宮曉紅
摘要:在長期的教育教學中,受以往傳統(tǒng)教育的方式的影響,對學生的學習情況保持著高壓的強化訓練,不管是識字、寫作、還是閱讀訓練,都是采用灌輸式的教育理念,覺得只有這樣學生才能達到老師所期待的標準。豈不知,灌輸式的教育理念已經(jīng)不適用于現(xiàn)今提倡素質(zhì)教育的大環(huán)境下,它大大限制了學生的思維模式,阻礙了學生自身潛力的發(fā)揮和應用。因此,在近幾年的教育教學中,我努力改變原有的教學方法。在課堂中把學生放在主要位置,充分發(fā)揮他們的學習熱情,改變以前被動式教育為主動式教育;刻板式學習為靈活式學習;蒙頭苦學為快樂學習。正是有了這樣的思想作為前提條件,我在教育教學中著重抓住一個課題作為實驗突破口,進而向其他課題延伸。
關鍵詞:小學語文;閱讀;興趣;讀寫結合
一、精心設計課前導語,激發(fā)學生閱讀興趣
俗話說好的文章導語能激起閱讀者的興趣,就如人們相處一樣,第一眼決定了個人的喜好,喜歡的人會更愿意多接觸,不喜歡的話就會少接觸。同樣道理,一篇好的導語更能引起學生的閱讀熱情。小學生因為處在一個懵懂狀態(tài)對任何事物都充滿了一種好奇心,有一種不達目的不罷休的欲望。我抓住了他們這種性格特點,精心設計更符合他們性格的課文導語,努力提高他們的閱讀星期。如:在一年級課文《天上的小白羊》一課中,我把學生帶到戶外,通過觀察云的變化,告訴他們云會出現(xiàn)各種形態(tài)讓學生通過豐富的想象力,然后通過學生的形象力引出出課文的內(nèi)容情景,進而加深對課文的記憶與閱讀理解。
二、通過興趣閱讀增加學生詞匯量
在素質(zhì)教育工作不斷加強之下,興趣教學已經(jīng)成為目前教育教學中努力提倡的教學方法。正因為“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只有讓學生在學習中感到興趣,才能更快的激起學生學習主動性。根據(jù)課文需要合理的提出閱讀要求,引導學生有問題的閱讀文章,并注重學生的年齡特征和學習水平的特點,避免過難的問題產(chǎn)生學生學習課文的挫敗感,容易的問題導致學生的浮躁情緒。因此,我在教學中采取“循序漸進”方式,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1.小學語文課本中蘊含了豐富、優(yōu)美的詞匯的文章很多,詞匯是學生表達內(nèi)心請的的基礎構成。我在教學中積極地加強學生的詞匯量的擴展,即可以增加學生的知識儲備,又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文化素養(yǎng)。教師在課堂教學工作的過程中,注重激發(fā)學生積累詞匯的積極性,通過興趣趣味教學的手段,將詞匯融入其中,讓學生更好的理解與應用。例如,老師在引導學生“歸納、摘抄好詞”時,可以采用“默契大考驗”的教學游戲方式,以同桌為單位,引導學生在所學文章中尋找美的詞匯,通過自身的理解表達詞匯意思,看看哪一組找到的詞匯又多,又相同。老師通過游戲帶動查找詞匯、積累詞匯的積極性,學生在閱讀文章、摘抄詞匯時,才能熟讀文章,充實學生的知識儲備量和理解能力。正式因為一步一步的循序漸進,學生才能不斷提高閱讀能力和詞匯量的擴展。
2.對于低年級的學生來說我鼓勵學生先用朗讀的方式文章讀出來,然后運用自己的理解能把文章合理的敘述出來,我就會予以表揚和贊賞。有時候也有學生表達不出來課文的意思,我也會慢慢的引導他去理解文章內(nèi)容,從而達到融會貫通的要求。經(jīng)過一段時間的鼓勵,學生就會慢慢地對閱讀產(chǎn)生興趣,當學生可以獨立讀懂一篇文章的時候,我們的閱讀教學也就太到目的了,學生也就可以更好的理解文章的內(nèi)容。
三、讀寫結合,增加學生寫作知識
現(xiàn)今小學語文教學中,很多老師把閱讀和寫作分開教學,致使學生無法更好的從閱讀文中得到優(yōu)美詞匯用于寫作的當中。老師應該轉(zhuǎn)變教學中存在的工作弊端,將閱讀和寫作教學進行緊密的結合,讓學生通過閱讀與理解優(yōu)美句子的學習利用不同的修辭手法,從而調(diào)動學生的想象能力、創(chuàng)新能力、思維邏輯能力,加強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yǎng)。讀寫結合作為素質(zhì)教育下的教學,讓語文教學增加了更多實操性和理解性。例如老師便可以積極地利用讀與相結合的教學方法,針對課文中自然段落的描寫,讓學生充分利用分析能力并且讓學生深入地了解修辭手法。通過老師的帶領,讓學生更好的理解修辭方法的運用同時加強了學生寫作技巧。
四、精讀釋疑,品讀感悟
在教學當中,學生最煩老師不斷的無感情的重復講,就像孩子面對母親的反復嘮叨,產(chǎn)生逆反心理一樣,致使達不到教學預期效果,產(chǎn)生學生的抵觸情緒。因此,我在教學當中,通過學生自學,發(fā)現(xiàn)疑問,在課堂中學生再次閱讀課文,讓學生同過自己的知識儲備量,精讀課文力所能及地解決問題,并找到自己無法解決的問題和精讀中存在的問題,采用小組活動的方式互相學習互相交流取長補短。通過小組討論仍無法解決的問題老師可以加以指導。通過精讀讓學生更好的展示自己的獨到見解,積極動腦深入理解文章,進而突破難點的過程。讓學生更好的了解作者寫作意圖從而更加感悟祖國文字的美,并將它運用到寫作上。
綜上所述,在素質(zhì)教育的大環(huán)境下,適當?shù)亟o學生創(chuàng)造機會,給他們提供閱讀的環(huán)境,更有利于學生對課文內(nèi)容的理解。因此,我在教每篇課文前,都要因地適宜的準備與課文相近的環(huán)境,讓學生在特定的環(huán)境下感受作者寫文章是的情感,更好理解文章的內(nèi)容和修辭手法,即陶冶了情操,又從中學到知識。隨著素質(zhì)教育的不斷加強,閱讀的方法多種多樣,我們需要在教學當中不斷創(chuàng)新,尋找跟適合當今社會的教學理念和方法。
參考文獻:
[1]劉萬武.論小學語文教學中如何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能力[J].華夏教師,2017(24):63.
[2]曹志芳.淺議如何提高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效率[J].中國校外教育,2017(36):97.
[3]孫永娟.淺談當前小學語文寫作教學現(xiàn)狀及其改進策略[J].中國校外教育,2017(36):102+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