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秀麗
摘要:計算能力是學生必備的一項基本能力,也是學好數(shù)學的關鍵。但是縱觀實際,我們發(fā)現(xiàn)如今學困生的計算能力普遍較差,嚴重降低了學困生的學習興趣,影響了學困生的學習成績。因此,本文主要分析和探討了如何提高小學中年級“學困生”的計算能力。
關鍵詞:小學中年級;學困生;計算能力
計算在小學數(shù)學教材中所占的比重很大,計算能力的高低與學生學習的質量是密切相關的。計算教學貫穿于小學數(shù)學的始終,不僅學習時間最長,分量也最重。培養(yǎng)、提高學困生的計算能力是小學數(shù)學教學面臨的重要任務,也是提高小學數(shù)學教學質量的基石。
1. 熟練掌握計算原理
要想正確高效的進行運算,就必須深入理解、熟練掌握計算原理。說白了就是學生的頭腦必須清楚,對于該掌握的計算法則一定要牢牢記住,打好堅實的計算基礎。在做計算題時切忌慌亂無神,而是必須靜下心、沉下心,嚴格依據(jù)題目要求,積極轉動大腦,看看此題該用什么運算定律、運算性質。尤其對于小學中年級學生來說,對他們基礎知識的要求更高。對于小學中年級“學困生”來說,教師切忌操之過急、急功近利,而是應該加強引導,引導他們認真整理所學基礎知識,在此基礎上,不斷提升他們的計算能力。例如:教師可以給出以下兩組計算題,第一組:(11+25)+75=?11+(25+75)=?第二組:16+55+45=?16+(55+45)=?讓學困生明白要想正確快速的計算,就必須熟練掌握加法運算定律。
2. 激發(fā)計算的興趣
俗話說興趣是學生學習的最好動力。一旦學困生對數(shù)學計算有了興趣,他們才會積極參與到計算中去,真正學好數(shù)學。相比優(yōu)等生來說,學困生的思維發(fā)展較為緩慢,不管是學困生的理解能力,還是學困生的認知能力,都相對較弱。因此,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就需要因材施教,使學困生保持高度的計算熱情,樹立學困生計算的自信心。例如:教師可以給學困生安排一些比較簡單的問題,目的是讓他們從內(nèi)心真正感覺到計算并沒有多難,給自己一種積極的心理暗示;善于發(fā)現(xiàn)學困生的優(yōu)勢,多多表揚,充分尊重和認可他們;具體評價學困生時切忌一棒子打死,對于學困生犯的錯誤,切忌嚴厲斥責,而是應該多提供給學困生試錯改錯的機會,給他們一個適當?shù)暮贸煽兊鹊取?/p>
3. 時刻關注、培養(yǎng)習慣
一般學習成績優(yōu)異的學生都備受歡迎。而學困生就沒那么幸運了,因為他們的學習成績相對落后,再加上周圍環(huán)境的不和諧等因素,所以他們通常不受人待見。對此,教師就需要充分尊重、信任學困生,并且還要給予學困生足夠的關心、愛護,讓他們真切感受到溫暖,時間長了,他們慢慢就不會再那么自卑,反而會樹立良好的心態(tài),越來越自信,感受到濃濃的關愛。此時,不用老師督促,學困生也會有意識地改正自身的不良行為、習慣,如此,不僅會在無形中提升學困生的計算能力,還會有效緩解教師的教學壓力。例如:《小數(shù)乘小數(shù)》的教學重點是讓學生掌握小數(shù)乘小數(shù)的計算方法,教學難點是小數(shù)乘法中積的小數(shù)位數(shù)和小數(shù)點位置的確定,對于學困生來說,難度相對較大,他們可能一時根本無法有效理解所學內(nèi)容,甚至還會越來越?jīng)]自信,對此,老師就需要多多關注學困生,多多鼓勵學困生,說白了就是樹立學困生計算的自信心,讓學困生越挫越勇。
4. 加強輔導
縱觀實際,我們發(fā)現(xiàn)學生個體之間存在很大差異,這就意味著教學方法也需因學生的不同而有所差異。其一是有效利用課堂時間加強輔導。說白了就是在課堂中盡量多給予學困生回答問題、板演的機會,這樣非常有助于老師及時發(fā)現(xiàn)學困生如今身上存在的問題,并幫他們及時改正,讓其真正理解、掌握所學內(nèi)容;其二是有效利用課余時間加強輔導??v觀實際,我們發(fā)現(xiàn)一般在開展計算課時,一般都是在復習、鞏固環(huán)節(jié)把口算題寫在黑板上,緊接著引導學生口答,這樣設計非常不利于學困生參與計算積極性的調(diào)動,更別說是加強、鞏固學困生的計算技能了,在此情況下,老師可以要求學生把得數(shù)寫在紙上,在下課后把學生完成的題數(shù)統(tǒng)計下,嚴格依據(jù)答題情況,認真分析下學困生的練習掌握情況,在此基礎上,展開一對一地輔導,目的是幫助學困生快速記憶算法口訣,增強他們的計算能力。
5. 加強口算
口算是筆算的重要基礎??谒隳芰υ鰪娏?,筆算能力提升自然水到渠成。教師可以每天抽一些時間組織學困生進行口算練習。需要注意的是在具體開展口算訓練時切忌隨意盲目,而是必須遵循一定原則,如:由淺入深、由易到難、由慢到快、由少到多等等,說白了就是在最開始時切忌操之過急,過度追求量,過度追求對,在很大程度上忽略進度,腳踏實地,一步步提升才是最好的策略。另外,還要引導學生認真觀察題型,快速找出題型的基本特征,學會舉一反三。并且良好學習習慣的養(yǎng)成也是非常重要的,既要會看,會算,又要會檢查。例如:教師可以出示以下計算題:15×16=16×();(60×25)×()=60×(()×8);3×4×8×5=(3×4)×(()×()),要求學生認真觀察題型,具體說出運用了何種乘法運算定律。
結束語:
綜上所述,提高小學中年級“學困生”的計算能力,增強學困生的數(shù)學學習效果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它是一項長期系統(tǒng)的工程。教師不僅要加強培養(yǎng)學困生的各方面能力,如:口算能力、筆算能力等等,還要有效激發(fā)學困生對計算的熱情,培養(yǎng)學困生良好的學習習慣,讓學困生備受溫暖和關愛。
參考文獻:
[1]朱敏華. 讓學困生走出“困”境——提高學困生計算能力的有效嘗試[J]. 數(shù)學學習與研究, 2012(18): 141 -141.
[2]楊見有. 給學生建造提升計算能力的“金字塔”--淺談如何提高小學數(shù)學中低年級的計算能力[J]. 新課程學習(上), 20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