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明霞
【摘? 要】信息技術正不斷改變我們的生活、學習方式,并不斷促進著教育的重大變革,對教學產生深遠的影響。信息技術為我們提供了豐富的教學資源,其類型豐富,圖文并茂,使抽象的內容變得具體,展示了數學的無窮魅力,改變了數學教學煩瑣、枯燥的現狀。信息技術為學生提供強有力的探索工具,改變了學習方法,讓學生投入探索活動之中,由變動地接受走向主動探學,由靜態(tài)感知走向動態(tài)內化,由粗淺理解走向深度探究,能促進學生自主意識的強化、學習能力的提升。
【關鍵詞】信息技術;小學數學;障礙
一、情智共行,全面發(fā)展
在傳統教學中,教師往往關注學生智力因素的發(fā)展,大搞題海戰(zhàn)術,讓學生陷入書山題海之中,長期以往,學生的興趣缺失。教師要借助信息技術手段,向學生展示數學之美、數學之趣,引發(fā)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二、突出重點,破除難點
信息技術具有形象直觀、動靜結合的特點,能豐富學生的感知,促進學生的思考與想象,能將語言難以講清的內容闡述清楚,能優(yōu)化學習過程,有效掃除學生學習障礙,幫助學生解決學習中的困惑。如學習蘇教版《圓的面積》一課,重點內容是圓面積公式的推導公式,難點是通過對圓的無限平均分割,將圖形進行重組,使“弧長”接近于“線段”,從而使圓轉化為長方形,學生對長方形長是圓的周長一半的理解。教師先出示一個圓片,讓學生拿出圓片,用手摸一摸,感受圓的面積,再通過多媒體演示讓學生在感知圓的面積的基礎上概括出圓面積的意義。教師讓學生剪一剪、拼一拼,看看能轉化為已經學過的什么圖形?學生在剪的過程中體驗到只有多剪幾份,分的份數多一些,才能使拼出來的邊看上去更“直”一些。教師借助多媒體分別向學生呈現8等份、16等份、32等分圓的方法,學生發(fā)現分的份數越多,拼出的圖形會更接近于長方形。教師通過課件的演示,呈現化曲為直的剪拼過程,幫助學生明晰長方形與圓之間的對應關系,有效地幫助學生突破教學難點。
三、展示過程,發(fā)展思維
傳統的被動接受式教學難以促進學生的思維發(fā)展,學生的數學思維是在探究中形成的,信息技術能充分展現知識的形成過程,讓學生深刻地領悟數學思想方法。如在蘇教版六上《圓柱的表面積》一課教學中,教師先拿出圓柱的模型,讓學生分別指出側面與底面,說說圓柱的表面積如何計算?是哪些面積的和?教師以動畫呈現圓柱的展開圖,讓學生沿圓柱的一條高將圓柱剪開,得到一個長方形,并說說這個側面與長方形有什么樣的關系?試著推導出圓柱側面積的計算方法。教師要圓柱側面展開的動畫誘引,讓學生動手操作,發(fā)現圓柱側面積的公式,從而感受到探求知識的快樂。信息技術的合理使用,能促進學生思維的開啟,讓學生的探究變得更主動,能有效促進學生觀察、思考、歸納能力的提升。
四、促進探究,培養(yǎng)能力
教師要為學生留有思考、探索的空間,讓學生有所思、有所悟,能提高自己自主探究的能力。信息技術的應用能為學生提供發(fā)現的機會,讓學生體悟到知識在數學中的應用,能引發(fā)學生的探索與發(fā)現。信息技術適時與教學內容進行整合,可以發(fā)揮多媒體與網絡技術的優(yōu)勢,為學生提供一個開放的學習環(huán)境。教師要調動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為他們提供一個探索的學習平臺,學生在學習中也體會到學習百分數帶來的快樂。
(責任編輯? 袁 霜)
[參考文獻]
[1]楊希.信息技術與小學數學拓展性課程的整合[J].魅力中國,201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