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松卓瑪
摘要:英語是應用最廣的一門外語,在初中階段打好基礎,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對于以后的深入學習至關重要。在教學活動中,教師要以學生的實際情況為基礎,合理選擇教師方法,對學生的課堂行為科學評價,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自信心,構建高效課堂,穩(wěn)步提升教學成效。
關鍵詞:初中英語;教學過程;教學理念
英語教學是一項綜合性的工作,是一項全面性的工作,它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英語教學不僅要認識和學習語言,而且還要有效的掌握和運用語言。合理的教學模式能使學生對學習的熱情大大提高,極大的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基于此,本文主要對初中英語教學質量的提升進行探究。
1. 詞匯是初中英語的根本
初中英語教學的重點之一是詞匯,學生英語學習的質量是和他的詞匯量的多少有直接關系的。就像我們漢語中的字詞似的,是語言學習的基礎和關鍵。學生如果要學好英語,一定在日常生活學習的時候要掌握和學習大量的詞匯。教師在實際教學的時候需要對這方面加以重視,讓學生不斷提高詞匯量。當進行詞匯教學的時候應該讓要學生在預習時,要先自己了解生詞的含義和發(fā)音。在教學課堂里,鼓勵學生自己來講授,如果有發(fā)音不準確的情況,我們再進行糾正和指導。還有聯想記憶法也是比較有效的方法,在針對有關詞匯進行記憶的時候,告訴學生聯想著中文的含義,還可以直接聯系到現實中的實際事物。在生活當中看到對應事物時可以想到相應的單詞,反之亦然。講解詞匯的時候,不可以簡單要求學生去死記硬背,一定要理解著去記憶,同一時間還需要給學生講解一些基本構詞的方法。例如派生詞、和成詞等等。當掌握構詞方法的時候,遇到生詞的情況下先猜猜單詞的意思,之后再翻閱詞典獲得真正的意思,自己猜測的詞義既可以加深英語學習的趣味性,還可以有效地增強英語詞義的記憶;不僅讓學生獨立思考的習慣,還可以為后面的學習做一個良好了開端。
2. 注重初中英語課堂教學活動,提高教學效率
2.1尊重課堂主體——學生
傳統(tǒng)的英語教學往往是填鴨式教學,一堂課下來,老師在講臺上口若懸河,而臺下的學生聽得似是而非,剛聽懂一點,還未來得及消化、理解,又被接踵而至的更多的知識吞沒。這種做法是與科學的教學方法相違背的。教師應該充分地認識到課堂教學的主體是學生,并要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這樣才能把握住英語教學的精髓。怎樣才能更好地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呢?首先,在教學設計的環(huán)節(jié)應有所側重。教師在設計課堂教學時,一定要盡可能地創(chuàng)設相應的教學活動,吸引學生積極參與活動,使學生在一定的語言環(huán)境中聽、說、表演,使英語課堂生動有趣,從而激發(fā)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調動他們的學習積極性。
2.2把握好課堂教學活動的前提與基礎
在教學理念上,我們要懂得“成功的教學所需的不是強制,而是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庇⒄Z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創(chuàng)設一定的語言情景和氛圍,使學生在特定的語言環(huán)境中去聽、說、表演,使課堂教學形象化、趣味化、交際化,讓學生好像身臨其境,倍感親切,從而激發(fā)每個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參與課堂教學活動的積極性。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的方法有多種,如掛圖、幻燈片、投影儀、錄音機、多媒體等。這些教學手段既能為學生創(chuàng)設交際情景,引起學生的注意,又能使學生愉快地參與視、聽、說、寫、思考等感
2.3注意教學活動的多樣性與趣味性
教學活動的多樣性同樣是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的前提。單一的教學活動會使學生產生厭學情緒,不利于提高英語學習效率。具有趣味性和多樣性的訓練活動不僅能直接吸引學生的參與,而且能培養(yǎng)他們的思維能力和想象力,提高其語言的交際運用能力和學習效果。大部分教學活動都是以老師問,學生答的形式存在。為了提高教學活動的多樣性,教師可以在平時的教學活動設計中加入各種各樣的活動,如看短片,聽歌曲,模擬演講,采訪等。
3. 改變教學過程中扮演的角色
在上課之前,教師的工作主要是策劃,他要做的就是確定課堂教學內容,明確重難點:他還要知道教學的對象并對他們有充分的了解,在此基礎上,來確定科學合理的教學方式,并認真對各項教學活動進行設計。通常而言,教學實踐活動要是豐富多彩的話,會較枯燥簡單的灌輸方式更加有效,更容易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和激發(fā)學生的自主性。教師要以學生性格和知識水平的差異性為依據開展分層教學,也就是說教師可以設計難易程度有區(qū)別的學習任務,這樣的話,既避免了基礎薄弱的學生由于難度大而無法完成任務并有嚴重的挫折感,還能避免基礎扎實的學生由于任務容易實現而缺乏興趣,因此,有利于使全部學生都可以在實踐活動中得到進步??梢赃@樣說,教學活動能否成功,教師的策劃占了很大的比例。
此外,師生關系以及課堂氣氛也至關重要。課程改革提出的以人為本的理念對我們提出了新的要求,那就是新的師生觀的確立,也就是說要讓學生作為課堂教學的主體,老師只提供服務。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師生活動是否和諧對教學和學習效果具有重大的影響。要積極發(fā)揮主觀能動性,通過創(chuàng)造性思維進行教學,激活教材,聯系現實交際,使學生在充滿樂趣的交際活動中,深刻理解并掌握教材內容,使學生能夠在參與和交流的過程中進行學習并切實的運用。
4. 運用現代信息技術,整合課程教學資源
4.1.常規(guī)教學資源,如教材、教參等。教材是最主要的教學依據,是我們進行教學的重要資源。許多教學一線的英語教師加入到了新課標教材的編寫中來,這大大提高了教材的實用性。但教材的篇幅畢竟是有限的,同時因受到時間的限制,不可能將英語發(fā)展的最新內容及時加入到教材中來,這也顯現出相對的滯后性。因此我們既要深入研究教材,立足教材,用好教材,同時又要根據學生具體的學習需求與教學需要對教材進行有效的調整,以使教材更符合本地區(qū)學生的需求,符合本地區(qū)的具體教學需要。
4.2.課外教學資源的開發(fā)與整合,主要為多媒體。多媒體有著較強的視聽效果,互聯網有著巨大的教學資源,我們既可以利用互聯網查閱英語發(fā)展趨勢,將西方國家的風俗習慣等融入到教學中來,同時又可以從網上觀看名師的精彩教學案例,從中吸取成功元素以做借鑒。我們可以運用多媒體的強大的優(yōu)勢,讓學生享受視聽盛宴,接觸更多原汁原味的英語,還可以建立網絡學習平臺,為學生提供更多的英語訓練機會,讓學生在平臺上進行自主學習與交流。教師要充分利用各種教學資源,進行優(yōu)化整合與再加工,要突破教材的限制,設計一本屬于自己的個性化“教材”,為學生創(chuàng)造良好的學習英語的環(huán)境,提供更多的英語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