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玉美
在教學實踐中,教師深深感到,圍繞樂學善學、人文底蘊、社會責任和追求美好等方面,培養(yǎng)幼兒的核心素養(yǎng)的重要性。在幼兒美術教學中運用“玩美”教學模式,可以使他們的身心教育得到全面提高。因此,教師要堅持“玩美”教育理念,將“玩”“美”“樂”滲透到幼兒的日?;顒又?,充分發(fā)揮幼兒園美術課程在幼兒身心健康教育促進中的作用,使幼兒在美術活動中獲得全面發(fā)展,提高其核心素養(yǎng),這也是學前美術教育教學改革與發(fā)展的需要,是突破幼兒美術教學瓶頸的有效途徑。
幼兒園“玩美”活動必須關注幼兒生活、幼兒游戲、幼兒經驗,是幼兒自由、自主、創(chuàng)造、愉悅的一種游戲活動。幼兒不僅能學習一般的美術知識,最主要的是通過“玩美”活動培養(yǎng)幼兒相應的藝術情感和核心能力,在于讓幼兒在美術學習中獲得樂趣,使他們樂學善學的素養(yǎng)得到有效培養(yǎng)。
例如,在美術教學中,教師可以為幼兒提供一個自由創(chuàng)作的空間,使他們能根據自己的想象力和藝術感知自由地進行創(chuàng)作。幼兒園教學中有一個《多種樹的裝扮》的主題教學,教師可帶領幼兒裝扮一棵又一棵獨特的樹。在裝扮過程中,教師可以帶幼兒到戶外花園感受大自然的風光,這樣他們可以根據所見所聞來畫出自然界最美的風景。同時,教師不必要求幼兒的畫作與自然風光完全一致,只要他們能把握其基本特征,創(chuàng)新其造型,同時加入自己的想象即可。如,可引導幼兒裝扮出秋風掃落葉的樣子。
培養(yǎng)幼兒的核心素養(yǎng)是幼兒園美術教學活動的重要目標之一,因為幼兒對快樂的學習方式和輕松、自由的學習環(huán)境有著特殊的興趣,所以有必要為他們創(chuàng)造一個自由而有趣的學習環(huán)境來培養(yǎng)他們的美術核心能力。幼兒在愉快的學習環(huán)境中樂學善學,“玩美”精神所倡導的心態(tài)正符合幼兒美術核心能力培養(yǎng)的需要。
教師要和幼兒一起發(fā)現美的事物的特征,感受和欣賞美,創(chuàng)造條件讓幼兒接觸多種藝術形式和作品。幼兒在美術活動中應具有愉悅感和個性化表達,教師應了解并積極鼓勵幼兒使用不同的表達方式,注意不要將美術教育轉化為機械技能訓練。
從幼兒園開始,美術活動便是培養(yǎng)幼兒發(fā)現美的主要活動。在折紙的活動中,教師神奇地將一張紙變成一只小狗,引起了幼兒的極大興趣,他們需要探索折疊小狗的方法。大班里的幼兒有能力看折紙畫,他們按照所示步驟逐步學習。當他們遇到不認識的地方時,他們會向同齡人或教師征求意見。當他們掌握了折疊方法,他們便創(chuàng)造性地把小狗變成小貓、老虎和其他動物,有時他們會互相比較看誰改變了老虎的造型。這是最好的玩的方式,教育的具體體現不是機械的技能訓練,因為美育是指教師陪同成長,為他們提供一切需要的幫助,讓他們在創(chuàng)造美的過程中,培養(yǎng)其人文底蘊。
美術也是一種無聲的語言,幼兒美術創(chuàng)作活動可以使其心理意象更加清晰,逐步發(fā)展其愛美本性,幼兒作品往往是其內在精神生活和情感傾向的外在表現。此外,藝術包括美術和音樂,在音樂活動中,優(yōu)美的音樂可以陶冶情操,凈化心靈。幼兒在欣賞了挪威舞蹈音樂、昆蟲飛翔等優(yōu)美的音樂后,常常情不自禁地手舞足蹈。因此,各種藝術活動可以讓幼兒以不同的方式融入藝術殿堂,張開想象的翅膀,提升其核心素養(yǎng)。
幼兒藝術教育的目的是豐富幼兒的感性體驗,啟發(fā)幼兒用各種藝術手段表達自己的經驗和情感,感受表現美、創(chuàng)造美的喜悅。因此,幼兒園應多為幼兒提供需要大家齊心協力才能完成的活動,讓幼兒在具體活動中學習分工合作,體會合作的重要性。
例如,在教學《小貓釣魚》一課時,教師可以先將幼兒分成幾個小組,讓小組成員首先對繪畫的內容進行協商,繼而對繪畫的工作進行劃分,最后形成一幅完整的作品。在討論中,幼兒會有一些爭議。教師應引導幼兒解決他們在分工方面的矛盾,按照他們的興趣和能力、群體需要和互謙互諒來解決矛盾糾紛。小組繪畫活動結束后,教師可帶領幼兒欣賞同伴的作品,讓每組派一名解說員大膽地向大家介紹他們組繪畫的特點和新穎性,達到良好的自我評價體驗。講解員對小組集體繪畫的情景進行描述,也回憶著集體繪畫中的合作場景。如,繪畫中碰到了困難,誰在克服困難中提出幫助的意見,通過對合作場景中解決問題的回顧,使幼兒感受到合作的愉快。
對幼兒的合作成果,教師可將其張貼在醒目位置,同時鼓勵幼兒回家向家長“炫耀”,邀請家長來園參觀,使幼兒深深感受合作的成果,進一步增強其集體榮譽感,期待著下一次的再度合作。
通過小組合作的美術課,可為幼兒營造一種輕松、熱情的互助合作氛圍,使幼兒能在藝術中盡情地體驗創(chuàng)作和合作的樂趣,同時也增強了他們的責任意識。
每個幼兒心里都有一顆美的種子,審美素養(yǎng)是未來新公民品味幸福、享受美好生活的基礎條件。因此,在美術教育中,應培養(yǎng)幼兒的審美情趣,提高其審美能力。引導幼兒認識、發(fā)現和感受美,幫助他們樹立健康積極的人生價值觀。教師依靠“玩美”課程,可讓幼兒瘋狂地投入到美術活動中。在這個過程中,幼兒對美的感知、體驗和欣賞理解逐漸養(yǎng)成。
例如,在教學《魚》一課時,教師創(chuàng)作了各種形式的藝術作品:線條分割、網眼和釣魚。在紙上隨意畫點,用筆劃線,用直線或圓弧畫連接點,編織漁網,在漁網中隨意添加魚眼、魚嘴、魚鱗和魚尾,在彩卡上畫魚。晾魚用黑色標記筆,用白色校正液噴灑,使畫面色彩對比更鮮明。豐富的創(chuàng)作活動,如水墨魚、紙盤魚、書簽魚、沙畫魚等,給幼兒帶來極大的樂趣。幼兒的作品充滿生機和喜悅,他們的審美情趣和追求美好的能力得到不斷提高。
在幼兒美術教學中,出色的藝術作品囊括美的好多方面。培養(yǎng)幼兒的綜合素養(yǎng)應從不同的局部出發(fā),慢慢衍生出來,漸漸探尋全部作品的美感。相反,倘若是鑒賞這部作品,就應從全局伊始,慢慢深入到細節(jié),結束對全部作品的周密領略。在獨創(chuàng)和鑒賞美術作品中,不單要珍視作品款式的美感,還要側重色彩的柔和與融洽。同時,教師務必要關注作品創(chuàng)作意愿的審美意識。通過美術作品的交換,感觸幼兒對人性的鑒賞和尋覓高質量作品的才智,眷注幼兒的精神美。這不僅是美術教學的目標之一,也是通過美術學科教學提高幼兒追求美好核心素養(yǎng)的重要途徑。
玩與美結合的前提是教師要充分挖掘身邊的資源,學會合理運用各種材料創(chuàng)造新的玩法,開設豐富多樣的游戲主題,將枯燥的技能與知識融入各具特色的“玩美”游戲活動中,讓幼兒在愉悅的環(huán)境中創(chuàng)意表達,從而提高美術教育對幼兒核心素養(yǎng)培養(yǎng)的促進和影響,使幼兒核心素養(yǎng)在“玩美”活動中自然成長。
(作者單位:江蘇省海門市通源幼兒園)
(責任編輯 吳 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