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發(fā)粉
摘 要:教育作為促進社會進步的重要途徑,與信息技術融合是必然趨勢。豐富多樣的信息化資源,給教學創(chuàng)新帶來了新的契機。我們可以充分借助信息化資源,推動傳統(tǒng)的語文教學模式、教學方法改革,激發(fā)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促進學生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培養(yǎng),促進學生生動、活潑、主動的發(fā)展。
關鍵詞:信息化、中職語文、融合、嘗試
隨著信息技術的飛速發(fā)展,信息于我們的生活已是無處不在。教育作為促進社會進步的重要途徑,與信息技術融合是必然趨勢。QQ、微信、微課、翻轉課堂以及一些網(wǎng)絡平臺的出現(xiàn),給教學創(chuàng)新帶來了新的契機。語文作為中等職業(yè)教育的重要基礎課程,可以充分借助信息化資源,在課堂教學、作業(yè)布置批改、課外學習實踐等方面進行有益嘗試,推動傳統(tǒng)的語文教學方法、教學模式改革,激發(fā)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調動積極性,增強主動性,促進學生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培養(yǎng),促進學生生動、活潑、主動的發(fā)展。
一、傳統(tǒng)的語文教學模式及中職語文教學現(xiàn)狀
傳統(tǒng)的語文教學,學生是通過對教師語言的聆聽與理解以及黑板上板書的識別來對知識進行把握,很容易在單一的教學方式下形成聽覺和視覺的疲勞,繼而影響學習興趣和效果?!吨械嚷殬I(yè)學校語文教學大綱》指出:“語文是學生必修的主要文化課之一,是具有基礎工具性質的課程,它既是一門基礎課,也是一門工具課?!比欢新氄Z文教學地位尷尬,形式不容樂觀。一方面教師的教學主要還是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教師講學生聽,教學內容主要以閱讀課文為主。另一方面中職學校學生多為初中階段的“分流生”或中考成績較差的學生,這部分學生基礎薄弱,對學習缺乏興趣,學習習慣差,沒有主動學習的意識;加之中職學校語文課排課較少,且學生對文化課的重要性缺乏足夠的重視,教學效果可想而知。
二、中職語文教學與信息化資源融合的必要性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課程應該是開放而富有創(chuàng)新活力的,應拓寬語文學習和運用的領域,注重學科的學習和現(xiàn)代科技手段的運用”。傳統(tǒng)的“你教我學,你講我聽”的教學模式對個性鮮明、處在信息化時代的中職學生缺乏吸引力,已經(jīng)不能滿足學生的需要和現(xiàn)代語文教學的要求。中職學生普遍存在缺乏學習興趣和學習主動性的問題,他們上課不愿意聽,不主動參與教學活動,更有甚者無視課堂紀律。除了學生自身、課程的設置等因素,教學內容無趣、教學手段老化是關鍵的因素。因此,中職語文教師只有順應形勢,恰如其分地將信息化資源引入課堂教學,讓中職語文教學與信息化資源有效融合在一起,才能改變現(xiàn)狀,構建中職語文信息化教學的新模式,為當前的中職語文教學注入新的活力,開辟新的天地。
(一)信息化資源的融入可以激起學習興趣,調動學生參與教學活動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傳統(tǒng)的語文教學模式下,學生是被動學習者,學生的主體地位和主動精神被忽略,學生的參與感不強,教師枯燥的講解形式單一,容易讓學生產(chǎn)生聽覺和視覺的疲勞,但微課、翻轉課堂等信息化資源的融入?yún)s能有效解決以上問題。微課是指利用5-10分鐘時間講解一個非常碎片化的知識點、考點、例題、作業(yè)題、或教學經(jīng)驗的一種短視頻,這種輔助教學的新型教學手段,能打破時間空間的限制,在飛速發(fā)展的互聯(lián)網(wǎng)信息技術的支持下,幫助學生解惑釋疑,這種結合了互聯(lián)網(wǎng)的現(xiàn)代化教學手段,使教學更具靈活性和趣味性,不僅能激發(fā)學生自主學習的興趣,同時也為教師備課提供了更多的教學資源,賦予了課堂有效的生命力。豐富的媒體資源、大量信息和圖文、音頻、視頻的輔助,使教與學的過程富于變化,避免了枯燥與單調,調動了學生的感官和思維,形成了視覺和聽覺的沖擊效果,避免了學習過程中的疲勞,從而激發(fā)和保持了學生學習的興趣。
(二)信息化資源的有效運用可以擴充知識容量,開闊學生視野
隨著我國經(jīng)濟的快速發(fā)展和科學技術的逐漸提高,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已經(jīng)滿足不了當代群眾對于教學質量的要求。如果一味地只關注其對學生的不利影響而棄之不用,是不能順應形勢的,因此,教師要正確引導,教會學生通過信息手段捕捉有益的學習資源和信息,拓寬語文課本以外的知識,補充課外閱讀內容,提高素材積累和作文水平,;教師本身也可以圍繞教學內搜集更多豐富多彩的輔助材料,豐富教學素材,延伸教學知識,將課文內容與實際的情景聯(lián)系起來,幫助學生理解和記憶。同時,延伸的教學知識以及豐富的教學素材擴展了學生的知識內容,開闊了學生視野,促進了教學質量的提高。
(三)信息化教學方式新穎、直觀,有助于學生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培養(yǎng)
信息化教學可以使知識更加直觀地展現(xiàn)在學生面前,使課堂效率大大提高。傳統(tǒng)的語文教學以教師講授為主,但課堂時間有限,很難面面俱到。信息化教學能夠運用信息化手段將書本上較為抽象、枯燥難懂的知識轉化為易于理解和生動形象的動態(tài)畫面,使課堂內容更加直觀地展現(xiàn)在學生面前,學生接受快,學習難度也會降低。如:對古文詩詞的教學,教師可以將能激起學生興趣的相關影視作品及圖片融入到教學課件中,不僅能幫助學生直觀地理解課文內容,還能幫助學生更深刻地記憶課文中要求背誦的內容,幫助學生高效的完成學習任務。
三、信息化資源助力中職語文教學的嘗試
例:胡適——《我的母親》一文的教學,我將微信、音頻、微課、圖片、多媒體課件、喜馬拉雅手機APP等信息化資源充分融入到我的教學中,收到了較好的效果。其中微信群為傳達信息、布置任務搭建了平臺;音頻的使用有利于創(chuàng)設情景,營造氛圍,將學生帶入文本;微課的講解為突破教學難點奠定了基礎,喜馬拉雅手機APP的運用激發(fā)了學生朗讀的熱情,提供了學生實踐體驗的平臺,有利于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的培養(yǎng)。
課前準備:我們學校語文課的跨度是一周,課前我主要做了以下準備:設計練習,準備朗讀音頻、微課、多媒體課件等,然后通過微信群發(fā)布練習、分享朗讀和微課,并提出具體要求。我的微課約8分鐘,重點是通過孔乙己的肖像描寫等典型事例,分別從肖像、動作、心理等方面講析人物細節(jié)描寫,為突破教學難點做準備。
課中導入主要是聽韓紅的《天亮了》這首歌,伴隨教師深情的講述這首歌背后的故事,讓學生在音樂里、在故事中感受濃濃的母愛,醞釀學生情緒,激發(fā)學生閱讀文本的興趣。
中間用三個問題引領學生跟隨喜馬拉雅靜波播講的名家經(jīng)典老舍——《我的母親》走進文本,合作探究,進入深層次的分析。
結尾又讓學生在周杰倫《聽媽媽的話》這首歌中再次感受偉大的母愛。
拓展延伸部分,布置“我是朗讀者”和“同題作文”兩個任務,讓學生到喜馬拉雅手機APP這個平臺上實踐體驗,鼓勵學生聽愛、讀愛、寫愛,拓展學生的文化視野,激發(fā)學生朗讀的熱情,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
綜上所述,信息化資源的有效運用,不僅能激起學生學習的內生動力,也能促進教師的不斷學習和創(chuàng)新,促進學生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培養(yǎng),豐富提升教師業(yè)務能力和專業(yè)水平。作為教師應該大膽嘗試,努力創(chuàng)新,開創(chuàng)中職語文教學的新局面。