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林 唐藝菲 肖丹
摘要:隨著信息化技術的不斷發(fā)展,高校的教學形式越來越多樣化,信息化的教學手段已經(jīng)逐漸融入課堂。但在信息化教學在學校體育安全方面的應用還有所不足。為了彌補高校在公共體育教學中對學生開展體育安全教育信息化的不足,本文通過問卷調查法得到了關于大學生安全能力的樣本,通過對樣本數(shù)據(jù)的整理與分析,發(fā)現(xiàn)了大學生在體育安全意識與處理體育事故能力方面的一些不足并進行了簡要闡述。并從多個角度論述了提高對學生進行安全能力教育的必要性,并提出了搭建信息化安防教育平臺的諸多設想,期望能以安防平臺的搭建來服務高校師生在體育安全方面的教育,盡量減少學生在體育教學中安全事故的發(fā)生。
關鍵詞:體育教學;信息化;大學生;安全能力提升
1.大學學生公體活動安全現(xiàn)狀分析
1.1大學生在運動中受傷前后的情況分析
根據(jù)我們對4個高校所進行教學班共計250名同學們進行的調查,學生在進行體育運動的過程中,有61%左右的學生有過受傷經(jīng)歷,其中學生的受傷經(jīng)歷大部分集中在課外運動(約占59%)和體育比賽(約占23%),而課堂內受傷的學生占約18%。在體育課上受傷的學生中,雖然有近80%學生的老師對出現(xiàn)的事故進行過預防處理,但仍不能避免學生的受傷。
在課外運動中,有近64%的學生沒有進行充分的準備活動。在運動前,有約59%的學生沒有進行過場地器材的檢查。由此可見學生自我保護意識仍然不強。有85%的學生表示自己能夠在感到不適時及時停止運動。在參與調查的學生中,對常見不適與出血外傷的處理能力較高及處理適當?shù)膶W生分別占約60%與54%,而對扭傷、拉傷等傷病能進行處理的學生僅占約47%。不了解如何處理骨折、昏厥等嚴重事故的學生占約74%。從這幾條數(shù)據(jù)可以看出,學生比較擅長于不適與外傷的處理,但對處理其他常見事故的能力較弱。
1.2大學生在運動中的受傷影響因素
從表格1中可以看出,學生體育活動受傷情況課外明顯高于課內。在體育課堂內學生多由于準備活動不充分、運動量不適宜、身體對抗和個人身體素質弱而導致受傷。而在課外活動中,因準備活動不充分和運動量不適宜導致受傷的的學生比例較在體育課上相同因素導致受傷的學生比例更低,但是身體對抗造成學生受傷的比重更高。此外,在比賽活動中,學生受傷主要是身體對抗和身體素質較弱等的原因而產(chǎn)生。
1.3大學生在運動受傷后的處理
調查顯示,學生在受傷后大部分選擇進行自我調養(yǎng),但也有約一半比例的學生選擇了尋求老師同學的幫助或者就醫(yī)。學生對于運動不適與出血性外傷的處理方式比較明確,但對于扭傷、骨折等非顯露性外傷的處理能力較差。
1.4大學生安全能力水平分析
由表格1數(shù)據(jù)可知,目前大學生運動受傷多由對準備活動認識不足與沒有檢查場地器材的意識等因素造成,這反映了大學生的體育安全意識不高,經(jīng)常對運動安全抱有僥幸心理,致使危險發(fā)生。并且大學生們對于不同的傷勢處理不了解,傷后療養(yǎng)能力不足,多數(shù)不經(jīng)診斷只是通過靜養(yǎng)來緩解癥狀,這反映了大學生的體育運動事故的處理能力不足。
2.提高大學生安全能力的必要性
國務院安全廳在《關于強化學校體育促進學生身心健康全面發(fā)展的意見》中提出:“健全學校體育運動傷害風險防范機制,保障學校體育工作健康有序開展。對學生進行安全教育,培養(yǎng)學生安全意識和自我保護能力,提高學生的傷害應急處置和救護能力?!卑踩诮逃杏兄陵P重要的地位,與其他活動不同,體育運動中學生多以身體活動為主,在運動過程中稍有不慎,學生就有受傷的危險。
2.1體育運動事故具有復雜性
運動事故是由學生、教師、器材場地、氣候狀況等多方面因素共同造成的,每一個因素的細微變化都會對體育活動造成不可預知的影響。如果學生意識不到位,對運動事故抱有僥幸心理,不去準確執(zhí)行教師的動作或活動要求,自然會導致發(fā)生危險或體育運動事故的概率大大增加。而且運動方式本身就具有多樣性,每種運動項目的危險因素都不同,相應的處理方式也不同,不能籠統(tǒng)的提出適用于所有運動的解決方案。所以我們應該提高學生的安全意識,從意識形態(tài)層面防止體育運動事故的發(fā)生。
2.2體育運動事故具有突發(fā)性
體育運動事故的成因有顯性與隱性之分,顯性因素是可見可控的,而隱性因素是不可見也不可控的,往往潛藏較深。由于隱性因素的作用,人們往往無法預料到運動事故的發(fā)生。顯性因素可以通過對體育器材、運動場地等的仔細地檢查來預防。而隱性因素無法通過表象來預防,只能進行主觀判斷。人的主觀判斷總會有偏差,這就需要我們不斷深入研究,最大限度的將隱性因素轉化為顯性因素,不斷減小隱性因素的影響力,來避免事故的發(fā)生。
2.3體育運動事故具有差異性
體育運動是學生智力與體力共同參與的運動,不同的學生身體素質不同,這就導致同一運動項目中,不同學生的安全程度不同。身體素質較差的學生受傷的概率就高一些,而身體素質強的學生受傷的概率低一些。不同的體育運動對學生的要求也不同,存在身體對抗的運動如籃球、足球等,學生在進行此類運動時受傷的概率就大一些,而在進行田徑、游泳等運動中,學生受傷的概率就相對較少。在不同運動項目中,學生的受傷情況復雜,預防起來難度很高,如果學生自身對于這方面的意識較弱,就很難避免事故的發(fā)生。[2]
3.信息化公體安全教育資源共享平臺建設分析
3.1搭建平臺的必要性
3.1.1適應信息化時代的要求
隨著網(wǎng)絡信息技術高速發(fā)展,人類已經(jīng)大跨步地邁入了信息化時代,信息化已經(jīng)方方面面地滲透到了經(jīng)濟社會發(fā)展的各個領域,深刻地變革著人們的一切生活方式。在信息化的大背景下,網(wǎng)絡成為了人們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大學生在這方面尤其顯著,他們喜歡通過網(wǎng)絡溝通交流,彰顯自我,同樣也習慣于從網(wǎng)絡中獲取知識和信息。這些都對高等教育教學模式改革提出了新的要求。高等教育教學模式改革必須適應信息化時代發(fā)展的要求,從傳統(tǒng)的課堂授課模式轉向全新的網(wǎng)絡教學模式。
3.1.2符合國家教育改革發(fā)展理念
教育部在2018年4月13日提出了的《教育信息化2.0行動計劃》,計劃中對我國的教育信息化發(fā)展提出了更多的要求并建了相關規(guī)范??梢?,國家有關教育改革與發(fā)展的理念對高等教育提出了要求:順應信息化時代的浪潮,積極建設一個可以支撐學生,支撐全社會進行可持續(xù)學習的平臺。
3.2平臺構建的對象和內容
信息化平臺的構建不應該是儲存知識、分析數(shù)據(jù)的平臺,而應該是為了教師學生更方便的、更有效率的進行教學活動的平臺。我們希望構建一個多方位的安防教育平臺,不僅針對教師和學生,同樣也包括對社會相關組織。
3.2.1以學生對象
學生在教學中處于主體地位,教學活動的安排與開展都應圍繞著學生安防教育平臺對學生工作有傷前預防、傷時處理、傷后療養(yǎng)、線上課程共四大方面內容。
3.2.1.1傷前預防
預防工作是防患于未然,在學生受傷前對學生進行安全教育,如強制觀看體育安全教育視頻、進行體育安全能力考試、組織體育安全有獎問答、舉辦體育安全教育講座等方式提高學生的體育安全意識。同時,平臺應該為學生提供各種運動的準備活動教程,并提供如視頻講解、要點講義等資料,并督促學生在進行體育活動前做好充足的準備活動。安全平臺將結合當?shù)貧庀缶值臍夂蛐畔W生進行適宜運動推薦,防止學生在不適宜的氣候條件下運動受傷的情況。安防教育平臺將收集大量現(xiàn)有資源,并定期招收相關專業(yè)學生進行安防短視頻的制作。將學校家長的長篇說教通過直觀有趣而且接地氣的短視頻來對學生進行安全教育,潛移默化的提升學生的體育安全意識。
3.2.1.2傷時處理
當學生在進行體育活動時受傷的不當處理不僅會加大治療難度,造成醫(yī)療費用的增加,而且會對自己造成二次傷害。但是學生對于運動損傷甚至其他原因引起的損傷了解很少,沒有足夠的處理知識與處理經(jīng)驗。安防教育平臺將對接醫(yī)院醫(yī)生,錄制各種運動損傷的緊急處理措施,為學生提供外傷的簡單自我診斷方法與自我處理方法。在學生不方便及時就醫(yī)時安排醫(yī)療人員在線視頻指導學生處理疑難傷情。這樣不僅可以為學生提供便捷的服務,避免影響學業(yè),也可以減少醫(yī)院救護車出勤次數(shù),節(jié)約醫(yī)生就診時間。
3.2.1.3傷后療養(yǎng)
受傷后如果療養(yǎng)不得當,會對身體造成難以彌補的傷害。學生在運動受傷不重的時候往往選擇自我調理,這很有可能留下不易察覺的“暗傷”。而對于較重的傷勢,如果在問診后沒有進行適當?shù)目祻陀柧?,也會使身體機能受損。安防教育平臺將指導學生進行傷后處理教育,通過視頻,講座等方式幫助學生認識到傷后療養(yǎng)的重要性,并為學生提供指導意見。同時,平臺將接通學生醫(yī)保系統(tǒng),方便學生進行治療,另一方面也能為學校提供學生的治療數(shù)據(jù)。
3.2.1.4線上課程
安防教育平臺將收集知名體育運動員與體育教練、體育教師等人的授課視頻,讓學生通過線上自主選課來選擇自己喜歡的課堂進行學習來解決學生對課堂的要求不同的問題。
3.2.2以教師為對象
3.2.2.1課內
安防教育平臺會為教師提供課堂服務,學生可以通過掃碼,輸入課堂暗號等方式加入某老師的課堂。在上課時老師可以通過線下掃碼來進行課堂簽到,也可以上傳課程相關資料與課件、發(fā)布課堂公告和布置課堂作業(yè)。每個課堂都會創(chuàng)建討論小組供教師與學生進行課下交流使用。除此之外,平臺將通過數(shù)據(jù)采集,對接學生的線上教學行為數(shù)據(jù),對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行全面的分析,有針對性的為教師提供教學策略,幫助教師更好的掌握學生情況,對癥下藥,提高教學質量。
3.2.2.2課外
平臺將針對不同的運動項目為體育教師提供不同的服務,如定期進行某種運動項目的集體培訓或聘請某運動項目知名教練進行教學講解,來提升我國教師的整體意識水平與教學能力。安防教育平臺也會為教師推送其所教體育項目的最新資訊或者專業(yè)運動員的專訪,教師可以根據(jù)實際情況將相關信息推送給學生。
3.2.3安防教育平臺除了為教師與學生提供服務外,也可融合線下專業(yè)社會力量進行合作,為各學校提供優(yōu)質優(yōu)價的安全運動裝備。同時,也應擴大體育安全員隊伍,如聘用具有一定體育專業(yè)知識的畢業(yè)生來集體進行體育安全員培訓,為國家培養(yǎng)出一批知識完備,經(jīng)驗豐富的體育安全員,既解決了畢業(yè)生的就業(yè)問題,也擴充和豐富了隊伍,讓他們進入公體運動場所來幫助運動者解決在體育運動中的運動安全問題,盡可能減少各類運動事故的發(fā)生。
4.結語
從調查結果來看,我國公共體育安全教育方面還有一些不足,大學生的公共體育安全能力亟待提高,而體育教育信息化平臺的搭建能夠幫助解決一部分問題。但相對而言,僅在大學階段的課堂內加強體育安全教育并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我國仍欠缺一套能夠從家庭教育、學校教育到社會教育均可開展的安全教育策略,而在信息化浪潮拍打的今天,體育安全教育也應該與時俱進,不斷革新,更好的適應新時代的要求,充分運用網(wǎng)絡信息化平臺來為廣大師生服務。
參考文獻:
[1]王順順,覃曉紅.基于易班網(wǎng)絡平臺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信息化教學改革路徑探究[J]. 高教論壇. 2019年,02:56~57.
[2]黃清.湖南省農(nóng)村中學體育教學安全的現(xiàn)狀研究--以長沙縣為例[D].湖南師范大學:2016
作者簡介:
1、唐林,男,1963年9月出生,湖南常德人,湖南大學體育學院公共體育課教師,研究方向:籃球、田徑教學。
2、唐藝菲,女,1990年11月出生,碩士,湖南常德人。南華大學醫(yī)學研究實驗中心助教。
3、肖丹,女,1994年1月出生,湖南湘西人。湖南大學體育學院在讀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