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晴 曹穩(wěn)根 錢玉梅 李紅俠 汪慧文
摘要:以羅非魚魚皮為材料,利用醋酸和胃蛋白酶分提取膠原蛋白,通過紫外光譜、紅外光譜、吸油性、保水性、溶解性等對其理化特性進行比較分析.結果表明兩者在230nm左右出現(xiàn)最大紫外吸收峰,均屬典型的膠原蛋白;紅外顯示兩種蛋白結構相似;酶溶性膠原蛋白吸油性優(yōu)于酸溶性膠原蛋白,且兩者都有很好的保水性和溶解性.以期為膠原蛋白的提取及應用提供理論依據(jù).
關鍵詞:羅非魚;提取;膠原蛋白;特性
中圖分類號:TS20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260X(2019)09-0090-03
羅非魚是世界第三大養(yǎng)殖品種,在我國養(yǎng)殖量居第二[1].目前,其主要用來生產(chǎn)冷凍魚肉片,因此會留下60%~70%下腳料,包括魚皮、魚頭、魚鰭和魚骨,其中魚皮中含有豐富的膠原蛋白[3],對其進行有效利用,避免浪費的同時還可減少環(huán)境污染[2].
膠原蛋白是哺乳動物體內含量最多、分布最廣的功能性蛋白質,它構成了動物皮的支持組織,具有增強機體皮膚組織細胞儲水能力、增強肌膚彈性、保持皮膚柔軟、使皮膚細嫩等生理功能,其理化性質和生物學特性優(yōu)良,在醫(yī)學、食品工業(yè)和化妝品等領域應用廣泛.膠原蛋白的提取分離方法包括熱水提法、酸提法、酶提法等[4].
醋酸酸法和胃蛋白酶酶法提取膠原蛋白,通過紫外光譜、紅外光譜以及吸油性、保水性、溶解性測定對兩者理化特性進行分析比較,以期為膠原蛋白的提取及應用提供理論依據(jù).
1 材料與方法
1.1 試驗材料與試劑
羅非魚魚皮產(chǎn)自江蘇連云港飛凡水產(chǎn)公司;羥脯氨酸購于Sigma公司;氯化鈉、異丙醇、胃蛋白酶、正丙醇、無水乙酸鈉、乙酸、硫酸銅、檸檬酸購于上海國藥,均為分析純.
1.2 試驗儀器
SC-3612離心機(江蘇金壇市榮華儀器制造有限公司)、ST3100酸度計(奧豪斯儀器有限公司)、SP-723分光光度計(光譜儀器有限公司)、Nicolet IS50傅立葉變換紅外光譜儀(賽默飛世爾科技有限公司)等.
1.3 試驗方法
1.3.1 魚皮預處理
將魚皮烘干,粉碎,5%氯化鈉浸泡6h,蒸餾水洗滌數(shù)次并瀝干水分,置于異丙醇、乙醚與蒸餾水體積比為2:2:8的溶液中浸泡6h,蒸餾水洗滌數(shù)次后瀝干水分并在55℃恒溫干燥箱中烘干備用[5].
1.3.2 酸溶性膠原蛋白(ASC)的制備
按料液比1:20加入預處理所得魚皮和0.5mol/L乙酸,磁力攪拌24小時,離心得到上清,加入氯化鈉使得濃度至0.9mol/L,靜置過夜.6000r/min離心20min,舍棄上清,沉淀加入10倍體積0.1mol/L的乙酸進行溶解,并在10倍體積的0.1mol/L乙酸溶液中透析12h,每4h換一次透析液,蒸餾水透析至中性,得到酸溶性膠原蛋白提取液,冷凍干燥得到酸溶性膠原蛋白(ASC)[6].
1.3.3 酶溶性膠原蛋白(PSC)的制備
將預處理后的魚皮按料液比1:20加入0.5mol/L乙酸中,并加入魚皮質量2%的胃蛋白酶.磁力攪拌提取24h,離心取上清,加入一定質量的氯化鈉至上清液氯化鈉溶液最終濃度為0.9mol/L,靜置過夜.6000r/min離心20min,棄上清,加入10倍體積的0.1mol/L的乙酸中溶解沉淀,并在10倍體積的0.1mol/L乙酸溶液中透析12h,每4h換一次透析液,蒸餾水透析至中性,得到酶溶性膠原蛋白提取液,冷凍干燥得到酶溶性膠原蛋白(PSC)[6].
1.3.4 膠原蛋白得率計算
膠原蛋白得率/%=(凍干膠原蛋白粗品質量/提取用魚皮質量)×100(1)
1.3.5 紫外吸收光譜分析
將酸溶性膠原蛋白提取液和酶溶性膠原蛋白提取液,以0.5mol/L的醋酸作為對照,在200~400nm波長范圍內用紫外可見分光光度計測定其吸光度,得到膠原蛋白紫外吸收曲線[7].
1.3.6 紅外光譜分析
采用傅里葉紅光譜儀對ASC和PSC進行紅外掃描,分別將適量的ASC和PSC與KBr混合壓片,在400~4000cm-1波數(shù)區(qū)間掃描,分辨率4cm-1[8,16].
1.3.7 溶解性測定
取一定質量ASC、PSC溶于0.5mol/L醋酸中,使得濃度為5mg/mL.取5mL分別調至pH為4、5、6、7、8、9,保持pH值不變,蒸餾水定容至10mL,4000r/min離心15min,雙縮脲法測定上清液蛋白質含量,并同時將樣品溶于0.5mol/L醋酸溶液采用雙縮脲法測定樣品總蛋白含量,用公式(2)計算溶解性[7].
溶解性%=(上清液蛋白質量/總蛋白質量)×100 (2)
1.3.8 吸油性測定
取兩份10mL精煉油,分別加入0.1g ASC和PSC,振蕩器震蕩1min,靜置半小時,于200r/min離心25min,按公式(3)計算吸油性[7].
X=(10.0-v)/m? ?(3)
式中:X為吸油性/(mL/g);Vf為游離油的體積/mL;m為0.1g.
1.3.9 保水性測定
量取50mL蒸餾水,加入ASC和PSC 0.05g,攪拌,置于1000r/min條件下離心5min,棄分離水,稱量殘留物質量,并置于25℃干燥箱中,每隔20min測一次質量,按公式(4)計算水分殘存率[7],以其衡量兩者保水性強弱.
Y%=(m-m/m-0.05)×100? (4)
式中:Y表示水分殘存率%;m0表示離心剩余物質量/g;m表示每隔一段時間剩余物質量/g.
2 結果與分析
2.1 不同提取液膠原蛋白得率
在酸性條件下,蛋白質分子之間離子鍵遭到破壞,發(fā)生膠原纖維膨脹、溶解現(xiàn)象,因而可利用酸法提取膠原蛋白;酶法提取是利用蛋白酶使膠原溶解[9].由圖1可得,酶法提取膠原蛋白得率較酸法提取高,且提高近2倍.
2.2 紫外吸收光譜分析
對酸溶性膠原蛋白提取液和酶溶性膠原蛋白提取液在紫外光區(qū)進行全波長掃描測試,得到的紫外掃描曲線如圖2所示,由于膠原蛋白共軛氨基酸含量較少,在280nm波長處無吸收峰,而在225nm左右有最大吸收峰,試驗結果符合膠原蛋白的吸收特征[10],且雜峰較少,表明提取膠原蛋白純度較高.
2.3 紅外光譜分析
如圖3所示,ASC和PSC產(chǎn)生的吸收峰形狀和位置基本一致,在4000~3000cm-1范圍內,ASC和PSC均有一個較寬的峰,分別在3450cm-1和3440cm-1處,是由酰胺A帶所產(chǎn)生[11];PSC在2000~1000cm-1波數(shù)內出現(xiàn)三個強而窄的吸收峰,其中1640cm-1處吸收峰是由膠原蛋白酰胺I帶產(chǎn)生,在1550cm-1(ASC)和1560cm-1(PSC)處的吸收峰是由膠原蛋白酰胺II帶產(chǎn)生,1390cm-1處為酰胺III帶吸收峰,綜上表明PSC和ASC主體結構均保留比較完整.
2.4 溶解性
溶解度指物質在特定溶劑中溶解的最大限度,其在天然蛋白質提取、分離和純化時起到重要作用,蛋白質變性程度也可通過蛋白質的溶解行為的變化作為評價指標,此外蛋白質在飲料中的應用也與其溶解性能有直接的關系[12].
如圖4所示,隨著pH值的上升,PSC和ASC的溶解性先快速下降又逐漸趨于平緩.pH=4時PSC和ASC的溶解性最好,ASC可達80%,PSC達63%,而pH在7~9時膠原蛋白的溶解性較差,在30%左右.膠原蛋白溶解性隨pH的變化跟其等電點位置有關,當處于等電點,兩性離子達到電荷平衡,溶解度達到最低[13-14],因此結果表明羅非魚魚皮膠原蛋白等電點位于7附近.
2.5吸油性
圖5可見,ASC和PSC的吸油能力約為30mL/g和49mL/g.PSC的吸油性更佳,可能與胃蛋白酶作用于酶切位點使得較多疏水基團暴露,使得酶溶性膠原蛋白吸油能力增加,且研究表明,蛋白質吸油性跟其結構密切相關[15].
2.6 保水性
保水性指當?shù)鞍踪|受到外力作用時其保持水分的能力,受濃度、離子種類以及環(huán)境等影響[7].ASC和PSC在25℃條件下隨時間改變保水性的變化如圖6所示,水分殘存率隨時間增加逐漸下降,但ASC保水性較PSC下降緩慢,可能由于醋酸和胃蛋白酶對親水基團的作用差異,使得暴露的親水基團不同360min后,ASC和PSC的水殘存率仍然在90%作用,保水性均優(yōu)良.
3 結論與討論
酸法和酶法提取羅非魚魚皮膠原蛋白并比較其理化性質,兩種方法提取得到的膠原蛋白主體結構基本一致,均保留較完整;但從得率、溶解性和吸油性的角度,酶法提取得到的膠原蛋白更優(yōu),而酸法提取的膠原蛋白保水性較好,因此,醋酸法和胃蛋白酶法提取的膠原蛋白可應用于不同的領域.
——————————
參考文獻:
〔1〕鞏育軍,郭先霞,李瑞偉,等.羅非魚營養(yǎng)成分研究進展[J].中國食物與營養(yǎng),2009(11):50-52.
〔2〕Zheng S K, Zheng C H, Lin H, et al. Isolation and cliaracterization of acid-solubilised collagen from the skin of Nile tilapia (Oreochromis niloticus) [J]. Food Chemistry, 2009, 116:879-883.
〔3〕倪娜.羊血漿蛋白-肌原纖維蛋白復合凝膠形成的作用力分析[D].中國農(nóng)業(yè)科學院,2014.27-30.
〔4〕郅慧,于慧,張輝,等.動物源膠原蛋白提取及應用研究進展[J].吉林中醫(yī)藥,2019,39(02):225-227.
〔5〕田宏,張春華,陳山喬,等.羅非魚頭磷脂組成及其化學特性[J].赤峰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6,32(24):11-14.
〔6〕王曉軍,吳婷,賈偉,等.酸法和酶法提取牦牛骨膠原蛋白的特性分析[J].食品科學,2018,39(12):101-106.
〔7〕包玉龍,陳孫福,羅永康.酸法和酶法提取鱷魚皮膠原蛋白及性質研究[J].肉類研究,2012,26(07):1-4.
〔8〕Z·elechowska E, Sadowska M, Turk M. Isolation and some properties of collagen from the backbone of Baltic cod (Gadus morhua)[J]. Food Hydrocolloids, 2010, 24(4): 325-329.
〔9〕張敏.酸法和酶法提取齊口裂腹魚皮膠原蛋白及鑒定性質研究[D].四川農(nóng)業(yè)大學,2014.
〔10〕辛菲.鲅魚皮膠原蛋白的提取及分子特性的初步研究[D].新疆農(nóng)業(yè)大學,2012.
〔11〕黃石溪,陳桂平,羅燦,等.酸法和酶法提取鮰魚皮膠原蛋白的工藝研究[J].農(nóng)產(chǎn)品加工(學刊),2013(16):51-54.
〔12〕Zhenying H, Liang Q, Yong S, et al. Improvement of the solubility and emulsifying properties of rice bran protein by phosphorylation with sodium trimetaphosphate[J]. Food Hydrocolloids, 2019(96):288-299.
〔13〕王碧,賈冬英,羅紅平,等.皮邊角廢料提取膠原蛋白的功能特性[J].中國皮革,2002(15):13-16.
〔14〕肖桂華,朱蓓薇,董秀萍,等.鮑魚腹足不同部位的質構特性及組織結構研究[J].食品科技,2010,35(11):155-159.
〔15〕孫冰玉,石彥國.微波對醇提大豆?jié)饪s蛋白吸油性的影響[J].中國食品學報,2006(05):97-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