形式,不僅可以使學生對比喻句的特點把握得更加透徹,學生的語用能力也可以得到明顯提升,促進了學生今后學習的發(fā)展。
3.找文中的重要句式
文中的句式有很多,哪些是重要句式呢?重要句式主要是指課后習題或者單元練習中著重讓學生掌握的句式。在教學中,教師要抓好這些重要句式的訓練,以使學生的說話水平逐漸得到提升。
如《葡萄溝》一文中有這樣一句話:“到了秋季,葡萄一大串一大串地掛在綠葉底下,有紅的、白的、紫的、暗紅的、淡綠的,五光十色,美麗極了?!痹谶@個句子中,作者用生動形象的語言描寫了葡萄的顏色。為了促進學生對這種句式的掌握,在課后習題中,編者還特意讓學生以“公園里的花都開了……”“下課了同學們在操場上活動……”這兩個句子進行寫話訓練。在教學中,教師就可以讓學生先把課文中的句子多讀幾遍,明白作者是怎樣描寫的,在此基礎上,再鼓勵學生進行說話練習。這樣教學,由說到寫,促進了學生語言表達能力的發(fā)展,也真正把編者的教學價值落到了實處。教材的課后習題中句子訓練的形式還有許多,教師要重視這些句式的訓練,以使學生的句子表達能力得以真正提升。
在低年級教學中,說話是寫話的基礎,指導學生能夠正確、流利地說話,有助于他們更好地表達自己的意思,為其一生的發(fā)展奠定基礎。在低年級教學中,教師就要以課堂教學為平臺,極力挖掘文本中的語言訓練點,引導學生進行說話訓練,以使學生的說話水平真正得到提升。
(作者單位:山東臨沂勝利小學)
責任編輯 劉 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