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維軍
【摘要】新時代呼喚個性化教學,個性化教學有助于推進學生語文能力的提升,為學生提供張揚個性、發(fā)展?jié)摿Φ奈枧_。個性化的教學方法、創(chuàng)造性的教學設計、借助信息技術手段都可以促進個性化教學的實施。本文主要探討了構建小學語文個性化課堂的策略,促進學生在自主學習的天空中任意翱翔。
【關鍵詞】個性化課堂;小學語文;開放多元;信息技術
“填鴨式”教學使學生的思維受到了不同程度的限制,個性化課堂的構建能激發(fā)學生的多元化思維,釋放教學活力,拓展語文學習的空間,促使學生的整體語文素質得到相應提高。
一、開放多元的教學方式促進學生個性發(fā)展
小學語文教師可按照學生的不同個性、興趣愛好、特長展開多元化教學,設計別具一格的教學方式、教學思路、教學風格,構建適合學生自主個性發(fā)展的教學模式,如協作探究式學習、問題式學習、情境式學習、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等,上述教學模式中學生可以實現自主建構,進而實現個性化學習。
例如,在執(zhí)教《找春天》時采用協作探究式學習模式,語文教師可以帶領學生一起到戶外找尋春天的足跡,分組感受春天的氣息,記錄對春天的了解和感受,鼓勵學生搜集關于春天的圖片,制作關于春天的標本,鼓勵小組成員上臺和大家一起分享對春天的感受,鍛煉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再如,執(zhí)教《女媧?天》時采用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第一個環(huán)節(jié)是進行課堂檢測,檢測學生對詞語的認讀與理解情況,檢測學生對課文的整體感知情況,鼓勵學生運用思維導圖復述文章的內容。第二個環(huán)節(jié)是進階作業(yè),學生通過小組合作找出描寫女媧尋找五彩石和補天動作的詞語,并展示小組的研討成果。第三個環(huán)節(jié)是協作創(chuàng)作,自從女媧補好了天,天空、大地、山崗、田野恢復如初,人們又過上了幸??鞓返纳?。第四個環(huán)節(jié)是展示評價,整個課堂教學的設計將學習的主動權還給了學生,學生在輕松愉快、協作討論中完成了知識的學習。翻轉課堂教學模式使學生的學習從被動灌輸變?yōu)橹鲃犹剿鳎峁┙o學生更多個性化學習的機會,有助于小學語文個性化課堂的構建。
二、信息技術支持下的小學語文個性化教學
信息技術下的小學語文個性化教學能夠改變傳統低效的教學模式,豐富學生的學習形式和學習資源,為學生提供自主學習、合作分享的機會,為學生個性化學習提供合適的資源、學習方式和評價方式,提高了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效果。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應用現代信息教育技術的關鍵在于構建個性化的學習平臺和新穎的教學模式,促使現代教育技術真正融入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
1.課前預習
信息化手段支持下的翻轉課堂中,教師能將所學習內容錄制成微視頻,做成小游戲,通過學習平臺、微信群等提前發(fā)給學生預習,學生可以通過計算機、平板等電子設備了解將要學習的內容,并完成預習單,提高了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學生可以帶著問題聽課,教師也可以通過平臺及時了解學生對知識點的掌握情況,進而有針對性地備課,選擇合適的方式講解知識。例如,在執(zhí)教《黃山奇石》時,作者將祖國的黃山奇石描寫得活靈活現,許多學生沒有去過黃山,僅僅通過閱讀課文難以理解黃山的奇美特色。筆者便在課堂預習時,將收集的黃山視頻資料,整合文字、聲音、圖片,為學生呈現黃山怪石嶙峋、危峰突兀的景致,加深學生對黃山的直觀認識,使學生初步感受黃山的奇美秀麗。
2.課中學習
在小學語文教學課堂中,運用信息化技術手段能將抽象、靜態(tài)、難以理解的事物化為生動形象的動畫或視頻,解決了小學生抽象思維能力較差的難題,將課文學習變成一幅幅栩栩如生的圖畫或場景。例如,在執(zhí)教《詹天佑》時,學生難以理解“人”字形線路圖的設計,更難理解詹天佑開鑿居庸關和八達嶺兩條隧道時采用的不同方法。但是若將開鑿過程制作成動畫課件或者動畫視頻,學生便能快速體會詹天佑設計的妙處,進而體會到詹天佑超人的智慧和創(chuàng)新精神。
在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利用電子平板、白板設備、先進軟件等新型信息技術制作互動性較強的學習資源庫和課件等,實現良好的師生即時互動和即時反饋,利用信息技術能夠及時收集學生答題的大數據、學生課堂表現、書面表達作業(yè)情況。通過數據反饋,教師可以了解學生的學情,針對學生的學情便可開展精準教學,教師可以精確了解每位學生的課堂生成性問題,依據學生的不同層次,有針對性地設計練習或提示內容,學生可以依據自己的現有水平選擇學習內容,及時了解自己的學習狀態(tài),彌補自身不足。“云”平臺自動根據學生的答題情況推送錯題解析和鞏固練習或進階練習。個性化的測驗和學習,尊重學生的思維差異,滿足了學生的多樣化學習需求,讓每位學生都能在原有基礎上不斷提升,真正突顯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師還可將教學環(huán)節(jié)設計成闖關游戲任務,大大提高學生參與語文學習的積極性,徹底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促進個性化課堂的實現。
3.課后復習
信息技術支持下的小學語文課堂教學具有豐富性和交互性特點,能夠極大拓展語文的教學空間時間和信息量,課后復習時可以利用信息技術手段鞏固、溫習與拓展知識。教師可以依據學生的掌握情況,分層次地再次設計闖關游戲,趁熱打鐵溫習錯題、重難點,學生會想方設法克服困難戰(zhàn)勝關卡,學生在挑戰(zhàn)中完成了學習,真正實現了信息技術支持下的個性化學習。教師還可通過信息技術平臺進行知識的拓展,如在執(zhí)教《荷花》時,可以鼓勵學生通過網絡搜集文人墨客贊美吟誦荷葉的詩句。學生在自主學習、自主閱讀、自主欣賞中擴展了語言知識,促使課內外學習相得益彰,真正實現信息技術支持下的個性化學習。綜上所述,教師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運用信息化教學設備、信息化交互平臺、信息化技術手段可以大大激發(fā)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改變傳統低效教學模式,豐富學習形式和學習資源,增加學生自主學習、合作分享時間,促進小學語文個性化課堂構建。
總之,個性化的課堂需要個性化的教學方法和個性化的教學設計,因材施教、創(chuàng)新教學、多元化評價方能促進學生個性化發(fā)展,培養(yǎng)學生個性化的自主學習習慣和個性化表達能力,促使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夠提升語文能力,發(fā)展語言思維。多元開放的教學方式和信息技術支持下的個性化教學對于構建小學語文個性化課堂具有良好的促進作用。
【參考文獻】
蘆歌.新課改下小學語文個性化閱讀教學研究綜述[J].教育教學論壇,2015(35):225-226.
王顏博.小學語文個性化教學模式的實施探析[J].中國校外教育,2015(21):128.
駱鴻艷.信息技術促進小學語文個性化學習的模式[J].中國校外教育,2015(13):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